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华为高效工作法:任正非锻造18万员工超强执行力的秘诀(为什么是华为系列)
0.00     定价 ¥ 5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50726307
  • 作      者:
    程东升
  • 出 版 社 :
    海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揭秘性:畅销书《华为真相》作者程东升又一力作,揭秘华为越战越勇的强力因素;

2.真实性:牵动世界的华为企业内部讲话,任正非的心路历程,内部工作方法,尽诉华为公司发展壮大的背后原因,道尽中国高科技军团艰辛的研发之路和获得市场的顽强之旅;

3.实用性:书中高效工作方法通俗易懂,易于套用,能为员工带去高效的工作秘籍,能帮企业打造高效的组织团队。


展开
作者简介

程东升,就职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著名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都市报深圳智库特聘专家,深商研究会成员。具有10年的媒体工作经历。持续追踪、研究华为,被业内称为华为研究专家。先后出版《华为真相》《华为经营管理智慧》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以任正非讲话实录和《华为人》等资料为基础编写的华为管理哲学及高效工作方法的总结。它围绕着华为的管理思想、工作法,从任正非的讲话、对华为员工的管理心得、外部专家的研究成果等几个方面着手,全方位展示了华为的高效。 


展开
精彩书评

吴晓波,

一本真正读懂任正非的书。华为近四年增长150%,这本书道出了其中真正的门道。很高兴华为经营思想正成为“显学”,这本书堪称近年解读华为的集大成之作。


展开
精彩书摘
  1.德才兼备勇者胜
  德高望重者为上
  在猪圈里是生不出千里马的,要创造出让优秀者快速成长的环境
  华为公司选择干部有几个时期:从以德为主,逐渐走向德才兼备,到才德兼备,最终还是德高者才能进入高层。
  俗语说:是骡子是马,遛遛便知。不让人上去试试,怎么知道哪个是“千里马”,怎么知道你品德好不好?华为公司初期主要是靠感觉来考评干部的,但人的精力有限,靠感觉效率太低了,因此华为公司的大发展遇到了阻力。华为公司现在所具有的潜在的力量要远远大于它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这与我们人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运行机制没有完全理顺有关。我们过去把德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比如说,物料部这些年为华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年公司就是把那些最优秀的人、品德最好的人一个个往那里调,他们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现在物料采购员的招聘也在改革,就是要管理制度化。高薪是不能养廉的,必须靠制度来养廉。
  我们在创建初期,非常重视德,因此造成公司的发展不够平衡。在公司进入发展壮大的准备时期,人才政策相应地由初期的以德为主转变为德才兼备,以德才来选拔干部。
  当我们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我们应当以才德选拔干部。有才无德当然不行,但我们选拔人才时,首先看重是否有才干。我们给你百分之百的信任,让你放开去干,你干好了,就证明了你德很高;而不是先看中你的德,才给你一个工作,让你去做。有很多有才干的人,我们还没看清楚,就把这匹“千里马”关到猪圈里,猪圈是不可能生出千里马的。所以一定要让它先跑,一定要让他去干,不给他提供这样一个充分发展的环境,是不能判别他在这种环境中是否经受得起考验的。所以,必须要把人放到实际环境中去锻炼、去改造、去加强修养。
  才德兼备后,并不表示不再对德进行控制、考核了,而是先让你干,让你跑起来,然后再来确定你这匹千里马的情况。这样就给大家创造更多发展的机会,从机会实现过程来鉴别考核干部,最终,使之不断进入公司越来越高的层次。公司高层不是副总裁,也不一定要有行政职务,普通的工程师将来也有可能成为公司高层的核心组织成员。到本世纪末,我们的核心组织可能要有四、五千人。大家要想进入这个核心,德肯定是第一位。你没有德,肯定会被否定,这是个辩证过程。
  每个人都要在实践中去发挥自己的才干,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向更高层次冲击。你这次竞聘片区销售部经理,下次可能竞聘片区总经理,再继续向上竞聘,将来向更高层次发起冲击。每次竞聘都是对人生命运的一次挑战,都是一次前进。所以通过开展内部竞聘,能促成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竞聘者在台上讲演,台下的人也有收获。这种方式激活了内部整体干部素质的提高,也开创了不拘一格选人才的风气。
  自我提升,永无止境
  失败与成功蕴含着同样的成功要素,只要努力,上升的空间永远会向你敞开
  不能固步自封,要随时调整战略。
  永远没有固定的对手,使用固定的方式和固定的产品同我们竞争。这就迫使我们不可能有固定的职位,也迫使所有人都不能固步自封。对手调整了方位,我们也要相应调整战略,所以大家要永远去努力。
  要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从失败中分析和提炼成功的要素。
  总结成功的经验即是归纳,要从你自己的成功经验中善于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失败过程中也蕴含了非常多的成功要素,不要因为失败就不再反思,要从失败中找出成功的要素,来促使自己尽快成熟。
  还要互相帮助,共同奋斗。
  群体的力量强于个人的力量。华为公司在用人问题上,最大的特点是承认自然领袖。你团结的人越多、帮助的人越多,大家就越拥护你,拥护你的越多,你就成为自然领袖。你是三个人的领袖,你就是销售经理,你是二十多个人的领袖,你就是片区经理,你若能团结更多人,就能做更大的经理。要善于帮助别人、团结别人,带动这个队伍一起前进,这样华为公司的销售队伍就能形成一支雄师劲旅。只有整个公司的所有人员都努力去奋斗,努力去开拓市场,华为公司才能成功。
