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胡思乱想、和同桌说话、爱做小动作……就用这5招,全面提升孩子上课专注力,让孩子坐得住、听得好、学的牢、成绩暴涨!
◆妈妈请注意:如果孩子上课总是走神,会严重影响他学习效果!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厌烦学习!
◆全面分析孩子走神的原因,帮孩子找出孩子坐不住的关键原因所在!
◆提供专注力游戏小训练,有趣又好玩,让孩子变得专注、集中,孩子爱听讲,妈妈不再愁! 人在课堂.心思早就跑到课堂之外了;
经常坐不住,要么东张西望,要么玩玩铅笔橡皮;
经常忍不住想和同桌说话,听一会儿就说几句;
经常做出点小动作,惹得老师、同学都望过来;
对于妈妈来说,孩子上课走神是一件让她们非常犯愁的事:一些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要么胡思乱想不听讲,要么和同桌说话,甚至有一些孩子还会淘气做小动作。这导致他们成绩变差,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上课总是走神,是有很多原因的。
《不听讲!爱说话!爱做小动作!孩子上课总走神,妈妈怎么办?》根据孩子的心理及特点,分析了孩子上课走神的深层原因,同时给出一些建议和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变得爱听讲。
帮孩子远离上课走神的法则——从课程入手,找准关键点;
提升孩子上课的动机意识——明白为谁学,孩子上课会更专注;
引导孩子专注于课堂内容——必须要解决走神背后的问题;
避免学习以外的事干扰孩子——不走神,需要清扫的障碍;
谨防偏激的教育加重走神——妈妈反省改变,孩子更专注;
不可错过的注意力训练——提升专注力,孩子越学越有劲。
教育孩子也是一个挖掘我们自身智慧的过程,孩子不能专心听课,总是因为各种事情走神,我们也不妨多思考一下,看看到底用怎样的方法来唤回他的注意力。
有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从老师那里得知儿子上课走神,妈妈思考了一晚上,想了一个办法。在和老师交流后的第二天放学之后,妈妈对儿子说:“你也3年级了,也学了不少东西了,今天我们来玩个小游戏,你做老师,妈妈做学生,妈妈想再跟着你学一学小学的知识。”
儿子一开始以为妈妈会因为昨天和老师的交流而批评他,哪知道妈妈却要和他玩游戏,贪玩的心理让他同意了妈妈的提议。
但是因为这两天上课总是走神,所以儿子能讲出来的内容并不多,他讲了没几句就没什么词儿可说了。妈妈却很认真地说:“嗯,讲得挺好,要是再多一些就好了。这样吧,明天你好好听老师怎么讲的,然后回来再给妈妈讲好不好?”儿子欣然同意。
果然从第二天开始,儿子上课听得十二分的认真,还记了笔记,连老师留作业的过程都没落下,当天回来好好地给妈妈讲了一节课。妈妈不断地鼓励他,他也喜欢上了这个游戏,而他上课的状态也在一点点得到改善。
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方法,让孩子去重复当天的课程,并且以游戏的方式,既让他感觉到了快乐,也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就对学习投入了足够的专注度。
当然,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就看我们是不是能发掘自身的智慧了,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一下:
第一,先了解,不批评。
事例中的妈妈是在和老师进行交流之后才确定采取这样的方法的,这就意味着她对孩子有了足够的了解。而且,即便是知道孩子出了问题,但妈妈并没有忙着批评他,而是换了个角度,让孩子放松下来,这才有了后续游戏的开展。
这也就给了我们一些提示,那就是不要忙着担忧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一听到走神就先自己焦虑、急躁甚至愤怒起来,平静地去了解,不带着批评的心情而带着想要解决问题的想法去思考,我们也能拥有这样的智慧,能够为了帮孩子变得更好而开动脑筋。
第二,针对孩子的个人特点来灵活变通。
就拿做小老师这样的游戏活动来说,外向的孩子可能很容易就表现出来了,但内向的孩子也许并不习惯于站在他人面前去表达;性格平和的孩子也许会欣然接受,可暴躁的、自卑的孩子,也许反而会千般躲避。所以即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也需要针对孩子的个人特点来进行灵活的变通。
比如,对于外向的孩子,我们不妨和他一起布置一个小课堂的模式,小黑板、小桌子、书本纸笔都准备好,然后让他就站在前面去讲课;但对于内向的孩子,我们可以和他换一种方式,和他坐在一起,用问答的形式,由我们充当提问的学生,让他来做回答问题的老师,减轻他与人面对面的局促感。
还比如,对于性格平和的孩子,允许他自己去安排课堂内容,允许他去模仿、去发挥;但对于性格暴躁的孩子,我们最好柔和一点,不去主动挑起他的脾气,顺从他想要表达的欲望,尊重他每一次的表现,对他多鼓励、多肯定;对于自卑的孩子,更是如此,只要他很好地说出当天讲课的内容,就肯定他的表现。
第三,专心投入,而非指手画脚。
和孩子玩“小老师”的游戏,我们也要投入其中,当我们认真地把自己当成学生时,孩子也会愿意跟随我们的脚步,去认真做老师。不要去管孩子哪里讲得不好,这其实也是锻炼孩子的自信心、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机会。允许孩子出错,我们只要认真听就足够了。
当然,如果孩子真的讲错了,也不要当时提出来,最好等到这个游戏结束了,再和孩子一起总结,提醒他哪里有问题,和他一起思考、讨论,帮助他改正错误。
第四,不要忘记我们最初的目的。
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无非就是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让他上课不再走神。这才是这个游戏的最终极目的,我们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多么了不起的讲课者,所以不要本末倒置。
比如,有的妈妈会不断地提醒孩子“大点声”“好好讲”,这其实就是关注点偏移了,你应该在意的是孩子有没有把当天课程的知识点表述出来,而不是他现在“讲课”的表现多么“不专业”。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
因为儿子不听讲的问题,我基本每周都被老师找,简直愁死了。儿子开始的时候玩玩笔、玩玩橡皮,后来开始说话、做小动作,经常影响到别人。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苦恼,怀疑儿子得了多动症,还一度想去北京给儿子“看病”。
看完这本书,我终于知道了儿子上课走神的原因,也按照书中的方法,从兴趣、动机意识、避免干扰等方面,帮孩子解决问题。更为有价值的是,作者设计了很多可以有效提升专注力的小游戏,我一直在和儿子做,现在他上课比以前好多太多太多,成绩也比以前增长不少!
——本书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