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再济沧海:挪威至巴西两万里(陪你读书)
0.00     定价 ¥ 59.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302496830
  • 作      者:
    林静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林静,原名李麟静,天津人,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先后从清华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远赴加拿大留学,在多伦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再获硕士学位。从2005年起,林静选择了一种很多人向往却没有勇气开始的生活——和法籍丈夫克里斯一起驾驶帆船周游世界,在蔚蓝的大海里寻找生命的自由与蓬勃。林静夫妇十多年来分别驾驶帆船“同道者号”和“海友号”两次航海帆游。

展开
内容介绍
  航海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大海?本书记录了林静与法籍丈夫克里斯自驾帆船“海友号”从挪威到巴西航行两万八千里的帆游故事。这是他们继2005年环大西洋760天航行后开启的又一段航海帆游之旅。此次他们开辟新航线,挑战高纬度水域,重访加那利群岛,带领读者领略大海的喜怒哀乐,感受海岛的异国风情……字里行间让人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与奇妙轶事中。同时,本书还讲述了这对中法伉俪航海途中的艰辛、意外事故的挑战以及帆游对其技术的严苛要求。
  刺激·帆游路线
  与狂风恶浪惊险搏斗
  体验现实版“荒野求生”
  暖心·海上情谊
  与志趣相投者谈笑无间
  用君子之交感受深厚情谊
  惊喜·文化足迹
  从海盗之国到乔治?奥威尔的隐居地
  这里有值得你细嗅的国际文化饕餮
  专业·航海教学
  以两万里亲身游历
  解读专业帆游技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重披战甲,法国西岸再启航
  再不玩就玩不动了
  环大西洋帆游760天结束后,我和老公重返职场,又过起了职业丁克的小日子。我重操旧业,工作轻车熟路;老公给一家法国公司做大洋洲的地区总管,虽然职责范围比航海前窄了,但他自己觉得是个更好的选择。“同道者号”找到了爱惜她的新主人,我们彻底放手,不再替她操心。
  住在海边没有船的日子不能想象,运动帆船Corsair26成了我们的新宠,这条取名“三人行”的三体船有主帆、前帆和球帆,速度能达到20节,顶风和横风行驶时一个侧翼可以高出水面,坐在上面劈风斩浪爽极了。三体船的两个侧翼可以折叠收起,整个船可以放在拖车上拉到不同俱乐部参加比赛。悉尼北部棕榈滩有个多体船俱乐部,十几条双体、三体船每周六在一起比赛,奖品是一瓶葡萄酒。“三人行”得过几瓶呢!
  工作、旅行、赛船,我们的小日子简单而忙碌,一晃七八年过去了。2007年帆游结束时我跟老公约定,工作一段时间后一定再去帆游。“同道者号”760天只在大西洋转了一圈,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亲身造访,还有更多精彩等着我们去亲自体验,再说出血流汗、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也应该付诸实践。2013年我们先后跨入知天命之年,紧迫感随之而来。航海毕竟需要付出精力和体力,再不玩就玩不动了。于是帆游的事被正式提上日程,我们开始为再次出航做准备。
  买船货比两家
