《东方语言学》收录全球语言研究的最近成果。作者有语言界的权威,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是语言文字研究领域较有影响力的辑刊,已经全文收入中国知网。刊载论文有较高科研价值。
陈忠敏
讲声调必须要讲言语产生的大致情况。上世纪五十年代,Gunnar Fant,一位很有名的工程师和语音学家,以及他的弟子Kenneth Stevens等,提出了source-filter理论(Fant 1960, Stevens 1961),其中source是声源,filter是共鸣的滤波器,相当于修饰器,改造器。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大致可以说是这二者的叠加。这是对言语工程和声学分析相当有用的一个模型(model)。Source是声音产生的来源。任何声音产生于振动,没有振动就没有声源,换句话说,振动就是声源。有两种不同的声源。第一种声源是周期性的(periodic)振动产生周期性的脉冲波(impulses)。声带(vocal fold, vocal cord)的振动虽然不能完全说是周期性的,但是可以说是准周期性的,我们为了简便起见,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周期性的脉冲振动(见图1.0)。任何的带音(voice)都是来自声带的振动。所以,声带振动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声源。第二种声源是非周期性的(aperiodic)振动。非周期性的振动就是噪声(noise)。比如擦音(fricatives)产生的白噪音(white noise,见图1.0),它可以延续,但听起来就是一个刺耳的杂音。还有塞音(stops),虽然听起来很弱,但也是一个非周期性的音,塞音的除阻会有一个很短暂的爆破(burst),这个爆破不可能是反复重复,做周期性的爆破,所以也是非周期性的。这是声源的三种不同类型。滤波器(filter,见图1.0)就是声音从声源发出来以后,前面有一个腔体来修饰这个声音。这个修饰体就是共鸣腔。根据source-filter理论,我们听到的语音简单来说就是声源发出来的声音经过滤波器修饰、放大后出来的音响。肺部的气流通过声带的振荡产生周期性的声音,然后周期性的声音经过声腔发出来,就是我们所听到的声音。还有一种是肺部的气流通过声带的振动,进入共鸣腔,在某个收紧点里产生一个不是周期性的噪音,然后通过前面声腔的修饰。前面的声腔也起到修饰作用,不同发音部位的擦音就是因为收紧点前面的声腔的不同。
目录
内爆音二三事 朱晓农
声调产生的解剖生理机制 陈忠敏
元音分析的框架 刘新中
英语重音易错词偏误规律的声学研究 张锐锋
儿童腭裂术后普通话单字音中二合元音发音缺陷的类型 时秀娟 郝晓娟
南昌话双音节词的轻重韵律模式 武波
怎样构拟上古汉语 [法] 奥德里古尔 撰 郑伟 译
广西桂平社步白话同音字汇 唐七元 陈婷
《东方语言学》征稿启事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