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0.00     定价 ¥ 42.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15819631
  • 作      者:
    凌发明
  • 出 版 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如何让有限的财富产生更大的收益?

      如何让你的财富与资产“滚”动起来?

      如何跨越挡在财富路上的各种金融陷阱?

      运用各类金融工具,高效投资理财,获得财富自由!

      这是一个互联网金融的时代,金融时刻影响着人们的一切。懂不懂金融,会不会理财,人生将大不相同。相信本书能帮助更多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金融密钥,为构建自己的财富殿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
作者简介

      凌发明,汇成时代创始人兼CEO、分享经济研究者与践行者、中国名律师大讲堂发起人、企业战略规划实操专家、企业融资上市策划咨询顾问、众多商业协会联盟战略规划专业顾问、企业产融模式及运营管理专家,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与融资规划服务,曾出版《分享经济:重新定义未来》图书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金融常识呈现给读者,从金融理论到金融工具与金融大鳄的实战案例,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与区块链金融,从理财知道到理财案例,本书涵盖了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不仅内容广泛,而且浅显易懂。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篇

推开金融学之门

——应该读懂的金融学常识

 

      这是一个金融无处不在的社会,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财富。金融可以帮助人抵御财富灾难,激发理财能力,缩小贫富差距,甚至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因此,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金融常识。

 


第一章

读懂金融学

的N个理由

 

 

 

 

      不懂金融学就不懂这个时代

      “我一直都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这么穷?”这估计是很多人在深夜时分问自己的话,尤其是当我们看到《福布斯》杂志每年发布的富豪排行榜榜单中的人名和他身后的财富数字时,多少都会感慨一下:“这后面得有多少个零啊!”

      过去,我们说一个人“很富”,往往是说他之前赚了很多钱,现在手里存了多少钱。但事实却是,马云、王健林、马化腾他们动辄千亿美元的身家,可不是过去收入的简单累加就可以达到的,而是他们所持有的公司股票的价格,在资本市场中,他们可以变现,也可以进行投资等运作。因此,他们的财富,与金融、资本市场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普通人或许终身无法企及富豪们财富数字后面“零”的个数,但是从他们积累个人财富的经历中汲取经验,学习一定的金融学知识,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富裕起来,读懂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设想一下,以1925年为起点,以2015年为终点。如果当初我们用了1万美元来做投资,而且每年的利息和分红都用以购买同样的金融产品,如果这些年钱一直存在美国短期国债里,那么到2014年底我们就拥有了21万美元,如果是购买一些大公司的股票,资产甚至可以突破1000万美元,甚至更高。

       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说:“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在这个连大妈都在买比特币,谈“投资”“原始股”的全民投资时代,学习一些金融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和家人实现财产安全,避免落入“伪P2P平台”、高息“网贷”等金融骗局中,当然要是能利用金融学的知识帮助我们实现财富自由,做到像巴菲特所说的,人到四五十岁时,睡着觉也能赚钱那就更完美了。

      什么是金融学呢?让我们先来说说金融的概念。金融是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金融是一种交易活动,其本质是价值流通。而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

      金融学从来都不只是大学课堂上教授们口中深奥的理论与抽象的符号,它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具体事例,是人们对经济生活的体会与领悟。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年双十一“剁手节”,我们所下的每一个订单,除了带给我们收到商品的欢愉和还款的痛苦外,还有其背后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发达的金融是万众创业的前提与催化剂。在今天的中国,创业已成为时代风潮,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缺少资金的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了解决资金需求的新渠道,从而使普惠金融从口号落到了实处。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出门不用带钱包,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就可以便捷地实现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带给人们一种前所未有的金融服务体验,也引发着各个领域的变革。当然,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等因素,互联网金融仍存在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等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具有风险防范意识,运用掌握的金融学知识理性分析与投资。

      简言之,读懂金融,了解金融特性和金融市场,一方面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创新力,为人们提供发展的可能;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普通人的抗灾能力,缩小人们之间因发展机遇差距而产生的贫富鸿沟。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名言,也许用来描述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既充满矛盾又富有无限可能的时代是最为恰当的。作为一个普通人,省钱、存钱固然是根本,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投资,学习金融知识,不然你就真读不懂这个时代了。

       永远不要低估金融问题对你的影响

      对于金融,有人把它看得十分高深,认为凡是从事金融行业的,都是行走在北京的金融街或上海的陆家嘴等地,身着不菲套装的成功人士;有人则完全将其黑化,认为金融就是造成经济危机、市场混乱的罪魁祸首,是一群操着资本赌具的赌徒,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庞氏骗局”等着人们往里跳。而多数人通常会觉得金融是很深奥复杂的,与自己没多大关系。

      事实上,金融可谓无处不在,它如同血液一般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离不开它,也少不了它。只不过它以一种我们不易察觉的方式存在。以房子为例。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打拼过的人都知道,这些城市除了人多、机会多之外,还有一个让人挠头的“高”,那就是高房价。

      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小张,在北京工作,目前他的月薪是6000元,以北京五环3万一平方米的房价来计算,如果他想要购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至少需要25年,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因为这期间随着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的增加他会涨薪,但是他靠涨薪来积攒下一套房子的总价仍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在小张想尽早拥有自己住房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最终也实现了自己在北京安家的愿望。

      正是因为有了银行这类金融机构提供的按揭贷款这类金融产品,才能够让小张这样的年轻人买得起房子。当然,从本质上来说,小张从银行借来的钱是他未来的收入,他只是把自己未来的收入提前预支了。而假设若干年后,小张想回乡创业生活,他把自己在北京的房子卖了,又在家乡买了房子,并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小张这“买—卖—买”的个人经历,体现的正是金融的核心——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小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空间)所进行的买卖即交易,都是金融交易。

