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试律诗用典研究》:
在唐代试律诗的正文用典中,虽然对源于前代诗赋作品中语典的选用共计只有52次,仅占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总次数的5%,但这些被选用语典的来源相对比较集中,即它们多是来源于《文选》所收录的唐以前的诗赋作品。据我们统计,来源于《文选》所收录的唐以前诗赋作品的语典被选用次数占唐代试律诗正文对前代诗赋中语典选用总数的65%.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代文人对《文选》的格外重视。
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对源于诸子散文中语典的选用也有很强的倾向性,即更多选用源于《庄子》的语典,这明显与《庄子》独特的语言及思想魅力有关。
唐代试律诗正文所选用的源于历史文献的语典大多来源于正史典籍,这体现了正史的权威性。另外,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即唐代试律诗的正文在选用源于历史文献的语典时,无厚古薄今之偏见,对源于《晋书》等唐人编纂的有关前代历史的史书中的语典也多有选用,如韩溶的试律诗《清明日赐百僚新火》“应怜萤聚夜,瞻望及东邻”一句中所选用的典故“萤聚”,即出典于《晋书·车胤传》,而且这个典故在唐代试律诗的正文用典中共被选用了三次之多。
第六章是对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典面的研究,具体探讨了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典面的形成方式、音节构成、语法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典面的形成方式特别复杂,形式多样,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典面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即直接截取式、选字组合式和变换组合式。具体就某个类别而言,其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类,如变换组合式又可分为加字组合式、替换组合式和概括组合式三类。
就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典面的音节构成形式而言,其种类也比较繁杂。除了单音节典面形式没有出现外,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等典面形式在唐代试律诗的正文用典中均有出现。另外,在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典面的音节构成方式中,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即由于在试律诗的一联中出句与对句是对某一典故的共同化用,所以这时用典典面的音节构成形式我们就很难确定,但这种全句化用典故的形式也应是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典面音节构成的特点之一。例如,李子卿的试律诗《望终南春雪》“余辉傥可借,回照读书人”一句选用的是有关西晋孙康“映雪读书”的典故,但因整联诗句是化用此典,所以我们就很难确定诗句中到底哪一例词或短语才是所选用典故的确切典面,也就难以确定它的音节构成形式了。
至于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典面的语法结构关系的特点,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其主要有三点:一是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典面的语法结构类型与典面的音节数有关,即双音节典面多为成词类典面,三音节典面多为短语类典面,五音节典面均为成句类典面;二是成词类典面所选用的语法构成方式相对单一,即这些典面均采用复合式构词方式而形成,未出现一例附加式构词;三是典源文献中的一些语词在被选作典面之后,其内部的语法结构关系与其在典源文献中的语法结构关系相比会发生一些变化。
第七章是对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的语用研究,具体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的选典方式、用典方式和修辞效果等
用典者在选用典故时,其所选用的典故必须与其所欲描写的事物或所欲表达的道理在某些方面有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成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选典方式。通过考察归纳,我们发现在唐代试律诗的正文用典中共有五种选典方式,.即因事选典、因人选典、因物选典、因地选典和因情选典。
至于唐代试律诗正文的用典方式,其种类更为多样。具体而言,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唐代试律诗正文的用典方式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被选用典故的性质来看,唐代试律诗正文的用典方式可分为引言和用事两种;从被选用典故的原义与典故的语用义之间的关系来看,唐代试律诗正文的用典方式可分为五种,即同义式用典、转义式用典、衍义式用典、反义式用典和双关式用典;从选用典故的功用来看,唐代试律诗正文的用典方式可分为四种,即证言式用典、衬言式用典、代名式用典和代言式用典;从选用典故数量的多少来看,唐代试律诗正文的用典方式可分为单用和叠用两种。
恰当地运用典故必然会产生良好的修辞效果,就唐代试律诗的正文用典而言,其较为明显的修辞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提升性效果,这一修辞效果又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升论证的说服力,增强可信度;二是提升叙述对象的鲜明性,增强感染力;三是提升叙述对象的典型性,增强表现力;四是提升诗歌描述对象或语言的典雅性。其次是曲折性效果,即试律诗作者通过用典,可以委婉含蓄地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表达出来,从而避免直白和平庸,进而提高诗歌的审美情趣。
唐代试律诗作为唐代诗歌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对其价值的挖掘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对其进行认真而详细的考察与研究。可以说,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一选题就是对这方面研究的有益尝试与探索。本书以唐代试律诗的显著特点用典为研究对象,从其所选用典故的典源文献、意义类属、典面特征、语用特点四个角度逐一进行了细化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基本上弄清了唐代试律诗的用典情况以及与这些用典相关的唐代的政治、思想、文化、文学等方面的特点。
当然,我们所做的这些研究还很不够,涉及面或许较窄,研究或许也不够深入。因此,我们就将这一次尝试当作为唐代试律诗研究所增添的一块砖、一片瓦,希望其能为唐代试律诗研究的全面繁荣积聚一点力量。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试图将唐代试律诗与唐代的应制诗、应酬诗等诗歌类型进行比较研究,以求在比较中更好地凸显唐代试律诗的特质与价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