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滔滔生活韩国八零后天才女作家金爱烂作品集
0.00     定价 ¥ 45.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020171767
  • 作      者:
    [韩]金爱烂
  • 译      者:
    徐丽红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韩国八零后天才女作家”金爱烂

第二十七届申东晔创作奖获奖作品

未来文学家奖得主 张怡微 作序

来颖燕×徐则臣×文珍×笛安×薛舟 联袂推荐

 

2  金爱烂是韩国最有代表性的“80后”重磅女作家,自2002年以短篇《不敲门的家》登上文坛以来,拿遍了韩国文坛大大小小的奖项,包括申东晔创作奖、李孝石文学奖、金裕贞文学奖、年轻作家奖、李箱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东仁文学奖、吴永寿文学奖等等。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金爱烂作品集”,共6册,集中展现金爱烂在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散文写作方面的成就。

2  金爱烂广受中国读者喜爱,在伴随我们成长并给予抚慰。她的《你的夏天还好吗?》是豆瓣近两万人打出的8.7高分图书,被收入669个书单;《外面是夏天》是豆瓣图书2019年度外国小说Top 3。《滔滔生活》依然聚焦的是作者十分关注的城市边缘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化用私人经历,写出了获得李孝石文学奖的《刀痕》。在她的笔下,每个人之所以成为自己,都有着清晰的来路;在每个人如何面对现在的自己和当下的生活时,处处是令读者深度共情的生活细节,堪称“温柔一刀”。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金爱烂,1980年生于韩国仁川市,毕业于韩国艺术综合学校戏剧院剧作系。2002年短篇小说《不敲门的家》获得第一届大山大学文学奖,该小说又发表于2003年《创作与批评》春季号,从此开始文学活动。著有短篇小说集《奔跑吧,爸爸》《滔滔生活》《你的夏天还好吗?》《外面是夏天》,长篇小说《我的忐忑人生》(同名改编电影由宋慧乔、姜栋元主演),散文集《容易忘记的名字》。曾获《韩国日报》文学奖、今日年轻艺术家奖、申东晔创作奖、李孝石文学奖、金裕贞文学奖、年轻作家奖、李箱文学奖、东仁文学奖、吴永寿文学奖等。

 

译者简介:

徐丽红,翻译家,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曾留学韩国牧园大学。主要译著有《单人房》《大长今》《我的忐忑人生》《安慰少年》《风之画员》《我爱劳劳》等数十部。2007 年,凭借《单人房》(与薛舟合译)中文版获得第八届韩国文学翻译奖。2009 年,应邀参加韩国文学翻译院举办的海外翻译家居留计划。

 


展开
精彩书摘

滔滔生活(节选)

 

在音乐学院,我*先学会的是弹“哆”。因为这是第一个音,更因为要用第一根手指弹。按下琴键,“哆”勉强发出“哆——”的音。为了记住刚才的“哆”,我又一次按下琴键。“哆”好像有些慌张地发出“哆”音,然后注视着自己的名字经过的轨迹。我坐在声音彻底消失之后的地方,挺直小指,僵住不动。午后的阳光透过绿色的玻璃窗贴膜,浑浊地照射进来。寂静流过钢琴和初次触摸钢琴的我之间。我像是吐出一个慎重挑选的单词,低声地喃喃自语。哆……

 

手放在键盘上的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老师让我放松,做出轻轻抓握的手形。当时我不相信在不用力的情况下可以抓握某件东西,也不相信世界上会存在这样的事。我从早到晚用两只手指练习“哆来、哆来”。同时按下低音和高音,低音持续更久。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钢琴的琴键形状都一模一样。颜色或黑或白,又有相同的尺寸和质感。我常常忘记“哆”的位置。这个不是“来”,是“哆”。这个不是“咪”,是“发”。触摸琴键之前我无法确信。我要找的“哆”位于从左侧边缘开始的第24个琴键。每当我在琴键上迷路时,我就从1数到24。这样就找到了“哆”,然后我能做的就是再弹一下“哆”。我喜欢这个身躯庞大,性格内向的乐器发出的第一个声音,顽固而平静的“哆——”的震颤。庆幸的是,只要找到“哆”,弹“来”就容易多了。“来”就在“哆”旁边。“咪”在“来”旁边,“发”是“咪”的下一个。*重要的是找到“哆”。

 

