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2021年中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
2021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的产生与分析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部署了“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学校评价”“改革教师评价”“改革学生评价”等系列重点任务,为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地见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积极响应号召,组织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及时调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了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构建了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效益标准三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突出中国特色,构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对接世界一流的分类、分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于2021年3—6月开展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从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双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高校、学科门类、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学术学位专业和专业学位一级学科8个角度,对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评价。
本次研究生教育评价的对象为中国的584个研究生培养单位(不含部分军事类院校和港澳台地区高校),共包含62个研究生院(2011年以前国家批准设立的研究生院和***科学院的研究生院,以及军事院校的研究生院除外)、578所普通高等学校(含56所具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本书从31个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29个中国一流研究生院、62个研究生院、578所高校、12个学科门类、99个一级学科、368个学术学位专业和47个专业学位一级学科8个角度,对中国的584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评价,这是目前国内外*全面、*系统的研究生教育评价。
本次评价本着客观、翔实、准确的原则,尽*大可能全面反映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的发展现状。考虑到研究生教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所以这份报告将当年指标数据与年度累加数据相结合,以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平。这对于客观反映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满足社会信息需求,改革和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之间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评价的对象与做法
1. 评价对象
为了确保评价研究工作的延续性和可比性,我们确定中国科学院大学(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和578所具有硕/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作为本次评价的对象。
各类评价对象的具体分布情况是:***科学院研究生院(部)6个、含***研究生院的高校56所及其余522所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处、部、院、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总数达到578所(含56所具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本次评价仍然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华东)三所两地办学的研究生院分开单独评价,并将“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名称改为“中国矿业大学”。
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需要,本次评价在学科目录的选择上继承了2020年的做法,继续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为标准,结合各高校的招生实际,除去军事类(11)一个门类,公安学(0306)、公安技术(0838)两个一级学科,警务(0353)和军事(1151)两个专业学位一级学科,共计评价和发布了 12 个学科门类、99 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368个学术学位专业和47个专业学位一级学科的排行榜单,并按教育部颁布的《2014年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中的顺序排列。此外,继2012年首次评价专业学位,今年沿袭去年的做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评价到一级学科为止。
对于自设专业,我们今年特意选取各高校招生专业中专业名称相同、专业代码属于同一一级学科、开设高校数超过评价单位总数的1%(6所)的自设专业为评价对象,并统一规范自设专业代码,总计37个。对于开设高校数量未超过全部评价单位1%的专业不予评价。
2. 数据处理
本次评价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五个方面:①有关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包括汇编、年鉴、报表等);②国内外有关数据库;③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的网站;④有关刊物、书籍、报纸、内部资料等;⑤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多年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的“基础数据库”。我们对所有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全面核查,并对异常数据进行了人工处理,要求“有数据必有来源,有来源必须精准”。
本次评价中,我们在审定了评价体系并确定评价对象后,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全面核查,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利用我们自己设计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信息系统”进行数值计算、统计得分。
分类评价是当前科学评价的热点和难点,专业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微观层面,其复杂度和难度之大难以想象。通过多年的评价实践,研究者认识到利用题录信息可以完成论文分类,有人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中国科学评价领域的*佳分类体系。它在梳理常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些方法适合于分类评价的方面,而且对这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和融合,提出和构建了科学评价论文分类系统,其特点是“二次分类”和“自动生成训练集”。该系统巧妙利用期刊分类器和类号转换器,实现了二次分类和自动生成测试集,提高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一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分类精度,也避免了繁重的人工分类任务。实验证明该系统能胜任科学评价中的论文分类任务。本次评价继续使用该系统并适当改进。在其他数据指标的分专业过程中,本次评价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大量使用VBA、Java等设计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后,我们利用“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信息系统”进行数值计算、统计得分和排行榜生成。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实现智能与人工的密切配合,加强了误差判定,对波动较大的数据进行了人工校准,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准确率。
在评价的初步结果出来之后,邀请各领域专家对结果进行分析,将反馈的意见纳入*终的结果,达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完美结合,使评价的结果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
在结果的呈现方式上,根据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在各评价结果的表示方面,将各排行榜中的竞争力依次分为5个等级,并用星级表示:①5★为具有重点优势竞争力的单位,即排在*前面10%的培养单位[其中,排在前1%(含1%,下同)的为5★+级,前1%~5%的为5★级,前5%~10%的为5★-级];②4★为具有优势竞争力的单位,占总数的10%,即排在前10%~20%(含20%)的单位;③3★为具有良好竞争力的单位,占总数的30%,即排在前20%~50%(含50%)的单位;④2★为具有一般竞争力的单位,占总数的40%,即排在前50%~90%(含90%)的单位;⑤1★为具有较差竞争力的单位,占总数的10%,即排在90%~100%的单位。对于排在5★和4★的高校,给出名单并列出排名;对于排在3★、2★和1★的高校,只列出个数,不再列出高校名单。
3. 评价指标体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在保持评价体系框架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对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强化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淡化了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构建了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的标准,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效益标准三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28个。一级指标包括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效益标准3个维度,二级指标包括领导班子、人才培养、学术声誉等9个方面,三级指标包括课程思政、学生获奖、科研项目等28个方面。在本次评价中,我们首次设立了负分处理,对于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高校在评价得分中直接扣取相应分数。具体评价指标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2021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4. 结果发布
我们历年的研究生评价工作积累了大量关于研究生教育的原始数据和信息,为了充分发掘这些信息的社会价值,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了解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我们从2009年开始进行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中国科教评价网的同步建设,历经三次大的改版和升级,于2011年以全新的面貌正式上线(图1)。搭建的基于Web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不仅覆盖面广、信息传递成本低,而且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性强的特点,方便地获取用户特征信息,深入分析挖掘,并能整合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该平台实现了全部原始数据的网上查询,并面向高校提供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诊断与咨询服务,面向高考和考研考生提供个人素质诊断与报考指南服务。另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图2)是本次评价的第一研发单位,所以本次评价的相关信息将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网和中国科教评价网同步发布。
图1 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中国科教评价网)
图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网站页面
二、本次评价的结果与分析
1. 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竞争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竞争力排行榜创立于2005年,今年继续发扬这一特色。地区的得分由辖区内各高校的得分求和并经过标准化和线性处理而来,得分区间为[25,100]。我们公布了每个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名位次,并列出了相应的得分情况,目的是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从排行榜中解读出更多信息,即不仅仅是一个强与弱的排名关系,更有了“量”的区分。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