  首先要选艘合适的船。老公花了很长时间在网上调研。加拿大有个叫作“摩根克劳德”的网站是远海航程参引网站,宗旨是“可行的探索帆游”。“探索”的对象有未知成分,“可行”则排除了冒险因素。这种帆游虽然不像热带帆游那样舒服惬意,但也并不是艰难到不可行。两位版主有着极其丰富的高纬度航海经验,常年在加拿大东岸、格陵兰、苏格兰、斯堪的纳维亚水域帆游,网上也有西北航线、南极航线帆游的帖子。“摩根克劳德”网站会员需要交会费,否则不能参与论坛讨论,也看不到经典文章和电子书,因此愿意缴费入会的都是对帆船真正感兴趣的人。老公在这个网站“混坛子”有10年了。
  “摩根克劳德”网站十分推崇法国“博莱尔”船。她是铝制船体、中心稳向板设计,吃水浅、能坐滩,最大特点是有领航室,就是把舵舱前方主帆横杠下面的防浪棚做成硬件,使它和主舱成为一体。领航室和舵舱几乎等高,大玻璃窗提供220°视角,探头则能看见主帆和前帆。如果天气恶劣或值夜班,能在温暖干燥的领航室里操作,这对水手来说无疑比天堂还要美。在同类同规模的帆船中,领航室是“博莱尔”的原创。2013年6月,一艘新造好的“博莱尔47”要下水,老公工作忙走不开,我便一个人到船厂去看个究竟。
  从悉尼飞到法国布雷斯特市,再驱车2个小时到船厂所在地特雷吉耶,全程将近40个小时。第三天早上9点,我准时赴约。船厂的两位合伙人都是比利时人,他们皮肤黝黑,头发蓬乱,衣着随便,穿 T恤短裤和夹脚拖鞋。二人凑巧名字都叫让·弗朗索瓦,厂里人分别叫他们JF1和JF2。JF2是帆船设计师兼造船天才,是个真正的远洋水手,“博莱尔”就是他设计的。JF1也是个玩船高手,同时具有商业意识,曾做美洲杯帆船体验生意小赚了一笔。“博莱尔”船厂的诞生非常偶然,JF2设计出带领航室的“博莱尔”后跟JF1合资一起租工棚造船,这时来了一位买主非要买这艘船,而且把船款全部预付了,他们只好把船卖给他了。就这样来了第二位、第三位及后面的买主。“博莱尔”在市场的驱动下不断扩张,靠的是口碑和过硬的产品。2013年“博莱尔”年产六条船,和每年下水上百条船的批量船厂比,“博莱尔”属于小众精品船。JF2只负责设计不管生产,一年有几个月时间仍在帆游,船厂里的事从生产管理到市场营销都归JF1负责。
  JF2的英语不太好,我的法语除了客套话就没啥存货了。JF1的英语好一些,他说话很慢,一着急还有点结巴。通过谈话,我感觉JF1聪明又犀利,属于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那种人,他真诚友善、毫无矫饰。JF1花了两天时间向我详细介绍了“博莱尔”的整个生产过程,先是参观厂房,当时厂房里有五条船,从裁剪成套的一堆铝板、完成焊接的船壳、初具规模的船坯到将近完成的成船,五条船打造程度不一,我们挨条船看。这个过程让我了解了整条船的结构,JF1对“博莱尔”的优点如数家珍,听得我频频点头,心里赞叹不已。
  一条崭新的“博莱尔47”正在交付服役过程中,一上船我就彻底折服了。那个领航室太酷了,我坐在领航室的导航桌前久久不愿离开,在海上坐在这里值班将会多么惬意啊!我给老公写了一份长长的报告,汇报这两天的所见所闻,除了表达对领航室的一见钟情外,我还列举了此船的二十几项优点,包括焊接加固技术、梯形半截龙骨、全船超强绝热配置、简单的燃油暖气等。缺点只有三项:一是厕所狭小,不能和淋浴分开;二是交船时间长;三是船厂生意完全依赖两位合伙人,没看到他们培养能干的接班人,一旦两个人闹分家或一个人甩手帆游去了,船厂的运作将受到很大影响。
