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脉络的读解:张会军自选集
0.00     定价 ¥ 6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07851427
  • 作      者:
    张会军
  • 出 版 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会军,1956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78班),1982年7月获文学(电影摄影)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高等学校戏剧影视学科召集人;国家教育*评估中心专家组成员;国家教育*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教授;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原,2002年9月—2017年2月),博士生导师、 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 意大利仁惠之星勋章”“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特殊贡献大奖”“杰出电影教育贡献奖”等多项荣誉。作为监制、文学顾问、导演、摄影师拍 摄电影20余部、电视剧300余集。独立出版、主编及参与撰写出版的学术专著、理论研究丛书、专业 教材30余本。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 200余篇。主持、参加国家*科研项目两项,省部级、北京市和学院人文、技术、科研项目20项,并获得 各种奖励、奖项。

展开
精彩书摘

艺术教育五大“怪现状”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高等教育要“健全教育人才评价体系。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次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特点,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这在大学艺术专业和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也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大学专业教育教学,采取有效措施和管理办法加强培养意识,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艺术专业高质量人才。但一些学校在艺术专业的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教学和培养上水平参差不齐,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怪现状一:光说不练,说多练少

我认为,艺术人才的评价,归根结底是如何合理解决“练”和“说”的先后、比例问题。当前的现状是,很多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光说不练,说多练少。

我希望所有艺术门类,能拿出更为实际的东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艺术院校的学科建设的主轴是“出人才、出作品”。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显然是好事一件。《指导意见》对文化艺术人才评价有明确说明:“对主要从事艺术表演创作的人才,重点评价其在艺术表演、作品创作、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能力业绩。突出成果的研究质量、内容创新和社会效益,推行理论文章、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成果、优秀网络文章、艺术创作作品等与论文、专著等效评价。”

但《指导意见》只是一个框架方案,具体执行还要有细则。如何制定细则,考验了高等艺术院校管理者的智慧。比如,当前大多数艺术院校的现状是:本科生只重实践、不搞理论;硕士研究生一半实践、一半理论;博士研究生不搞实践、只搞理论。

尽管看起来这个三角形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错,但不能一概而论。在制定细则时,要进一步细分。换句话说,艺术人才评价的标准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区分。具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创作型人才培养目标,二是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创作型人才,按照以上的三角形理论可以解释。但对于研究型人才,就需要做出改变。这种改变的动因应该发生在本科阶段,也就是说,本科阶段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阶段。如果一个学生在本科阶段经过多次实践锻炼,没有拍出优秀的作品,而选择向理论研究方向发展,那么,除了在本科阶段要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之外,在研究生阶段就需要加强理论研究。

怪现状二:艺术创作完全是在“玩概念” 

当前,高等艺术院校有一种非常不好的倾向,很多艺术专业教师根本没有艺术创作经历,艺术创作的实践和成果完全是在“玩概念”。这种看似能够自圆其说的“玩概念”,最终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在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就对这种“玩概念”的现象嗤之以鼻,甚至自发地把电影学院的教师分成四类:

第一类,既能干,也能说。言外之意,就是既能拍电影,又能给学生讲授怎么拍电影,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够把这些实践经验结合理论修养,传授给学生。这类教师在学生中是最受欢迎的,但数量越来越少。

第二类,不能干,但能说。从来没拍过电影,甚至从来没从事过与电影相关的任何工种,没拿过摄影机,不知道灯光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服装、化妆、道具是如何在一部电影中起作用的,但是他们很能说,说与电影相关的野史逸事,说电影里的情节故事,说电影外的趣闻杂谈,等等。这类老师往往是学习其他专业的,讲起故事头头是道,但从来不解答实际问题。

第三类,很能干,不能说。拍了很多部电影,但不忘用学院的教师光环护体,好像有了这个所谓的光环,无形中增加了自己在影视圈的地位,更容易获取资源。这类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类,一是对教师职业充满敬畏,相信教学相长,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自己业务能力的一种精进。通过教学把自己在拍电影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学生分享,传道授业解惑;二是动机不纯,纯粹为了一个教师的光环,增加自己在影视行业的知名度。这类教师不愿意上课和指导学生,甚至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其实,这是对教师职业没有敬畏之心。

第四类,不能干,不能说。从没拍过电影,在讲台上也乏善可陈,这类人可以说是混进教师队伍的蛀虫,并且大有人数不断增加的趋势。这类人就是钻了以往传统人才评价体系“只重学历,不重实践”的空子。比如,一个人本科和硕士阶段学的专业跟电影毫无关系,只是按照现有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规则,只要有硕士文凭就能报考博士,于是就考了一个电影学专业博士,博士毕业后,借教育部学科评估对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的硬性要求的东风,混进了高校。

……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电影教育

003   规范与特色

——大学艺术专业建设和管理

029   艺术专业大学教师教学及发展

092   艺术教育五大“怪现状”

100   辉煌的蓬勃

——奋进发展40年,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历程回顾


第二章 电影创作

143   影像造型语言创作研究

207   电影摄影的创作

240   电影制片攻略


第三章 电影研究

305   中国电影路向何方

——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教授张会军

336   电影教育与商业电影发展

——新浪网采访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教授

354   对电影的敬仰和真诚——第五代电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