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书包(大字版)/“你好”,小读者系列》:
但是,你的心情时常很沉重,有些事令你百思不得其解:父母兢兢业业,聪明过人,为何他们的收入与那些“大腕”相比却少得可怜,甚至还不及刚刚参加工作的高级宾馆人员?
其实,你不必太苦恼,不妨找个时间与你父母聊聊,看看他们为何身处清贫而照样敬业、乐业。也许他们会同你谈起当年如火如荼的热情,或许还会如数家珍地与你说起他们的学生。这些精神上的富足也是支撑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不跳槽、不倦怠的强大动力。
他们清贫,但他们值得尊敬!
你稍加留意,社会上像你父母那样安贫乐道的知识分子实在不在少数,他们的奉献使他们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但是,我仍要补充,这个社会在分配问题上确实存在不公。知识贬值是最大的弊端。按说,精神财富应该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但这种转化如今还存在倒挂的现象,相信总有一天,这些普通却伟大的知识分子会告别清贫,享受他们在物质上应有的待遇。
我相信,这为期不远。
我总觉得,你的父母虽不能给予你像“大腕”们给子女的那种物质财富,但他们给你的还算少吗?他们身体力行,给你追求真理的信心,给你思索问题的勇气,同时,他们给予你能过清贫生活的习惯,这是何等重要!
难道他们不值得你敬爱?凡有良知的人,都会在心里把他们看得很高很高。
说来也是巧合,不记得是去年还是今年年初,我曾收到过一封来自广东顺德的信,写信人是一个“大款”的儿子,念高一。他说他的父亲原来是个乡办工厂的会计,规矩、热情,也爱家人。后来他父亲办了个私人工厂,发了,资产有上千万。可自从有了钱,家里的日子反而难过。父母“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因为父亲在外有了女人。最近,父亲干脆连家也不回,家里虽有新盖的小楼,崭新的电器设备,却沉闷极了,简直是处在苦难的边缘。
这位“大款”的儿子憎恶他的父亲,认为这种人不值得爱。相反,他对自己的班主任,一位幽默、开朗、坦荡的语文老师却产生了如对父亲一般的敬爱。他认为老师的儿子——那个成绩优秀、思想活跃的三好学生是个幸运儿,每当看到他们父子亲密无间,他就羡慕不已。
林洁英同学,其实你有这样的教师父母是应该引以为傲的。他们有知识,有吃苦耐劳的意志,而且,他们较一般父母更容易体察孩子的心,更何况,他们的职业使他们更能够理智地去爱孩子。
另外,说到贫寒,我也想补充一点。社会在发展,国家在富裕,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水涨船高。你们现在所谈论的“贫寒”,其实已不是我们过去对穷的理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