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引 言
第一章 证言可信性概念分析
第一节 证言的概念及特性
一、证言的概念
二、证言的特性
第二节 可信性的概念及内涵
一、可信性释义
二、可信性的内涵
第三节 可信性与证明力的关系
一、证据的可信性与证明力释义
二、证言可信性与证明力的关系
第二章 证言可信性的制度和学术史考察
第一节 非理性证据审查时期的证言可信性实践探索
一、神明裁判
二、神判时期的证言地位及其可信性评判
三、证言可信性问题的日耳曼法传统
第二节 对证言可信性进行理性审查的探索
一、法定证据制度下证言的地位及其可信性评判
二、证言可信性问题的普通法传统
第三节 证言可信性研究的理论学说
一、边沁与自然证明理论
二、威格摩尔与证人心理学
第三章 证言叙述
第一节 通信理论的启示
一、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相互关系
二、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第二节 证言的生成
一、证言生成的认识论
二、证言生成的路径
第三节 证言的传输
一、证言传输的认识论分析
二、证言传输的路径
三、证言传输的信道
第四章 证言可信性调查
第一节 证言三角形理论
一、证言三角形理论是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基础
二、证言三角形理论为交叉询问指明路径
第二节 证言可信性的调查方法
一、证言可信性调查的主要方法
二、证人的弹劾与正誉
第三节 证言可信性调查的程序保障
一、传闻证据规则和直接言词原则
二、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
三、出庭作证证人的情绪控制保障
四、伪证罪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第五章 证言可信性评价
第一节 证据评价的一般理论
一、证据评价的认识论基础
二、证据评价的审判环境
三、证言可信性评价是证据评价的一个维度
四、证言可信性评价与证明力评价的关系
第二节 证言可信性评价路径
一、证言可信性评价的一般路径
二、证言可信性评价的交叉学科路径
第三节 证言可信性评价与采信
一、证言可信性评价与采信的关系
二、证言采信的主体认知偏差及抑制
第六章 我国证言可信性立法与司法的问题与出路
第一节 我国证据可信性立法与司法的缺位及原因
一、缺位的主要表现
二、缺位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 立法与司法的回应:审判中心主义的构建
一、审判中心主义的构建
二、立法的回应
三、司法的回应:基于个案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改进思路及建议
一、构建中国式对抗制审判
二、推进我国陪审制度改革
三、构建现代司法证明体系
四、构建旨在促进庭审实质化的证言可信性评估指引
五、推进我国证言可信性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