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交通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一)低碳经济与贫穷经济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发展低碳经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就是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制约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贫穷经济”,就是过苦行僧日子。
低碳,顾名思义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带来的地球温室效应,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贫穷、最不发达的国家碳生产率都很好,人们不消费、不开车,当然是低碳状态,而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都很高,高排放才有高生活质量。因此,有人自觉不自觉地将低碳经济与贫困经济划等号。从我国低碳生活的要求看,搞低碳经济还会降低人们好不容易提升起来的生活水平,譬如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而这都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因此,有人对低碳经济不热心,甚至有抵触情绪,所有这些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误解。
其实,低碳不等于贫穷,低碳经济不等于贫穷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势。“低碳”强调的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高能耗、多污染为代价的新发展思路。“经济”则强调了这种新理念根本上不排斥发展。不可否认,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对人们的需求是有制约的。但低碳经济不是要压抑正常的生活需求,也不是要完全摆脱现代生活方式而回到农耕经济社会中去。低碳经济的目标是要在保证高标准生活需求的同时,降低那些奢侈浪费的高碳消费;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
由于低碳经济已经或将会成为世界发展的引擎,而以减少和控制碳排放量的低碳经济体系,至少可以在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的源头治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力行节能的过程治理、对已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生产性利用和废物性回收的末端治理这三个环节上产出显著效应。在市场导向下,以上每个治理阶段都可派生出完整的产业链,并推动整体生产的低碳化。因此,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例如,英国将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不仅仅是全力推动环保,应对气候变化,还希望通过发展、应用和输出低碳经济来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在未来可能的低碳大产业中占据先机;美国奥巴马政府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刺激手段,计划在10年内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如果我们不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奋起直追,那么我国的GDP增长将是不可持续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将不可能持续提高。
低碳经济不是贫穷经济,实现低碳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之间并不矛盾,二者可以统一而且必须统一,二者殊途同归,即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促使人们拥有更健康的生活。低碳经济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对浪费的生活方式有所制约,是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走向富裕。
(二)低碳经济与未来的经济
有些人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人类的事情,落实《京都议定书》和《巴厘岛路线图》还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低碳经济的鼻祖英国也只提出到2050年建成“低碳经济社会”,让人感觉十分遥远。因此,我们应该集中精力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长期目标,以后再说,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从全球气候视角来看,气候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当量浓度达到400ppm(百万分之一),如果到了450ppm,全球温度将上升2度,这将引发灾难性后果。地球的物理极限是碳排放的刚性约束。科学家首次精确计算出了“碳预算”——即在不触发全球变暖的灾难性“临界点”前提下,全球能够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大约为1万亿吨碳。如果人类继续以现在的方式燃烧化石燃料,20年内将耗尽“碳预算”,而全球变暖的幅度将远不止2度。目前100多个国家承诺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800/0,但国际气候专家认为,这个力度可能仍然不够。世界著名自然灾难专家、英国伦敦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比尔·麦克古尔在《7年拯救地球》一书中警告:“从现在到2015年,人类还剩下7年时间拯救地球。”由此可见,低碳经济绝不是未来的事情,而是燃眉之急的“救火经济”,它以“倒计时”形式告诫人们,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