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保护区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机制:以七星湿地为例》以辽河保护区典型支流汇合口人工湿地——七星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污染物在其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对辽河保护区内的湿地工程进行调研,明确支流河口湿地对支流污染物的阻控作用;对辽河保护区典型支流河口湿地——七星湿地进行长期监测研究,考察七星湿地中各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支流湿地对氮污染物的阻控作用;对七星湿地进行长期监测研究,探究水体中氮、磷的时空变化特征。
2)运用光谱学手段及化学计量法结合研究辽河保护区中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组成与分子特征,研究七星湿地水体与底质DOM的来源与分布规律;考察七星湿地沉积物中氮、磷的时空变化特征。
3)利用现代微生物生态学手段对七星湿地底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探明其优势种群及各种微生物基因数量变化规律。
4)研究微生物群落与湿地水体中污染物及DOM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理;对七星湿地植物根际、根周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氮、磷的迁移转化机制。
5)对七星湿地水质进行评估,并建立水质评价及预测模型。
通过上述研究,明确辽河保护区支流汇合口湿地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探明湿地内DOM、氮磷与微生物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作用,确定了植物根际、根周微生物群落对调控湿地运行状态、改善湿地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