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嫲叫”是惠州著名风味小吃。名字听起来有些怪异,其实是一句本地土话,阿嫲即奶奶。据说“阿嫲叫”最早出现在清末年间,小贩沿街叫卖,总会吸引一大群小孩围观,小孩无力购买又不愿离去,阻碍小贩经营,小贩只好高喊“阿嫲叫了”,小孩这才四散回家,久而久之,这句善意的谎言就成为这种小吃的名称。“阿嫲叫”外表是一层经过调味的面粉浆,里面包裹着萝卜丝、虾米、肉粒等馅料,用油炸得金黄酥脆外香内甜。当你一口咬碎香脆的表皮,鲜甜的汁液在口腔里喷射而出,一种幸福感立刻就会弥漫全身。在童年的我眼中,“阿嫲叫”是全天下最好的美味,还有什么比“阿嫲叫”更好吃的东西呢?
每当夜幕降临,水东街退去白日的喧嚣,就会有许多摊档架起油锅,一边制作一边售卖“阿嫲叫”。水东街是当时惠州人流最为密集的商业街道,也只有水东街才有人售卖“阿嫲叫”,往西过了东新桥,或往东进入惠新西街,就再也见不到“阿嫲叫”的踪影了。夜幕下的水东街到处飘荡着“阿嫲叫”独特的香味,但我从不敢正眼去看那些摊档,那一个个金灿灿有如笑脸般的“阿嫲叫”实在是太诱人了,它让我心里难受——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除了过年拿到“利是”,我是没有能力去品尝“阿嫲叫”的。而舅舅的关爱让我燃起了欲望,此后我的生活就多了一项内容:盼望舅舅到来。足足一年以后,舅舅才再次来到惠州。舅舅还是一样带着我出门办事,但不知何故却再也不买“阿嫲叫”了,这让我伤心欲绝。
那天晚上,我和舅舅走下东新桥进入水东街的水东西路,远远地望见航道局客运站大楼门口那档“阿嫲叫”。夜晚的水东西路非常冷清,“阿嫲叫”油锅下摇曳的火光显得特别刺眼。我的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但很快我们就从“阿嫲叫”摊档跟前走了过去,舅舅没有任何表示。不过我并没有气馁,因为知道水东街还有很多摊档售卖“阿嫲叫”,满怀希望令我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之中。水东西路只是短短的一小段路,我们很快来到了包公巷。
包公巷虽然叫“巷”,却是大街,是连接水东东路的十字路口,也是水东街最为热闹的中心地带。入夜后的包公巷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往来穿梭、嬉笑打闹的小孩子在此流连忘返。这里有一家电影院,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摊档:卖水果的、卖凉茶的、卖糖水的,以及卖各种小吃的……当然,最多的还是“阿嫲叫”摊档。“阿嫲叫”油锅里发出“嗤嗤”的响声,香气弥漫在包公巷的上空。
我紧张地来回瞪着那些“阿嫲叫”,露出贪婪和渴望的目光,并故意放慢脚步,但舅舅始终目不斜视,用力拉着我的手大步穿过包公巷。我不禁大失所望。一步一步远离包公巷,我的心也一点一点往下坠落。
P3-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