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1624,颜思齐与大航海时代
0.00     定价 ¥ 5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22502977
  • 作      者:
    杨渡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渡,诗人、作家。生于台中农村家庭,写过诗、散文,编过杂志,曾任《中国时报》副总主笔、《中时晚报》总主笔、辅仁大学讲师、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著有诗集《南方》、散文集《三两个朋友》、长篇纪实文学《水田里的妈妈》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从魍港出发

 

1624年,当荷兰人来到台湾的时候,台湾已不是一个蓁莾未开、草莱未辟的岛屿,而是有不少福建商人、外商、渔民、海盗、小生意人齐聚的地方。李旦、颜思齐已经有自己的舰队势力。颜思齐所面对的1624年,是一个欧洲诸国强权来临的复杂局势。

那时,没有人会想到,大历史的改变,会从边疆海隅开始。

1.割肉治病的魍港妈祖

冬天的南台湾,天空蓝得透明,照着滨海辽阔的平野。

平野上,养殖鱼池连绵相接,海风吹拂,水波荡漾,回映出蔚蓝的天空。

偶尔有跃起的鱼,轻拍平静的水面。天地无声,波纹如画。

老渔民坐在池边抽着长寿烟。空旷的海,辽阔的天,渔民的影子显得更渺小了。

冬季的海风带着咸味,吹过台湾嘉义八掌溪的出海口,吹进布袋港边的太圣宫,却吹不散古庙香火缭绕的烟雾。

在庙的深处,供奉着一尊台湾最古老的妈祖。乡民传说,这是四百年前颜思齐时代从福建拜请来的妈祖神像。这是台湾最早的开台妈祖。

神像凝立在烟雾深处,穿过信众的香火,望向远方的台湾海峡。

 

为了追寻台湾开拓史,找寻颜思齐的历史足迹,我特地前来踏查。我想从地方耆老的口中,从民间流传的记忆里,找回一页属于民众的历史。中国沿海的居民,都信奉妈祖,无论多远的地方,远到日本的长崎、平户,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尼拉等,都有妈祖庙。

妈祖庙的历史,往往就是一部中国人的移民史。

我在长崎看过17世纪初的中国人庙宇:崇福寺、圣福寺、福济寺等,都是一部部比历史记载更真实的移民史。那历史,存在于妈祖神像身上,连美国的原子弹都不能毁灭。

在台湾,拥有最古老妈祖神像的太圣宫,就是一个必须踏查的所在。庙宇的管理委员会前任主委蔡隆德是一个地方史的研究者,他曾和学者黄明德根据“1636年荷兰人密德尔堡(Pieter Jansz van Middelburg)手绘的台湾西海岸航海图,使用GARMIN公司卫星定位仪,推定1636年荷兰人建立的魍港城寨(Reduyt Vlissingen)地址在北纬23度22.32,东经120度10.94附近。当年海图上标示的渔夫岛符合现今前东港龙山宫的经纬度地址。”[1]

他用古航海地图和卫星定位,找出古魍港泊船的水域介于现今布袋镇前东港﹕义竹乡龙蛟潭、槺榔港与北港仔之间。当然也说明台湾的海港总是随着每年的台风大水冲刷,积沙成洲,不断改变沿海的地形地貌。找到古港口的地址,就能找到当年颜思齐来台时停泊的港口,颜思齐开台建寨的地点,那历史活动的轨迹,也才能找到。

这里古地名叫魍港,是台湾最早进入历史纪录的地名之一。16世纪,福建的渔民、海商和海盗,最初就集聚在这个港湾,和大海奋战,和日本人、荷兰人交易。

“再来就要进入乌鱼季了。啊,那可热闹了。我们这个魍港啊,就是这样来的。四百多年前,许多福建人渡海来台,就是从这里开始。”对魍港的历史如数家珍的文史工作者蔡隆德说。

“来吧,我先带你进去看那一尊最古老的妈祖像。”蔡德隆以一种准备带我走进历史隧道的口吻说。

 

太阳慢慢西斜,冬日的阳光射在广场上,反光照进幽暗的庙厅里,几尊神明在夕阳下闪动着金身光泽。

前殿祀奉中国道教传统的五府千岁(李府千岁、程府千岁、九龙三公魏天忠、令公爷、尹府千岁),神像的衣服看起来金身鲜亮,我们合十敬拜。进入后殿,才看见这座庙主祀的神明——台湾最古老的明朝开基妈祖——“魍港妈祖”。妈祖像已鉴定为历史文物,所以用栅栏保护起来,再覆以金黄色的布幔。布幔两边供奉着鲜花素果。简单朴素,庄重宁静。妈祖的脸上,经历三四百年的香火熏绕,蒙上一层深深的黑色,更加让人无法看透妈祖的表情。

民间传说,这一尊妈祖有神奇的治愈能力,会透过乩童开药方,如果碰上疑难杂症,还会指示乩童挖掘底部一小块木屑以为药引。所以她也被称为“割肉治病的魍港妈祖”。

太圣宫传说,这是1621年颜思齐来台开垦之后,生活日渐安定,乃回湄洲妈祖庙请来的这一尊神像。在那草莱初辟的阶段,生存都来不及,何况留下文字纪录,因此这一段历史没有任何可证明的文件。

然而,1994年成功大学史学教授石万寿率先发布它是明朝妈祖后,震惊各方。经过教育部门、文化界的鉴定,虽然不敢完全肯定,但从她的造型、面容、神像特征,可以证明是明末风格,而非清朝所雕刻。“魍港妈祖神像,金身长,额头宽,座椅小,符合航海方便,而安座于船上也。魍港妈祖神像,造型与人类体型比例相等。冕旒珠廉九条为妃,十二条为后,而魍港妈祖,冕旒珠廉九条为妃。”[2]成功大学石万寿教授如是说。

妈祖本被封为“天妃”,是在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才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安仁普济天妃”改封为“天后”。所以有九条冕旒珠廉的是“天妃”,为明朝所供奉。若是清朝,便应是十二条冕旒珠廉了。

从福建开始,在世界各地,有航海人的地方,就有妈祖,有妈祖庙,这几乎是一种常民文化。北至日本的长崎、平户,南至马六甲海峡,菲律宾、新加坡、万丹,天涯海角,中国人的海神——妈祖就在那里。

然而这“魍港”的地名又是从何而来?


展开
目录

目  录

 

序曲

从魍港出发

勇者的血脉

海上风云

平户时代

1624,风云交汇台湾

颜之死与龙崛起

全球化首部曲

致谢

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