  同年9月我跟老公一起造访“博莱尔”船厂,可惜当时没有下水服役的船可参观。JF1同样用了大半天挨条船为我们展示讲解,然后花几个小时一一介绍船上的各个功能。老公基本同意我报告里的内容,另外觉得“博莱尔”舷窗太小,领航室一圈大玻璃窗不能打开通风,就像个阳光房,船舱里一定很闷热,适用于高纬度冷天气,却不大适用于热带水域。JF1建议给领航室度身定制一套反光隔热窗帘,船在锚地或靠岸停泊时舱外有遮阳盖,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闷热,也不算太大的问题。至于卫生间狭小的问题,JF1建议一个卫生间做厕所用,另一个做淋浴用。但是当时下订单要到2015年6月才能交付船。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2013年10月底船厂又接了一两个订单,交船期推到2016年3月了,老公利用出差机会再次造访船厂。第一次登上成品船,老公发现“博莱尔”的一个致命缺点:船舱太矮!由于设计了领航室,船舱的高度受到了限制,舱内大部分空间的限高是180厘米,只有几个开窗的地方达到190厘米。老公的身高是183厘米,穿着鞋在舱里走动得猫着腰。这可不行啊!船作为我们的家一定要舒适,整天缩头缩脑的,时间长了脊柱受不了。再看看两位JF,都是拿破仑似的小个子,原来人家的船是给中等身材的人设计的!老公跟两位JF商量增加舱内高度的方法,结论是舱内部分地板可以下调,但这样会增加几个台阶。我们觉得在船舱里走路深一脚浅一脚的终归不妥。我的狂热刹了车,“博莱尔”就这样被忍痛放弃了。
  任何船都有优缺点。选船是一个折中选优的过程,除了必备功能,其余的要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取舍。对于我们来说,铝船、坚固、吃水浅、能搁浅是必要条件。自从我了解了“博莱尔”,领航室慢慢也变成了必要条件。
  消息灵通的老公早听说另一家船厂“加西亚”在打造一款不同设计带领航室的铝船:“加西亚探索45”。一号船船主是帆游泰斗吉米·康奈尔,船就是根据他的要求设计打造的。2013年10月底老公参观“加西亚”船厂,一号船的船壳只焊接了一半,虽然电脑上有图纸,但船最后是个什么样子只能凭想象。仅凭几张图纸和一堆铝板,老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她。“加西亚探索45”一定有过人之处,让一向谨慎的他使出浑身解数说服我,但我已经深深爱上了“博莱尔”。
  “加西亚探索45”具备所有必备功能:铝船,吃水浅,中心稳向板设计,可以坐滩,与沙龙合二为一的领航室,导航桌面向船艏,视角平视甲板,环视角度达到270°,抬头可以看见主帆和前帆的状况,另外沙龙设计宽敞明亮,类似双体船沙龙设计,住在里面一定很舒适。
  “加西亚”船厂规模大、专业性强,能保障造船质量的稳定性。和“博莱尔”水手老板不同的是,“加西亚”两位当家人不是来自船舶行业。总裁史蒂芬曾在一家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任高管,总经理伯努氏曾在投资银行做融资高管。两个人都是业余玩船,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船舶行业,于是他们所擅长的金融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知识就派上用场了。船厂的运营给老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车间干净有序,每个部件都记录在案,小到螺丝钉大到马达都能在电脑记录里查到批号信息,质量认证体系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该集团公司除了“加西亚”,还生产其他型号的船,如铝船“阿鲁阿”,双体玻璃钢纤维船“乌特梅尔”,集团内部有制造不同船舶的经验,资源丰富,便于共享。总的来说,“加西亚”船厂实力远远强过单枪匹马的“博莱尔”。
