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圆桌: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新作讨论集1
0.00     定价 ¥ 5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33699055
  • 作      者:
    洪治纲
  • 出 版 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洪治纲,1965年生,安徽东至人。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著有《余华评传》《中国新世纪文学的日常生活诗学》《守望先锋:兼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发展》《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中国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多元文学的律动1992-2009》《邀约与重构》《心灵的见证》《偏见之辞》等。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广东省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圆桌: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新作讨论集1》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师生共同参与的“圆桌”对话的重要结集成果,共分三个部分,从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以及非虚构作品三个维度全面解读与研判迟子建、余华、邓一光、尹学芸、陈福民等多位当代作家的作品。多位参与者在“圆桌”对话的思维碰撞中,通过平等、坦诚且不乏争鸣的对话,以独特的艺术感知力、有效的审美思考和精准的价值判断品鉴作品,为读者们呈现了一部精彩的文学批评集。
展开
精彩书摘
  《圆桌: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新作讨论集1》:
  叶荷娇:这有没有可能是余华叙事重点的一个转移?他想把爱情从林祥福生命中抽离,然后让读者更多地看见其他情义。如果他让小美这个人物一直出现在前半部分,那他们之间难免会有牵扯和相互间的粘连。字里行间时不时出现的小美会把我们的注意力分散,我们就难以完全地沉浸到前半部分对于爱情之外各种情义的描写中。毕竟我们在一开始阅读时就很好奇小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到底去到哪里了。只有让小美跟林祥福完全隔离,两个人的叙事完全割裂开来,我们才能不知不觉把所有注意力重新转移到林祥福一生的命运,以及他在面对各种天灾人祸时所做出的反应。余华在正篇和补篇中描述了两种生存状态,正篇中我们对小美难以理解甚至觉得气愤,但在补篇中这种隔离感被消除,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强烈的共情与感动。小美悲戚的一生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我们得以一览她的生存状态,于是我们逐渐理解甚至钦佩她充满信义的选择与决定。
  还有刚才郭老师提到的“错过”这一点,我也有强烈的感觉。余华要让小美和林祥福完全错过,所以要把他们完全隔绝开来,哪怕是在叙事中也不能同时出现。这样在正篇中,当读者跟随着林祥福的视角去寻找小美时,才能真切强烈地同感到错过和失去的遗憾,也能体会到~丝在寻找过程中尘埃未定的希望。而不会因叙述中出现了“小美”这两个字而跳脱出来,这是余华有意为之的一种安排和引导。
  郭洪雷:这是一种文本策略。格非的《月落荒寺》实际上跟《隐身衣》是一种阴阳关系,他先出了一个《隐身衣》,把一切的人物线索都给呈现出来了,《月落荒寺》更像是一个对《隐身衣》的补。其实我觉得《文城》补叙和前面正篇间的关系,就像《月落荒寺》和《隐身衣》的关系。如果明确了这样的一种阴阳关系,那么你就能领会得到他文本的策略是什么,想怎么样。我们在文本策略的角度上去理解,而不要仅仅理解成一种回应、交代、补余,会更好一点。
  李佳贤:如果只有前面正篇的话,就变成了一个理想走势。一个绝对的主角,所有的事情都是林祥福如何有情义。他有了补之后,我刚才说感觉刷新了这个故事的意义。补就是用小美的视角和线索,把前面的故事重新激活。这样来看,小美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
  刘杨:是的。从写作策略上来讲,小美出走是一个隐喻,它实际上是先抛出来的一个线。由于林祥福的故事已经讲完了,我们回过头来再去看小美的人生时,会感受到前面情节的悲剧性沉淀。所以林祥福的人是缺席的,但是他在情感上又是在场的。这一缺席的在场,使这个部分的关于小美的叙述,所包含的情感内涵、情感密度是不一样的。
  郭洪雷:刘老师让我想起另外一个问题,爱一个女人和承受一个女人不一样。阿强等着自己的女人和林祥福有那么长一段时间相处,这些东西是要一个男人承受的。林祥福跟小美之间是爱,那么阿强有爱的因素,同时也有一个承受的因素。他现在设计的这样一个情节线索,阿强承受的情感强度不次于林祥福。
  吕彦霖:这两种人承担了不同的角色,反而是有了补,你会发现主角有可能是小美,小美后来居上。你会觉得你不看补和看这个补,这个故事的强度是不一样的。
  徐源:刚刚老师说从阿强和林祥福的角度来看这段感情,纯真的感情也令人动容。林祥福用一生追寻妻子的踪迹;阿强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带着被休弃的小美出走;陈耀武和林百家互生情愫;年轻英俊的副官对林百家一见钟情,得知林已订婚后也毫不纠缠。这些普通人的爱情都质朴平凡又纯真炽烈,自然流淌,而成为他们彼此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幕往事。
  刘宗瑞:小美是阿强的童养媳,两人一起伴随彼此的成长、生活,成为结发夫妻,这份情义是无法轻易割舍的。阿强背负不孝的名声,冒天下之大不韪寻找小美并带她脱离苦海。而小美也因为阿强而两次离开林祥福。阿强和小美在上海共同经历一生中最快乐和幸福的时刻,在去京城寻找姨父的过程中一起互相扶持,走过颠沛流离的逃离之路,这两者的情义也暗示了林祥福找不到小美的必然原因。
  徐源:而且小美觉得自己如果一直都留在林祥福身边,可能后半辈子都会很后悔。
  刘杨:再深入一点看,小说里面有写实、有抒情、有魔幻,其实是杂糅了多种叙事特点。余华怎么把这些东西整合在一起?
