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纵横十万余里,历经上下两千多年,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长城伴随和见证了中国社会的朝代更替和荣辱变迁,既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厚重载体。《北京长城》一书梳理了存在于北京市境内的十多个长城,并对它们及其周边的环境作了生动详尽的描写,图文并茂,让世人对长城形成更为直观全面的认识。
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谈起万里长城,最容易联想起的便是这段闻名中外的八达岭长城,它也是孩子们从小学课本中便已熟知的部分。八达岭长城号称“天下九塞之一”,自古以来便是“拱卫陵京”的军事战略要地,更是明长城景色中的精华。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确切概括了八达岭军事位置的重要性。1982年,八达岭作为北京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这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也是对外开放最早的地段。
八达岭景区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登上长城之巅俯瞰壮美河山的愿望,更是进行长城知识科普的绝佳场所。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建有中国长城博物馆。这座以万里长城为主题,全面反映长城历史、军事、建筑、经济、文化艺术及现状的专题性博物馆同样成了八达岭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博物馆集中展览了全国各地长城沿线出土的文物、标本,辅以图表、照片、人文景观和模型,并采用触摸屏、投影仪等多媒体手段,对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独具特色的城墙是八达岭最具震撼力之所在,这里的城墙用条石筑基、青砖砌墙,依山而筑,可供“五马并骑、十人并行”,在游人稀疏的淡季,完全
可以满足您在城墙上撒欢的小心愿。沿着城墙走,您会发现这里的43座敌楼接连不断,其中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下两层的敌台,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洞,下层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资的房舍。通过射洞向外望,或许能够感受到当年的一番景象。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八达岭长城外的东、西山上各有一座墩台。明成化二年(1466年)规定, 敌人来百人以上一烽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比起敌楼,这里可以称得上是重火力的聚集地了。据明代刘效祖所著《四镇三关志》记载,在戚继光的规划和督办下,
从山海关至北京的长城沿线,共筑敌台、战台1200余座。战台为碉堡式建筑,用来储存兵器、弹药及其他战略物资,作用巨大。
八达岭最初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各口两侧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八达岭长城、关城、城墙、要塞及关沟中部的居庸关,共同构成明代北京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上必然不能缺少防御工事,关城内登城入口处的马道旁,共有五尊铁炮,是当时的先进武器之一,威力 甚大。
八达岭长城防御体系的西大门石峡关长城距八达岭西南约5000米,是八达岭的残长城风景区。由于它状态原始,虽然残缺,但雄风犹在。
第一章
闲来话北京
—长城胜迹
闲来话北京
—长城胜迹
第二章
迄今世界上最长的建筑 / 10
长城脚下的岔道村 / 12
长城上的年味儿 / 13
令人敬佩的“长城迷”们 / 14
文艺作品里的长城 / 20
第三章
京城的长城故事
一
一
长城万里绕皇城
八达岭长城 / 30
居庸关长城 / 54
慕田峪长城 / 74
古北口长城 / 96
司马台长城 / 110
黄花城水长城 / 126
二
隐没在山野间的长城
箭扣长城 / 146
旺泉峪长城 / 160
擦石口长城 / 170
九眼楼长城 / 182
大榛峪长城 / 190
十八蹬长城 / 204
撞道口长城 / 212
参考资料/ 220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