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那些大人物教我的小事情(9-12岁)/阅读悦成长》:
唐太宗即李世民,陕西武功人,李渊次子。隋末劝其父起兵反隋,李渊称帝时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武德九年(626)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承继帝位。
一天散朝后,唐太宗和宰相房玄龄在闲谈,唐太宗忽然问道:“自古以来,国史为什么都不让本朝的君主看呢?”
房玄龄回答说:“因为一个正直尽责的史官总是如实地记下君主的功过得失。本朝的君主如果看到国史中记载着自己的过失,很容易恼羞成怒,惩办史官,国史就很难撰写了。‘
唐太宗不以为然地说:“有什么写什么,这又没有做错,怎么会得罪君主呢?你去把国史拿来给我看看,朕正想知道自己以前都有哪些错误,好拿来作为鉴戒呢。”
厉玄龄这下可犯愁了。国史是由他负责监督撰写的,他清清楚楚地知道里面记载着玄武门之变。当时,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杀死了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果让唐太宗看到这一段记录,他能不生气吗?
因此,房玄龄心里非常不安。但是皇上已经下令了,又不能抗旨不遵。没有办法,房玄龄只好硬着头皮、提心吊胆地把国史拿给唐太宗看。
唐太宗把国史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后,对房玄龄说:“其他都还好,只有玄武门之变这件事没有写清楚……”
厉玄龄一听,暗暗着急,心想这下真的糟了,看来皇上果然对此不满意。他正琢磨着该怎么回答,忽然听唐太宗又吩咐道:“来人,去把史官叫来!”
厉玄龄越发着急了。他正想为史官辩解,唐太宗已接着原先的话题说了下去:“撰写国史是为了记录历史,给后人以借鉴,所以一丝一毫也含糊不得,不能因为怕得罪皇上就对真相有所隐瞒,朕要把当时的情形详细地给他们讲一讲,好让他们把遗漏的地方补上。”
厉玄龄没有想到唐太宗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真是又惊又喜。他由衷地说道:“陛下真是心胸宽广,臣深感佩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