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维果茨基与教育
0.00     定价 ¥ 7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203105671
  • 作      者:
    毛齐明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毛齐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教育心理学博士后,全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中小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等。长期与中小学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熟悉国内外基础教育,曾作为联合培养博士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一年,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种子教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作短期研修。承担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湖北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课题等多个项目研究。主要著作、译著和编著有《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心智交汇:复杂时代的教学变革》《有效教学》等。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国教育学刊》《中国电化教育》《教育发展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维果茨基的人生短暂而辉煌,其思想博大而精深。他带领一批杰出的学者,建立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恢宏大厦。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无数学者投身于此,为此大厦添砖加瓦,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流行的社会建构主义、分布式认知、情景学习等理论,均是该学派的继承和发展,甚至可以说,它们本身就是这座学术大厦的一部分。
  21世纪无疑是一个热烈欢迎维果茨基思想的时代。在西方,自图尔明等学者“发现”维果茨基以来,在英国、美国、芬兰等国家,已经兴起了一大批有关维果茨基思想的研究中心。在中国,除了《思维与语言》等经典著作外,维果茨基的全部文集译本也在陆续出版。
  但是,就国内教育界而言,维果茨基的思想虽然享有盛誉,却似乎只是被高高地敬在神龛之上——神秘而高远。原因在于,目前有关维果茨基思想的介绍,主要是其原著的译本。维果茨基本人的著作比较深奥,一般教师很难在短期之内登堂入室。因此,广大教师对于维果茨基思想的了解,通常只是局限于“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对其深刻的思想并不清楚,更遑论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
  《维果茨基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揭开维果茨基思想的神秘面纱,向教师展现其“草根”的一面,以增强其可理解性和易操作性。
  《维果茨基与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详细介绍了维果茨基的传奇人生,旨在使读者对维果茨基的教育背景、求学经历、奋斗历程具有感性认识,从而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为进一步了解和接受其思想打好基础。
  第二章整体描绘了维果茨基学术思想的产生背景、整体框架和历史发展,揭示了其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和整体图景,以便使读者形成对于维果茨基学派思想的概貌。
  第三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维果茨基所提出的主要理论,包括中介理论、学习过程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等,以帮助教师把握维果茨基本人的思想及其应用方法。
  第六章至第九章主要对于维果茨基学派的相关思想及其在西方的发展进行介绍,包括活动理论、情景学习、分布式认知、游戏与教育等思想。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维果茨基学派思想的当代发展和实践应用。
  第十章主要介绍笔者将维果茨基教育思想应用于实践的案例。这些案例来源于实践,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呈现。
展开
精彩书摘
  《维果茨基与教育》:
  五、学习与发展
  维果茨基对学习和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也许是他对教育心理学所做的最重要贡献之一。他认为,学习与发展的关系是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缺乏正确认识的问题。“假如没有提出有关学龄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我们是无法正确地解决或提出在教学的心理分析上所遭遇的问题。然而,将儿童发展的理论应用到教育的过程所依据的基础是最为不清楚的。”①
  维果茨基首先梳理和批判了如下三种流行的观点。
  观点一:教学与发展是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教学附加在成熟之上。
  此观点以皮亚杰为代表,他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其发展阶段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6-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显然,所有这些发展阶段都建立在年龄的变化即成熟的基础之上,与儿童自身的学习无关。事实上,这种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学习的影响,找出儿童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但维果茨基认为,这种研究的问题恰恰在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把发展视为与学习完全无关的自然发展的过程。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学习被当成了发展的尾巴,发展和成熟被视为学习的先前条件,但是绝对不会是学习所带来的结果。学习只有等到儿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能展开,而发展本身是自然成熟的过程,它对发展不起任何作用。
  观点二:教学与发展是两个等同的过程。
  这种观点以詹姆斯等为代表,维果茨基认为,他把教学与发展两种过程等同起来,以至于将两者混为一谈。
  这种观点本质上是建立在反射的观念上。所谓“反射”,是作为刺激的外部诱因,引发个体自然行为反应的过程。如,强光照射时,人会不由自主地眯上眼睛,即为反射。依此,这种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反复地呈现某些刺激,让人对其做出习惯性的、正确的反应。如,老师讲课时,要求学生做出认真听课的反应。这样,学习就是通过训练来形成一定的习惯,只要在训练中形成了相应的反射(即习惯),学生就获得了发展。因此,作为训练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同一的过程。詹姆斯对这个观念进行了精心的推敲,他将学习的过程降低成习惯的养成,并宣称:“简而言之,将教育称为是一种学习得来的行为习惯以及行为趋向的组织体,没有一种说法会比这种说法更能够清楚地描述教育了。”
  此观点与皮亚杰的观点有些不同。皮亚杰认为,成熟发生在学习之前,同时教学必须跟随在心智的成长之后。詹姆斯的观点认为,学习与发展同时发生,两者犹如将两个几何图形重叠放在一起时所产生的二者合二为一的情形一样。
  观点三:应以兼收并蓄的方法克服上述两种极端。
  这种观点以考夫卡为代表。他尝试通过简单地将前面两种观点合并在一起,来克服它们各执一端的弊端。他们认为,发展是建立在两个先天上不同但相关联的过程上,同时这两个过程是互相影响的。其一是成熟,它直接决定于神经系统的发展;其二是学习,它本身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成熟的过程使儿童准备好学习,以及使他们有可能去从事一个特别的学习过程。这是非常清楚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学习过程将会刺激和向前推动成熟的过程,学习在儿童发展上扮演着一种具有拓展性的角色。因此,这种观点认为学习不能简化为单纯的技能养成的过程,而是认为儿童在学习上前进一步,他在发展上不能前进两步,意思是说,他们不只是获得了技能,他们也变得更加成熟了。因此,他们在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短暂辉煌的人生
第一节 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
第二节 兴趣广泛的天才学习者
第三节 文化活动的积极推广者
第四节 心理学界的杰出研究者

第二章 博大精深的思想
第一节 维果茨基思想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维果茨基思想的框架与贡献
第三节 维果茨基思想的传播与发展

第三章 心理工具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心理工具的发展功能
第二节 心理工具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语言作为特殊的心理工具
第四节 作为心理工具的概念
第五节 掌握心理工具作为有效学习的原则
第六节 使用心理工具作为中介时要注意的事项

第四章 维果茨基空间与成长之路
第一节 维果茨基空间:掌握心理工具的认知模式
第二节 维果茨基空间与学生成长
第三节 维果茨基空间与教师成长

第五章 最近发展区与支架学习
第一节 最近发展区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最近发展区概念自身的局限与突破
第三节 最近发展区对于教学的启示
第四节 获取支架:跨越最近发展区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 活动理论与拓展学习
第一节 活动理论发展概述
第二节 活动的含义与特征
第三节 成长过程中的主导活动与危机
第四节 活动分析的基本框架
第五节 拓展型学习
……

第七章 边缘参与与情境学习
第八章 认知分布与合作学习
第九章 游戏:含义、功能与运用
第十章 维果茨基学派理论的应用实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