  老公信任“加西亚探索45”蓝图设计的灵魂人物吉米·康奈尔。说起吉米·康奈尔,没有航海人不知道他编写的《世界航海路线大全》,那是帆游必备工具书。吉米1940年生于罗马尼亚,后在英国留学并定居,早年职业为记者。1975年吉米带着英国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开始帆游,至今已经环球三周有余,共计20多万海里。吉米发挥他记者的优势,悉心收集、记录所走路线的方方面面,编撰成书。《世界航海路线大全》信息非常准确,一版再版,深受航海人的信赖,对推广帆游生活方式做出了很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吉米将从欧洲去美洲的帆船组织起来,创立了“大西洋横越大行动”(ARC),受到帆友的热烈响应,近40年来经久不衰。吉米接着又组织了环球帆游“蓝色星球探险大行动”等集体越洋帆游活动,2005年“同道者号”参加ARC时,我们就在大加那利岛听过吉米的讲座。
  我们上一条船“同道者号”也是跟随吉米·康奈尔的船选择的。“同道者号”是Ovni395,吉米的“探险者号”是Ovni43。吉米在他的文章中对Ovni平底铝船赞美得无以复加。实践证明吉米绝对没夸张,760天“同道者号”以她卓越的品质赢得了我们的真心喜爱。Ovni43是成品船,并不是为吉米定制的。这一次“加西亚”船厂和吉米一起联手打造“加西亚探索45”,吉米把他一生的经验和他对帆船深刻的理解都倾注在了蓝图里,其结果应该不会令人失望。
  面对老公强大的游说攻势,我提出了两点质疑。我的第一个疑问是“加西亚”的舱顶足够结实吗?“加西亚”铝板和玻璃钢纤维二合一的造船理念缘于“阿鲁阿”船厂,帆船设计师认为没有必要整个帆船全部用铝材,在受力较小的部位用玻璃钢纤维代替,这样可以在保证铝船优势的前提下把船造得更实用美观,同时减轻船的重量,使船的重心更低。“阿鲁阿”二合一船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Ovni的市场份额,短短10年间,Ovni从年产50艘船的顶峰一落千丈,令人痛心的是Ovni船厂2014年宣布破产。
  仔细看“加西亚”的船舱结构,除了船舱四壁用铝材之外,舱顶部分有一个十几公分的铝沿“包边”,它保证了舱顶受力均匀地传递到船身,玻璃钢舱顶铆在这个“包边”上,只要能承受劈头盖脸砸下来的海浪,足够坚固就可以了。在讨论这项指标时,船厂方面表示,吉米·康奈尔的一号船用的是玻璃钢舱顶,如果我们实在对玻璃钢舱顶不放心,船厂可以单为我们的船制造全铝舱顶,但这样一条船的重量分配有所改变,重心提高,行驶时可能颠簸摇晃得更厉害。我想如果信任工程设计人员的算法,就没有必要换铝舱顶了。
  “加西亚”的桅杆固定结构是舱顶固定槽。桅杆固定在舱顶上,舱顶下面是一根很粗的金属管直通到舱底,这样桅杆受力分两段传到船身。与一根桅杆直接通到底的龙骨固定方式相比较,舱顶固定受力更均匀,舱顶密封性能也更好。“加西亚”舱顶桅杆固定槽铝板结构非常坚固,几层铝板焊在一起,远比普通玻璃钢纤维船的桅杆结实。“博莱尔”桅杆也是舱顶固定的,在这一点上二者不分上下。
  我的第二点质疑是“加西亚”船舱玻璃窗的角度。普通船的船舱大多是流线型,舱壁前方和甲板呈锐角,但“加西亚”的舱壁前方一玻璃窗和甲板呈钝角,不仅外观看着与众不同,受风阻力也有所增加。船厂解释开窗角度呈钝角为的是减少反光,所有机场指挥塔的玻璃窗都是钝角的,大型货轮飞桥上的指挥塔玻璃窗也都是钝角的。另外,由于玻璃窗高出甲板不多,受风阻力增加幅度并不显著,向外延伸的玻璃窗也使舱内空间增加,更加敞亮。
  技术上的利弊得失可以无休止地讨论下去,但该做决定时不能拖拖拉拉、患得患失。经过将近半年深入而细致的调研,最后“加西亚探索45”胜出,她将带着我们再一次征洋跨海。我们2013年年底下了订单,交船日期定于2015年4月。“博莱尔”船厂有些遗憾,但两位JF先生非常有风度,说通过大半年的接触非常喜欢我们,并真心希望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帆游时与我们不期而遇。
  海友,海友
