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赵毅衡论意义形式
0.00     定价 ¥ 49.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22708508
  • 作      者:
    赵毅衡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赵毅衡,符号学家,叙述学家,艺术学家。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主持国家重大研究项目2项,个人项目4项。著有《远游的诗神》(1985)、《新批评》(1986)、《苦恼的叙述者》(1994)、《礼教下延之后》(2001)、《对岸的诱惑》(2003)、《符号学:原理与推演》(2011)、《广义叙述学》(2013)、《哲学符号学》(2017)、《艺术符号学》(2022)、The Uneasy Narrator(1995)、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2001)、The River Fans Out (2021)、Semiotique Philosophique(2021)、小说集《沙漠与沙》(1995)、散文集《有个半岛叫欧洲》(2007)、《好一双中国眼睛》(2012),另有《赵毅衡文选》八卷本(2013)。
展开
精彩书摘
  《赵毅衡论意义形式》:
  二度区隔的“不透明”效果:由于与经验世界隔开两层,虚构叙述不能在经验世界求证。(2014:77)
  从符号学的双重分节原理来理解这种区隔:框架把我们的体验分开成再现外与再现内,虚构外与虚构内。我们的感知连续带,就分成了几个本体地位很不相同的独立域界。忽视区隔造成的虚构叙述变成透明,从而获得“真实性”的怪事。(2014:80)
  处在任何一个再现框架区隔中的人物,无法看到区隔内的世界是符号再现,因为区隔的定义,就是把让框架区隔中再现的世界与框架外世界隔绝开来,让它自成一个世界。一个区隔层次,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其中的事物和人物,只有对同一世界的存在物具有意义。
  在同一区隔中,再现并不表现为再现,虚构也并不表现为虚构,而是显现为事实,这是区隔的基本目的。因此,塞尔指出,虚构文本中的“以言行事”,是“横向依存”的,也就是说,在同组合段(同一文本)中有效。
  正因为虚构世界中的人物并不认为自己是被虚构出来的,这些人格存在于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世界中,被叙述世界对于人物来说,具有足够的存在性。(2014:82)
  再现世界中,如同在经验世界中一样,叙述文本最基本的品格是纪实型。虚构叙述在虚构区隔框架之内,是纪实的,否则虚构世界中的受述者,没有理由接收这个叙述。(2014:83)
  想象力的汪洋恣肆,文采的斐然成章,是读者阅读某文本的理由,却不是受述者接收叙述的理由。虚构只是对虚构外的世界是虚构。(2014:83)
  一旦虚构框架区隔暴露,虚构的“内真实”就被破坏。(2014:84)
  电影虚构出来的故事,是在电影虚构区隔出来的世界中,正如我们在经验现实中,只有当一度再现是纪实的,才能将二度再现的虚构故事说出来。也正是因为纪实型是叙述最基本的特征,任何叙述对于落在同一区隔内的世界,都是纪实型的。(2014:84)
  虚构与谎言的根本不同点之所在:两者都无指称性,用指称性解决不了两者的根本区别。但谎言在一度再现框架中展开,被要求有指称性;虚构在二度区隔中展开,二度区隔具有不透明性,是因此接收者对虚构文本不会有指称性要求。谎言之所以是谎言,因为它是“纪实型”的一度再现。用塞尔原理的“作者目的”衡量,两者是一样的(作者都不想说实话)。就二度区隔原理来说,二者是完全不同的:虚构不是谎言,因为二度区隔使它不透明,也是读者不能要求它透明。(2014:83)
  各种谎言都不是虚构,而是纪实:忏悔可以翻案,因为是纪实型的,不然无案可翻;流言之所以可以证明是造谣,因为是纪实型的。而虚构叙述无法被证明为作假、翻案、造谣,也不是无案可翻,因为它们根本就不是纪实型的。流言的叙述者必须对是否对应经验事实担责,固然他可以设法以“听说”等为借口逃避担责,但在堂皇的纪实型叙述(例如审判书,例如历史,例如预言),发出者也一样可以以各种借口逃避担责:逃避担责本身就是对体裁担责的反应。(2014:83)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意义、形式及符号哲学
意义
意识
意义世界
形式
意义对象,局部化
区隔
共现
想象
人类共相
认知差与交流动力
意义的未来品质
元符号

第二编 符号学基本原理
符号与符号学
符号载体与空符号
“物-符号”二联体
符号过程悖论
符号三性
理据性
双重分节
伴随文本
全文本与普遍隐合作者
双轴关系
标出性
象征与象征化
反讽
元语言
解释漩涡
……

第三编 跨媒介广义叙述学
第四编 艺术的意义构成
第五编 诗的意义方式

引用文献
编后记 形式论的意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