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瞳》:
这是一幅画,这幅画的中心只有一个人:乔治·威拉德。
这个乔治,似乎毫无头绪地站着,有点茫然和懵懂。但是仔细看他的面,你会发现他有几分坚忍,似乎他已经思考了半个世纪那么久。如果你再仔细一点看,你会看到他的眼睛里藏着一个广阔的世界。
不妨将这个画中画的世界称为“温士堡”。为什么乔治眼里有这么一个花花世界?不是他有眼疾,而是他听来了很多故事,也受了很多入的影响。因为他头脑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他才能够吸收那么多人的倾诉,从而为自己找到一条路。
不得不说的是乔治的母亲——伊丽莎白·威拉德。这个女人看起来病恹恹的,似乎在某个时刻,她的灵魂被夺取最活泼灵动的精气,剩下的只是一具躯体。她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她心里还有一股不服输的怨气。她本来是一个充满梦想的人,期望可以环游世界,见到各式各样的人,为这些人表演。她父亲嘱咐她把钱藏好,说这些钱是她脱离死气沉沉的生活的钥匙。可是她没有用这把钥匙打开自由和梦想的门,于是她的人生就剩下简单枯燥的日常生活,她的心也半死了。
假如心完全死去,那倒好,省得烦恼。可是她还怀着一丝希望,这一丝希望就系在儿子乔治的身上。当她听到丈夫对自己说教,要儿子在报社谋个职位时,她几乎有冲动把丈夫给杀了。“他已经杀害了我内心珍贵的东西,现在他竟要连儿子也毁掉。”伊丽莎白对人生的怨恨,怨恨当初的选择,怨恨自己没有尽力去争取幸福。
可是最后,汤姆·威拉德没有死,伊丽莎白倒死了。我们可以从《死》这一篇看到伊丽莎白死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在里菲医生的诊所里坐着,唠唠叨叨地诉说着自己的人生。她激动的样子,她说她要“奔离一切,也奔向某些东西”,令医生的心为之一震。他拥抱她,竭力渴望她把故事讲下去——也许伊丽莎白的人生,也正是他人生的倒影。可是门外的脚步声,把这燃起的烈火一下子扑灭,伊丽莎白内心正在复活的东西,也就立刻枯萎。
在这之后,伊丽莎白死了。当一个人对人生再无期望时,连最后一口气都呼出来时,只有死亡是她最甜蜜的梦。
伊丽莎白的不幸福感,也就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有在《小城畸人》里面出现的人物,都因为这种矛盾而变得古怪和痛苦。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信条,可是现实却不能让他们完美地执行这些信条,他们又无法去找到出路,于是成为一个个畸人。
这些平凡的人,本来并不畸形。例如《手》里面的飞翼比德尔,有一双传情达意的手,通过手这个媒介,他把自己诗一样的梦和爱都流露出来。有这么美丽的思想和双手的飞翼比德尔,结果却被人们误认为猥琐幼童。于是他只能把手藏起来,爱不得表达,人也变得怯怯的。相似的有《哲学家》里面的帕雪瓦尔医生,努力宣扬恨世的观点,自身却非但不能做到恨世,而且害怕公众舆论。《可敬的品格》里面的沃许·威廉,极力去恨女人,并教导乔治要避免红颜祸水,但其实心里从没有放下对出轨妻子的爱。自己渴望去爱和被爱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只能伪装成怨恨,而恨偏偏源于爱。《寂寞》里面的伊诺克·鲁滨孙,从友谊、孤独和爱情里都无法得到完美的快乐,最后赶走爱人的同时却发现,她把自己的想象力也带走了。爱会挤压个人自由和想象力,但没有爱,也就没有了思想的瑰丽——这个矛盾他无法解决,于是他余下的人生再也无法幸福。
描写最紧凑的,是《上帝的力量》,此篇与毛姆其中一篇小说极为相似。柯蒂斯·哈特,本是虔诚的上帝追随者,一心想救赎行为不羁的小学老师凯特的灵魂,结果迷上了凯特圆润裸露的肩膀,每天待在冰冷的房间,去偷窥凯特。最后看到凯特祈祷,他顿然感悟,认为凯特是上帝的化身。宗教教人离欲,可是柯蒂斯却在人性的欲望中得到启示,心灵受到感动。但人们会明白他吗?乔治就不明白,他差点被凯特诱惑,只觉得这个成熟女人是魔鬼的化身。
人是畸形的,而畸人与畸人之间也不能互相了解。乔治不理解柯蒂斯,《古怪》篇中的埃尔默不理解乔治,乔治不理解爱丽丝的动机,乔治父母不能互相理解……每一个人都与自己内心的真理斗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与其他人不尽相同时,他们就感到孤独了。他们孤独,却认为只有自己是古怪的,并且努力掩饰自身的个性,结果只有无可拯救的寂寞。伊丽莎白绝望了,因为她找不到出路;乔治尽管茫然,却试着离开这个小城,去奋斗,去探索,因为乔治尽管有畸人的真理,这个真理还是年轻的,他也有改变的力量。
舍伍德·安德森塑造出这样一个温士堡小镇:小镇里住着新老两代人,甚至几代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古怪和孤独。这些人似在做布朗运动,困在自己的孤独里,极少与人有沟通和共鸣。老的一代似乎绝望了,新的一代觉醒了。没有人知道出路在哪里,连作者也不知道。但作者安排了大卫·哈代的奇怪失踪、埃尔默歇斯底里的出走,最后一章让乔治也出走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