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1章 导论 001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001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004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011
1.4 主要研究方法015
1.5 主要创新之处016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018
2.1 碳排放强度的相关理论018
2.2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024
2.3 新发展格局的现代流通理论027
2.4 碳排放强度特征与要素协同作用031
2.5 本章小结034
第3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测度分析 035
3.1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主要测度方法035
3.2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总体状况分析037
3.3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变动状况分析040
3.4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分析043
3.5 本章小结051
中国碳排放强度评估与绿色发展国际合作
第 4 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分析 052
4.1 中国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测度方法052
4.2 中国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变动分析054
4.3 中国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地区分解058
4.4 本章小结060
第 5 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关联分析 062
5.1 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062
5.2 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064
5.3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关联性检验068
5.4 本章小结084
第 6 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异质性收敛研究 086
6.1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收敛类型086
6.2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090
6.3 中国碳排放强度马尔可夫模型稳态预测097
6.4 本章小结101
第 7 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102
7.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102
7.2 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与模型构建108
7.3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溢出性分析112
7.4 本章小结118
第 8 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驱动机制研究 119
8.1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跃迁矩阵分析119
8.2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耦合驱动机制分析124
8.3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协同减排机制分析129
8.4 本章小结132
第9章 中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 135
9.1 中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分析135
9.2 中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141
9.3 绿色低碳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分析148
9.4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战略163
9.5 本章小结166
第10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167
10.1 主要结论167
10.2 研究展望171
参考文献 17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