  新船取什么名字呢?我有意保留原来船名“Kindred Spirit”,“同道者二号”。在一次晚餐聚会上说到船名,一位朋友沉吟了一下,冒出两个字:海友。我觉得心头一震,“海友号”,多好的名字啊,海洋之友,海上的朋友,爱海的友人……如果说“同道者号”代表了锐意进取的精神,“海友号”则心胸更宽广,含义更博大,更祥和吉利,它把 “Kindred Spirit” 所有含义都贴切地表达了,还有很多延伸的余地。“海友”中文谐音“还有”,还有什么呢?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吧,总之她内涵丰满,耐人寻味;英文谐音“Hi You”亲切热情,毫不见外地主动打招呼,总之都是友好融洽的正能量。干脆英文名字就用“海友”的汉语拼音“HaiYou”,在海上用VHF呼叫起来,双音节以元音结尾的“HaiYou”远比四个音节辅音结尾的“Kindred Spirit”响亮多了。新船就这样命名了,“海友”将载着我们再济沧海,帆游世界。
  “海友号”2014年6月开始动工打造,计划2015年4月交付。造这艘船需要八千个小时人工,分三个阶段进行。“加西亚”船厂网站设有“船主”一栏,里面及时更新造船关键步骤的照片, 可以随时跟踪进度。起初看照片真不能想象车间里的一堆铝板就是我们未来的船,随着更多照片的出现,“海友号”慢慢有了身架,眉目也渐渐清晰了。我们两次去“加西亚”船厂,视察督检进展总的结果都是超预期。他们从不投机取巧、偷工减料,对同样效果的不同提案,总是采纳更稳妥、更高质量的方案,那种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在船舶行业实属罕见。我们真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
  2014年8月底,我们去看了毛坯状态的“海友号”,赶到车间时正赶上船壳鹞子翻身,工厂按计划推进,并没有刻意为船主的到来改变进度。翻身过程只用了个把小时,就好像“海友号”算好了时间要在主人面前表演。她的华丽转身惊呆了两位船主,她高大威武,那全金属船壳透出赤裸裸的力量感,充满坚不可摧的自信,我们已经从骨子里爱上了她。
  船体焊好后被卡车拖运到另一个工厂去喷漆。喷漆前要对所有焊接部分抛光打磨,填空补漏。船帮和水下部分不用喷漆,氧化铝是最好的天然保护材料,甲板和舵舱要全部喷成白色,为的是美观舒适。
  喷好漆后船坯再次被吊上卡车运往“加西亚”总厂做舱内设备安装,这是最关键也最费时的阶段。2015年1月,我们在船厂又一次见到了“海友号”。几个月不见她已经大变样了,前舱和后舱已经隔断出来,电池、水箱、发电机已经就位,电工正在布线。从外面看船已初具规模,只是还没上顶板,从舵舱望下去,内部结构一目了然。这次视察非常关键,是了解各种设备布局的绝好机会。我们花了两天时间详细了解每一个部件的构造和原理,拍了大量照片。比如说船上的12个电池,具体哪一个在什么部位,电线是从哪里连过去的,这将大大方便日后船的维护。还要熟悉水箱的位置,冷水、热水循环系统的走向,地板做好就看不到整个结构了。
  2014年4月,吉米·康奈尔的“加西亚探索45”一号船正式下水,正赶上我们去船厂讨论装备配置,有幸在船厂见到了吉米和他的一号船。这是我们第一次看见成品船,心里的那份激动可想而知。成品船远比我想象的要宽敞明亮,家具和设备非常现代。厨房台面是杜邦公司发明的“可丽耐”石材,美观耐用不怕水浸。老公也松了一口气,毕竟我们订了一艘没有见过的船啊,她没有让我们失望,可以说“一见钟情”了。吉米显得很紧张,他要尽快完成新船交接,然后驾船去实现他征服西北航线的夙愿。吉米让我们把要问的问题发邮件给他,后来他通过电邮对所有问题都详尽地进行了解答。
  2014年美国《帆游世界》杂志推选“加西亚探索45”为本年度50英尺级别帆船第一名,评委的评语是:这是一艘能到世界上任何地方航行的帆船。“加西亚探索45”,我为你感到骄傲!
  2015年3月20日,一切装备停当的“海友号”走出船厂车间,在室外船坞装上了桅杆和帆索系统。中文“海友”两个汉字连同汉语拼音醒目地印在船尾,自豪地标明船主之一的中国人身份,母港“Sydney”说明是一艘在澳洲注册的船。一星期后“海友号”被拖车拖运到码头,大吊车将她高高吊起,然后缓缓放在了水里。“海友号”成功下水了!