练琴室的门上写着已故音乐家的名字。我坐在贝多芬室里练习“哆来哆来”。我在李斯特室里弹奏“哆来来”,在亨德尔室里弹奏 “哆来咪发唆”。只用两根手指的时候,我觉得还可以,用三根手指时扬扬得意地以为很简单。直到要用五根手指了,我才会大呼太难了,学不会。我所在的小镇只有一家音乐学院。那里简单地教钢琴,教长笛,也教演讲。幸好没人报名学习小提琴或长笛。如果有人想学,院方首先就会劝阻。附近会拉小提琴的只有音乐学院院长的女儿。每当学校有才艺表演的时候,这个孩子就身穿带翅膀的连衣裙弹奏连小学生都听不下去的小提琴曲。听着她蹩脚的演奏,我第一次产生了想要打人的冲动。我不知道为什么音乐学院要教演讲。演讲又不是音乐。不过,好像也有人在这里学演讲。有的是即将参加演讲比赛的学生,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而被父母拉来学习的孩子。我在练琴房里享受第一个音干净消失的感觉,别处常常传来撕心裂肺的喊声。贝多芬耳朵聋听不见,我却第二次产生了打人的冲动。总之,这是没有亨德尔的亨德尔室,没有李斯特的李斯特室。我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

练琴累了的时候,我就描画各个声音的表情。“来”是眼角斜视,“唆”是踮起脚。“咪”擅长装糊涂,“发”比“唆”低,好像更快活。我渐渐适应了这五个音,也理解了钢琴不是键盘本身发声,而是通过“打击”内部的什么东西来制造声音。同时我也明白,越是高音消失得越快,每个音都有自己的时间。不同的音符汇聚起来成为音乐,或许就是不同的时间相遇,从而导致某个事件的发生。

问题开始于“拉”。遇到“拉”之前,我就一直犯愁。五个手指弹奏五个音,这没有问题,也符合常识。当五个手指弹奏六个以上的音时,我就不知所措了,好像只懂五进制的文明人遇到了十二进制。我想遇到“拉”,却又觉得一旦和“拉”遭遇会有麻烦,所以我感到恐惧。我不喜欢困难,很多曲子就是用五声音阶谱成的。一辈子只弹五个音不行吗?学习“拉”那天,我屏住呼吸,注视着老师手上的动作。老师在我旁边弹了“哆”,和我弹的方式一样。老师弹了“来”,也和我一样。老师不出所料地弹了“咪”。我有些焦急。紧接着,老师弹下“发”的瞬间,感觉有什么东西掠过我的眼前。她没有用无名指弹奏,而是迅速把拇指移到“发”的位置,然后用第二根指弹了“唆”。其他的手指自然而然地触摸“拉”和“西”。哆来咪发唆拉西哆。完整的七音阶。我看着老师手上的动作,感叹似的喃喃自语。现在,我似乎知道音乐是什么了。

 

我不知道经营饺子馆的妈妈怎么会想到让我学钢琴。她不贪心,也不会强求什么。妈妈没有学问,常常对自己的教育选择没有信心。当时的妈妈是在追随某种“普通”的标准。就像去游乐园,去博览会,某个时期都流行着当时该做的事。回忆起来,小时候去博览会,去博物馆并没有什么意思。但是送我参加博览会之后,妈妈会陪我去游乐园,这让我对妈妈心生感激。虽然这只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普通的童年程序,可是我会想起流露出无知的眼神、冲着时代潮流点头的妈妈,想起她带着包好的紫菜包饭踏上旅游车时疲惫的脸孔。偶尔我会想起我在旋转木马上面尖叫的时候,一手遮着脸躺在长椅上的妈妈。脱掉鞋子、小憩片刻的妈妈,她的面孔不正像“哆”一样低沉而宁静?我模仿妈妈的样子,躺在琴凳上。老师看着我,是不是像“拉”一样惊讶?那时我觉得每天*重要的就是“妈妈,请给我100元钱”,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却坐在没有亨德尔的亨德尔室里学音乐。妈妈像贝多芬一样披散着头发包饺子。恰好在那个时候,我们镇上开了家音乐学院,而妈妈的饺子生意也很红火。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有机会学音乐。

…………


展开
目录

目  录

 

“我想抓住那道光”——读金爱烂的小说(译本序)   张怡微/001

 

滔滔生活/001

口水涟涟/030

圣诞特选/058

过子午线/085

刀痕(李孝石文学奖)/114

祈祷/138

方寸之地/164

孩子和岛/190

 

作家的话/22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