  冯颖颖:首先,抒情作为一种写作表达方式,就是以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在《文城》中,余华正是以抒情作为重要手段传达小说温情的底色。这样的抒情引发了诗意。在补中,作者多次提到小美眼中金色的光。父亲带她离开西里村,看见溪镇的街道,“她的眼睛金子般地闪耀起来”,即使被父亲斥责,被未来的婆婆嫌弃,她的眼睛还是闪闪发亮。但是傍晚回到西里村时,她眼底金子般的颜色才消失。溪镇给予了小美眼底的金色,其实也暗示了小美心中向往繁华的溪镇,以及她对美的向往;小美被送到溪镇的家做童养媳后,不能穿她喜欢的花衣裳后,以及偷穿花衣裳被婆婆发现差点被休,还有一年后再穿花衣裳时,眼里没有金子般的颜色,可以说是夫家扼杀了她对美的向往。因为偷钱接济弟弟被休后,阿强来到西里镇接她,乘船离开时,她的眼底是金子般的明亮。当溪镇成为一个噩梦时,更遥远的世界唤醒了小美的希望。但是上海、北方都不是小美的归宿,小美带着对女儿的担忧回到了溪镇,小说中不再提到她眼底的光,她已失去生活的所有希望,眼中常含泪水思念女儿。
  其次.小说还有苦难的突然介入。这部小说被温情的氛围所笼罩着,而苦难退居于温情之后,但是一旦出现便是鲜血淋漓的。《文城》中天灾人祸正是苦难的直接来源,最脆弱和最强大的人性也得到彰显。天灾有龙卷风、雪冻,龙卷风过后林祥福出现。而在人祸面前,温情显得不堪一击,溪镇接连出现了土匪骚扰、北洋溃军的闯入、刑罚的狂欢,还有乡民在逃命中丧命等苦难。在这之后是温情的突然回归。在小说叙述到土匪绑架了陈耀武并割了他的耳朵后,他被“和尚”带走,他即将陷入十分危险的处境之时,没想到这个土匪“和尚”也有温情,把陈耀武送到自己母亲家,陈耀武也恢复了健康。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长篇小说讨论
哈尔滨的精神漫卷
——迟子建《烟火漫卷》讨论
化繁于简的精神之城
——余华《文城》讨论
寻求现世生活的当下觉悟
贾平凹《暂坐》讨论
我们如何书写战争与和平
——邓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讨论
从生命的根本处探入历史
——胡学文长篇小说《有生》讨论
历史长河里的一阕民谣
王尧《民谣》讨论
个体心灵危机的症候分析
——东西《回响》讨论
历史记忆与现实问题的双向思考
——晓风长篇小说《湖山之间》
《浮士德》的“影子”背后
一李宏伟《灰衣简史》讨论
“90年代”的追忆与叩问
——房伟《血色莫扎特》讨论

第二辑 中短篇小说讨论
个体与现实的纠缠及其待解的难题
——朱辉小说集《午时三刻》讨论
在生活幽微之处探寻
——尹学芸小说集《寻隐者不遇》讨论
在重塑的记忆中还乡
——张惠雯小说集《飞鸟和池鱼》讨论
重返故乡的写作
——关于阿乙小说集《骗子来到南方》的对话
严重的时刻:我们与人类
——弋舟《庚子故事集》讨论
宇宙观照中的日常书写
——张楚小说集《中年妇女恋爱史》及新作讨论
“铁西三剑客”的东北符号与现代叙事
——双雪涛、班宇、郑执新作讨论

第三辑 非虚构讨论
记忆的再现、重组与反思
——万方《你和我》讨论
走进历史,寻访文学新的可能
——关于陈福民《北纬四十度》的对话
在不同历史时空下的行走
杨潇《重走》讨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