  “海友号”合同上的交船日是4月15日,我们前一天开车一到瑟堡(Cherbourg)港便直奔码头。此时正值落潮,远远地看到“海友号”的桅杆露出地面,我们迫不及待地停了车走下栈桥。看见她了!“海友号”平静地靠在码头,一队工作人员正在做交付前最后的清理。虽然这是第一次和“海友号”成品船见面,却如同已经认识她好久了。从还是一堆铝板开始,她的每一步成长都在我们的关注之下,她在我们的心里俨然已经是老朋友了。尽管如此,目光接触的一刹那还是感受到了震撼,她的壮观慑服了我们。第一次在船厂见到仅为船壳的“海友号”时,她为主人表演了“鹞子翻身”,这次好像又是特意安排,船工清洗另一面船舷,要把船开出去掉个头,“海友号”又为主人表演了“华丽转身”。可见“海友号”跟我们很投缘,不失时机地向主人表达她的善意,我们完全心领神会了。
  我们第二天早晨8点半准时到船厂,总经理贝努瓦建议去码头船上面谈。一走进“海友号”沙龙,首先看到桌子上的鲜花,五颜六色扎在盒子里十分抢眼,桌子中间放着果汁和保温壶,斜放着三套咖啡杯和三个玻璃杯,桌子另一角摆着一盒饼干。我们就在这温馨的气氛中喝着咖啡开始了“海友号”的交接仪式。我必须为船厂的服务水准和法国人的优雅点赞。
  “海友号”舱内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宽敞明亮,一圈大玻璃窗正好在视野高度,无论是站着还是坐在沙发上,周围270°景观尽收眼底,透过双层有色玻璃窗,白天船外很难看进舱内。这一切都要感谢吉米·康奈尔的设计理念,他提出沙龙要设计得像双体船的感觉。和“同道者号”相比,“海友号”的设备更加先进,厨屉式电冰箱、冷冻柜、海水淡化器、发电机、洗衣机、船艏横向马达、电动绞盘……这些都是“同道者号”不具备的,真可谓鸟枪换了炮。时隔十年航海设备特别是电子设备,向前迈了一大步。接下来的几天,船厂负责售后技术服务的菲利普逐一示范船上的仪器设备,然后出海升帆试航。“海友号”的手感和“同道者号”非常相似,只是更重一些。我们对她的表现极其满意。
  认识“海友号”一个星期了,和老公细数她的特点:坚固、美观、宽敞、明亮、先进……如果把“海友号”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人,她的性格给我们的最初印象是什么呢?老公想了一下,回答:“沉静(Placid)。”对!沉静是“海友号”的性格!她有那么多优点,但她并不张扬,面对两位激动万分的主人,她好像在说:“行了,行了,这不算什么,咱们开始过日子吧。”
  ……
展开
目录
自序 工作是玩,玩是工作
第一章 重披战甲,法国西岸再启航 …………  001
002 再不玩就玩不动了
003 买船货比两家
010 海友,海友
015 话说西北航线
019 试航英国海峡岛
023 温柔美丽的法兰西
025 画家与诗人
029 “二战”D日登陆滩
032 法国人打造的英式花园
035 生啖活吞的法国美味
037 处女航遭边防巡警登船
041 植物也会讲故事
044 劈风斩海过北海
    
第二章 驶向极地,壮美北欧好行舟 …………  049
050 来挪威真不易
052 静静的峡湾
056 去冰川做客
059 海盗暴发户
066 大雾中摸进港
070 娜拉走后怎样
073 我听见了无声的呐喊
076 帆船博览会出风头
079 躲进书中成一统
084 航海人的友谊
088 少女日记
092 古董油画的卉语新诠
096 长航、夜航、短航、休航
100 现身说法于巴黎
105 荒野求生
108 送行的教堂钟声
第三章 穿越历史,英伦三岛深度游 …………  111
112 皮艇登陆绝招
116 在洗衣机里行船
118 文学之城都柏林
127 世界首台潮汐发电站
130 爱上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
133 乔治·奥威尔的写作隐居处
135 少看微信,多听广播
138 自驾苏格兰高地
141 老州长的马尔岛
146 凄风苦雨抓螃蟹
149 在鸟笼中观鸟
152 史前石阵迷信道场
156 羊吃人的“高地大清洗”
160 灯塔的故事
165 追寻史蒂文森的足迹
168 探虹雕玉过仙境
第四章 体验文化,北非帆影自由行 …………  171
172 他乡遇故人
175 搁浅坐滩
178 巧算长航气象窗口
182 将门出虎子
186 不能听旁人乱支着儿
188 拉巴特的宰牲节
192 火车自由行
196 摩洛哥美食也风情
200 伊斯兰建筑很精美
203 罗马人曾经的辉煌
206 夜航撞上渔缆
209 追寻三毛的遗迹
第五章 心系南美,远航纵跨大西洋 …………  213
214 探秘兰萨罗特岛
220 钓鱼失手
222 巴西领事和天津老乡
227 三毛故居与荷西之墓
230 船满为患打游击
233 口哨传信
236 天文台观测星空
240 省亲会友
243 跨年夜露宿机楼
247 软件升级设备歇菜
251 残疾人也能去远航
254 上了船护肤美发看我的
257 旺代巅峰对决
262 过赤道无风带
后记 …………  26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