  以归零的心态迎接新挑战
  反常规的行为有时只是顺应现实需要。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只有前进
  1996年市场部集体辞职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虽然说递辞职报告的人就那么几十个人,但是它是整个市场部的光荣。在未来的年代,大家会越来越看得清楚这项举动的巨大成就。为什么市场部要集体辞职呢?
  第一,以灵活机制应付强大的对手。
  我们的对手是足够的强大,强大到我们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我们和竞争对手比,就象大象和老鼠相比。我们是老鼠,人家是大象。如果我们还要保守、还要僵化、还要固步自封,就象老鼠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大象肯定一脚就把我们踩死了。但是老鼠很灵活,不断调整方位,一会儿爬到大象的背上,或者钻到大象鼻孔里,大象老踩不到,它就会受不了。我们必须要有灵活的运作机制和组织结构体系。
  第二,抓好干部队伍,启动与国际接轨,它是个里程碑。
  华为现在要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走向第二次创业。第一次创业和第二次创业有本质性区别,是一个企业从小到大必经的过程。当一个企业在初创阶段,企业家本人担负着多种角色,但是当进入到二次创业时,大量的优秀人才进入企业,要建立结构,建立制度,要程序化,要重新调整利益的分配格局,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企业里来,成为企业的核心。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时,创业者的能力、精力已不足以来处理他原来所承担的职能,这时候他就必须培养出职业化的管理阶层。一个企业达到股份化、国际化、集团化、多元化,也是进入二次创业的标志。二次创业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时期,目前来说,就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时期,我们需要非常多的干部,担任各项职务,分担一定的责任和压力。其实公司去年就已开始了组织改革,口号是“分责、分权”。目前公司存在的矛盾是多中心造成的。其实这种中心运作方式的出现本身,就预计了第二次创业的开始。这样的运作方式需要大量的优秀干部。市场部的集体辞职,行动是次要的,精神是主要的,它是启动与国际接轨的里程碑;它推动了公司干部大调整的行动,使人们不会感到精神上的失落;它把本来可能产生的阻碍因素转化为动力。由于市场部的启动,全公司每个部门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启动。没有干部的国际接轨,没有组织的国际接轨,所有国际接轨都是假的,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干部能上能下是正常的,下去的干部不见得将来就上不来,也不见得上来的就能升得更高。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的人不能做科级干部,没有周边工作实际经验的人不能做部门经理。一定要不断深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寻找新的线索和发展。只有实践才能全面检验真理。
  要加强干部流动,只有流动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管理能力。不流动,就吸收不了别人的优点;不锻炼,你就没有综合能力和管理能力。市场部的人要尽快把前方的老员工召回来进行正规训练,同时也要把市场部的干部分流到机关、各个部门去,把市场部的昂扬精神状态带到整个机关建设中去。机关中有些干部也可能要上前线,亲自到实战中去锻炼提高。
  中国是一定要发展的,但同时中国的发展一定是会受到遏制的。发展,就是要争夺市场。中国要发展,不仅要抢占国内市场,也需要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本来就是别人的,如果我们不足够强大,像华为这样的公司要被消灭是极其容易的。我们现在和将来所面临的艰难困苦非常巨大,因此必须要壮大队伍,下个世纪肯定是信息产业大爆炸的时代,市场部的集体辞职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它的影响不仅涵盖了华为,更营造了华为公司良好的环境。那次集体辞职,我们的目标是改革内部,使我们自己更强大,但我们得到的结果,却使我们的市场好做多了。有人不理解华为这种反常规的行为,其实这是生存所迫。创业当初,我们是幼稚无知地走上这条路,没想到这条路走得这么曲折艰辛。华为公司如果在两年前就停止发展,那我们今天就是收拾残局、准备破产的局面。我们今天若停止发展,两年后也会是这种局面,我们的对手实力太强大,除了进步,我们已无路可走。
  这次正在进行或已初步完成的组织改革、工资改革,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使人人都不能做懒汉,否则我们的改革就是失败的。人人都没有危机感,人人都可以坐在那里等待,那么这个公司肯定会走向失败。
  市场部给公司带了好头,但是一定不能骄傲,一定要尊重别的部门,别的部门也很伟大,也很辛苦,他们也为公司的发展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而且有很多人是无名英雄。现在,市场的概念已从狭义变成广义,全公司都以市场为中心。整体的前进是时代对我们的需要,我们要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潮流的发展。
  下一步,各产品部、各系统部、商务部、用服中心有关岗位甚至片区总经理岗位还要继续开放,市场部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今后还要加强海外部力量,特别是用服中心,要加紧培训储备一大批队伍,将来派到海外去。今年年底公司要完成市场部的全部整改工作,各级干部要赶快就位,为推动公司的全面发展,为以后走向制度化打下坚实基础。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华为的人才选拔与干部任用哲学

