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0.00     定价 ¥ 3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62198925
  • 出 版 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作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站位,做到“两个维护”,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政治建设,就是要把准教材的政治方向。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编写宗旨,就是立足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其次,不仅要让培训学员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和要求,更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师德意识和科学的执教理念。《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正是基于此进行编写,同时有一些理念上的提升。一方面,道德是主体的自我立法,师德是教师言行的首道“防波堤”、教育教学活动的“保险丝”。高校教师要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锤炼出坚强的道德意志,从而在体验为师之道的基础上形成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高校教师有了科学的执教理念,自然就会知道在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中,自己到底应该怎么以身作则,到底应该怎么言传身教。
  再次,《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理论、实践“两张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以习近平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的有机结合,注重反映新时期教育部颁布的各项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和规范,并辅之以大量的高校教师先进典型和师德师风建设优秀案例,尽量让培训学员在学习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最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还特别针对短期培训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设计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举措。一是形式上针对每章内容,都有对应主题的名言警句;每章开篇就有“要论提示”,便于学员翻开这章就能了解内容主旨;章末还有“本章小结”,一方面便于学员复习,另一方面也便于有兴趣的学员进一步学习深化;“思考与练习”也分为简答题、论述题与材料分析题,既有客观知识的掌握,又有主观的认识分析,还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和运用。二是内容上特别强调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结构规范,语言简洁凝练,便于学员理清思路,掌握要点,能提纲挈领,触类旁通。
展开
精彩书摘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强的示范性
  所谓道德行为,就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与其他职业道德行为相比有着更强烈的示范性。这是因为,一方面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着教师道德行为的示范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的青年一代,教师在他们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很多学生崇敬自己的老师,一切以老师为表率。哪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志,一谈起自己的老师,往往也会肃然起敬,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着一种特殊的影响力。事实上,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言论、行为、品性,都会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痕迹,都会对学生产生熏陶与感染,甚至感召的作用。教师的一切言行品性,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私事。一个教师良好的言行,是对学生良好的现身教育。教师在如何塑造自己,就是在如何塑造学生。叶圣陶说过,一个学校的教师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质,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有益处。因此,一个教师应当特别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应当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另一方面,教师职业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道德行为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如前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是包括教师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而教师道德行为是教师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它必然在教育劳动中履行着教育手段和工具的职能。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教师道德行为本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教师道德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当然需要“言教”,但同时也需要“身教”,而且身教胜于言教。这是整个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个规律。为此,要求被教育者要做到的,教育者自己必然首先做到,否则,被教育者是不会信服的。正如孑L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种无形的感召,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这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因为教师的道德言行在教育劳动中有着强烈的示范性,所以,自古以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成为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尽管社会制度、教育内容不同,但教师在品德上应起表率作用的观念却代代相传。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义务是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来教导学生,教师应当是他要培养学生的那些品德,如真诚、积极、坚定、有生气的榜样,应当是一个有修养、爱劳动、爱自己事业的道德卓异的人。
  3.在道德效果上比其他职业道德影响力更广
  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跟人们发生一定的联系,各种职业道德也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职业劳动的特点不同,其职业道德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就会有差别。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较,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的影响显得更广泛、更深远。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是指教师道德不仅直接作用于每一个在校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基地,学生一批又一批地从学校被输送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学生们的道德面貌如何,对社会有直接的影响。而教师道德面貌对学生们的道德面貌有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清末思想家盛宣怀认为,教师道德状况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教师道德搞好了,有利于正本清源,有利于纯化社会风气。尤其是现代社会,义务教育已经普及,每个人都要经过学校教师的培养教育,教师道德也就必然影响到更多的人,影响到更广大的青少年,影响到更多数量的成年人以至老年人,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再加上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教师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联系面越来越广泛,他们的道德也将越来越多的直接作用于社会。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道德是社会运行的主要支撑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
第二节 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道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

第二章 高校教师应有高尚职业道德
第一节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二节 中国优良教师职业道德传统
第三节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第三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原则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二节 确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
第三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第四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结构
第二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功能
第三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境界

第五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第一节 高校教师的义务
第二节 高校教师的良心
第三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第六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的含义和特点
第二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的实现
第三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禁行行为

第七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含义与意义
第二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与依据
第三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途径与方法

第八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含义与意义
第二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内容与境界
第三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

第九章 高校教师个体高尚人格的塑造
第十章 高校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