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小时候很喜欢民间的章回体小说和民间故事,由于记性较好,能把很多听到过的故事讲出来。同时,对家乡南阳一带的梆子、坠子、曲子戏、说唱鼓词、曲子词、民间音乐等十分感兴趣。抗战前后,长期在陕北三边地区生活和工作,使李季对陕北人民的生活习俗十分熟悉,便开始搜集在陕北流行的土地革命时期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与各种歌谣小调。他经常利用工作余暇,不断搜集民歌,辑录的“信天游”达三千首,产生了强烈运用“信天游”来进行文艺创作的愿望。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他更加自觉地意识到民歌是人民艺术的宝库,向农民学习,向民歌学习,从陕北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
李季后来回忆他收集民歌的情形和感受时说:“当我背着背包,悄然跟在骑驴赶骡的脚户们的队列之后,傍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城,行走在黄沙连天的运盐道上,他们拉开尖细拖长的声调,时高时低地唱着‘信天游’,那么轻快明朗的调子,真会使你忘记了你是在走路,有时,它竟会使你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飞鸟……你隐身在一丛深绿的沙柳背后,听着那些一边掏着野菜,一边唱着的农村妇女们的纵情歌唱,或者,你悄悄地站在农家小屋的窗口外边,听着那些盘坐在炕上,手中做着针线的妇女们的独唱,或对唱,这时,她们大多是用‘信天游’的调子,哀怨缠绵的编唱对自己爱人的思念。只有在这时候,你方才会知道,记载成文字的‘信天游’,它是已经失去了多少倍的光彩了!”①他认为“对民歌的学习,要整套地学。要从民歌产生的年代和社会环境,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要从当地的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甚至当地的历史故事等,都要加以全盘的研究,这样才能算得上真正地了解一首民歌”。②陕北人民的生活,陕北民歌的来源,藏在诗人的脑海里成为创作诗歌的潜在资料来源。诗人从“民间”汲取营养,从民间中汲取诗歌创作的源泉。《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将“信天游”成功改造的例子,也是当时诸多民歌体诗歌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一首。虽大量采取“信天游”的形式,但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融入1940年代的政治新思想和工农兵的生活。
“信天游”主要流行在陕北、晋绥、内蒙古一带,又称“顺天游”,“顺天游,不断头”,大多表现的是青年男女自由热烈的爱情。其粗糙狂野的艺术风格、简单直白的内容形式、真实坦率的情感体验,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被誉为“新诗经”。在1950年鲁迅文艺学院编选光华书店1948年出版发行的《陕北民歌选》中,一共收录“信天游”295首,其中情歌就接近250首。如“信天游”中的《蓝花花》:“青线线,蓝线线,蓝格英英翠;生下一个兰花花,实是爱死人……你要死哟你早早死,前晌里你死来后晌蓝花花走。不来哟就说你不来的话,省的一个蓝花花常等下。你要来哟你早早些来,来的迟了蓝花花门不开。手提上羊肉怀揣糕,我冒上个性命往你家里跑。怀里又揣一疙瘩儿纸,我和蓝花花一搭儿里死。白格生生胳膊巧格溜溜手,你给哥哥梳上一个头。梳头中间亲了个口,你要什么哥哥也有。”通过两人的对唱,写出了两人间的深情蜜意。还有这样一首:“把住情人亲了个嘴,肚里的圪塔化成水。要吃砂糖化成水,要吃冰糖嘴对嘴。砂糖不如冰糖甜,冰糖不如胳膊弯里绵。砂糖冰糖都吃个遍,没有三妹子唾沫儿甜。羊羔羔吃奶双膝跪,搂上亲人没瞌睡,一对对母鸽朝南飞,泼上奴命跟你睡。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睡觉还想你。你是哥哥命蛋蛋,搂在怀里打颤颤。……一把拉住哥哥的手,说不下日子你难走。青杨柳树活剥皮,咱们二人活分离。叫一声哥哥你走呀,撂下妹子谁搂呀!长杆烟袋手对着口,丢下妹妹叫谁搂?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青杨柳树风摆浪,死死活活相跟上。羊羔上树吃柳梢,拿上个死命和你交。蛤蟆口灶火烧干柴,越烧越热离不开。旱蛤蟆叫唤遭水灾,十指连心离不开。白布布衫子四叶叶载,越盛越热离不开。镰刀弯弯割红豆,你是哥哥连心肉。白灵子雀儿绕天飞,你是哥哥要命鬼。骑上毛驴狗咬腿,你是哥哥勾命鬼。”诗歌中借用“砂糖冰糖”融化、“青杨柳树”微风摆动的姿态、“十指连心”等画面直露地写出了对彼此的深切爱意。无论是诗歌中男性表达对女性的思念,还是女性表达对情郎的深厚爱意,在唱词中都是十分直白与袒露。有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无限渴望,还有对某种思想禁锢的反抗等。在李季对“信天游”的改造中,将原始的“信天游”中过于粗俗、直露、奔放、自由的男女情爱描写改造成一种含蓄、委婉、典雅的情爱表达。如“二道糜子碾三遍,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玉米开花半中腰,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交好的心思两人都有,谁也害臊难开口。受苦一天不瞌睡,合不着眼睛我想妹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