1.德才兼备勇者胜

德高望重者为上

自我提升,永无止境

以归零的心态迎接新挑战

2.责任心与“1.0版” 

“让我来试一试” 

小模块里磨出大文章

用责任心去达到一种境界

杨岳峰的忧虑

3.制造华为的“时钟”

4.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

挑战和压力,使我们作出了决择

思索,使我们醒悟

奋斗,使我们走向成熟

反思,让我们充满了信心

5.培训:通向华为明天的重要阶梯

提高培训工作的地位

多样化的培训形式

加强培训教材的出版和改版工作

以自学为主的华为大学

破除“面子”观念

实事求是地进行人生自我设计

6.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7.学而优则仕,决不让雷锋吃亏

 

第二章 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追求效率是工作的第一原则

8.化繁为简,效果第一

9.各个击破构筑供应链的成本优势

供应环基础

内部环是核心

客户环是根本

10.市场成本: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交叉点 ——邯钢经验知多少

“主人”观念转变的杠杆

衡量企业转换机制的标尺

企业自我发展的牛鼻子

愿邯钢天长地久

11.把力气花在刀刃上——何时何处需创新之我见

12.由“不拉马的士兵”想到的

系统分析,发现问题根源

方向明确的行动决定一切

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

质量与时间可以达到互赢

 

第三章 在冬天来临前自省:预知危机,直面困难

14.AQ:成功人生新概念

15.在危机中获得新生

16.华为的冬天

从最短板入手

对事负责才能高效运行

自我批判是个人进步的优良工具

正向考核,逆向考事

小改进,大奖励

业务为主导,会计为监督

平常心应对变革

模板化即规范化

危及到来的必然性

低调应对外界议论

17.胜则举杯相庆 败则拼死相救

18.重新认识90年代

 

第四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国际市场的开拓

19.一个系统部部长的七年欧洲之旅

从“3 个0”开始

用毅力和坚持打动德国客户

把不同肤色的人团结到一起

不做“挤奶工”,要做“养牛人”

20.“铁三角”是如何炼成的?

21.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22.浅谈对“跨文化冲突”的管理

23.投身国际市场 开创职业生涯新天地

未经历过的困难锻炼人的意志和精神

跨文化的工作环境提高人的适应能力

工作的挑战促进自己全方位地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体会另一种生活的乐趣

24.走出去 又是一片天空

懵懂中的探索

长远眼光获得长远利益

寂寞成就美丽

 

第五章 走一条“知本主义”的道路:构筑自己的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25.把劳动作为“知本”参与企业营运

“知本主义”道路的可行性

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典型的“华为现象”

企业家的素质

从“无知”走向“知本”

“扬弃”才是真正的继承和发展

26.企业不可穿上“红舞鞋”

穿“红舞鞋”者的命运

企业的首要责任是活着

企业活着不容易

顾客决定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维持商业生态系统平衡的能力

责任的定义需要创新

责任是选择反应的能力

使命主宰着责任

使命感是领导能力

职业经理人的使命是服务

使命需要创新

27.核心竞争力 华为发展的永恒主题

坚持客户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

专注成就专业

引进世界先进实用的管理实践,夯实企业管理基础

建立可持续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机制

28.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29.华为企业文化的几个特点

 

第六章 品质是我们的自尊心:对客户负责

30.品格的成熟铸就产品的成熟

31.品质是我们的自尊心

32.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什么是企业的危机? 

把客户价值意识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33.对产品负责意味着……

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是一个过程

避免为创新而创新

对产品开发全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负责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责任心构筑优质产品

勇于自我批评,自我否定

34.关注客户变化的需求

参谋部永远代替不了司令官

“争第一”永远不是企业的目的

要抓住客户最本质的需求

客户意见不等于客户需求

不可“抓大放小” 

在变化中服务客户

 

第七章 心灵修炼:精神对物质的比重是三比一

35.“反对”意见的价值

耗资8亿元的先期工程成了“摆设”

当“万无可驳”时再“拍板”

36.不要去惊动别人的幸福

37.丁大卫的故事

38.凤凰的故事

39.硅谷,生机盎然的坟场

平静外表下的高压

“心之愿山谷” 

遇难者堆起的传奇故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