      正是因为有了银行,缺少资金的企业才可以通过银行或资本市场,借到发展所需资金,才会发展壮大,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会促进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个人会从中受益。这就如同你输血给他人最终又得到了他人的反哺一样。

      我们在媒体中时常会看到某人开车不幸撞上豪车而引发“破产”的新闻。相信车主们在看到这类新闻的时候,或许会考虑是不是要调高明年的车险额度。因此,一般情况下,车主都会向保险公司购买车辆险这一金融产品的。车主可以通过购买车险来降低、稀释可能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等新型金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出门不带钱包、手机扫码购物等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相信在未来,对于金融生活,不论是其内涵还是外延都会越来越丰富。

      对于金融的影响和作用,有人曾形象地描述道:“我们把社会比作人体,各类经济主体比作器官的话,金融应该是血液。表面看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主要靠各大器官,但是,如果没有血液积极地为器官传送养分、吸收废物,这样的身体,必然不能长久生存。”因此,永远不要低估金融问题对我们的影响。

      与金融危机和经济寒冬相对决

      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对经济寒冬的“寒意”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体会。

      始于美国,发生在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波及整个西方世界。仅美国,失业人数就达1370万人,忍受饥饿、营养不良的人遍布全美各地,这也导致了大量人口的非正常死亡。此次经济大萧条造成的金融损失高达2500亿美元。但在这一非常时期,也催生出了大家所熟知的午餐肉和它的持续热销。

      大萧条出现之前,美国一派歌舞升平,餐饮业异常发达。而随着这场持续多年的经济寒冬的到来,“下馆子”成为很多家庭的奢望。这时,美国人霍梅尔(Jay Hormel)发明了由猪肉、糖、盐、水和马铃薯淀粉制成的午餐肉,它帮助很多美国家庭熬过了这段艰苦时期。由于添加了硝酸钠,午餐肉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而且打开就可以吃,更主要的是因为它价格低廉,所以广受欢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午餐肉更是成为美军的军粮,随着美军的参战而推广到了世界各地,因此还被誉为“帮助美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食物”。

      正所谓“祸福相依”。经济寒冬会给许多人造成麻烦,但在危机的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利润机会,而合理运用,适时抓住这个机会的原点之一,就是知晓金融学。

      一般来讲,经济寒冬和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个渐变的过程。1929年至1933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就是一场由美国股市崩盘所引爆的危机,是美国几十年的金融危机叠加后的大爆发。那么,什么是金融危机?单从字面意思来看,金融危机就和金融学密切相关。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它的典型特征是:人们对未来经济持悲观的预期,货币大幅度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抑制,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升高,有时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而在这种情况下,聪明者会客观地分析金融危机到来以后金融相关的优劣点,通过对比,会看到什么样的消费需求才是市场的主流,找到其中的赢利点。上述故事中的霍梅尔显然就是这样的聪明者。

      同时,金融危机在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指数(如消费品价格、证券指数、保险业指数、投资)等也会成为一条不断变动的曲线。而懂得金融学的人,也会从这条变动的曲线中发现投资价值,并为自己赢得赚钱的机会。

      例如,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各国政府都会有所动作。2008年那场著名的金融危机之中,美国就以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为核心进行救市,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先后出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和“金融稳定计划”等。在这种政府干预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懂得金融学,那做股市的短线投资就会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策。

      不止如此,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寒冬中,只要用心,我们就能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让自己的资产保值,甚至是增值,而不是被失业、货币贬值等不利因素所困扰。当然,这有一个必需的前提,那就是懂得金融学。

       一边通胀,一边通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可谓活跃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一对“难兄难弟”。这边南美的委内瑞拉通胀得严重,那边东亚的日本通缩得厉害。那么,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产生,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呢?下面我们以老张的故事为例进行说明。

 

      老张是个菜贩,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努力卖菜,最大的希望是能尽早攒够钱买房。老张不愿意向银行贷款,做“房奴”,因此,以他目前所在城市房子均价每平方米5000元来计算,买一套80平方米的两居室,老张需要准备40万元。经过3年努力,老张终于存够了钱,可是自己所在城市的房价已经涨到了每平方米8000元。老张的钱只够买50平方米的房子了。

 

      老张计划中的房子由80平方米缩小到50平方米,3年之中他辛辛苦苦攒下的40万“缩水”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老张遭遇了“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就是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的纸币的贬值、物价上涨。通俗地讲,通货膨胀就是市面上流通的纸币太多了,短期内,钱不值钱了。同样是40万,由于房价的上涨,老张已经不能买到3年前同等大小的房子了。因此,物价上涨往往是老百姓对通货膨胀最直观的感受。

      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货币发行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其他原因还包括政治因素、成本推动、物价指数提高、结构性因素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推出了“四万亿计划”,该计划对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实现经济的软着陆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使得大量热钱涌入房地产市场,导致房地产过热、房价增速过快,从而加重了当时的通货膨胀。

      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通货紧缩,是指一国的物价在一定时期内全面下降。也就是说,社会产品生产超过了实际的需要,从而导致供大于求,而此时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减少,使得社会整体购买力下降。一般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需要具备三大特征: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我们还是以老张买房为例。

 

      经过3年的奋斗,老张虽然成功存下了40万元,但是由于房价上涨,他手中的40万已经买不到他计划的80平方米的房子了,而他又不想减小住房面积,于是他决定继续存钱,直到存够为止。又过了3年,这时的老张又存了20万,这样他手中就有了60万元的购房款。幸运的是,此时的房价不仅没升反而下跌了,现在是每平方米7000元。这下老张终于买到了他心仪的80平方米的房子。

 

      老张这次之所以能够成功买房,一方面当然与他一直以来不懈地奋斗有关,另外一方面则是房价下跌了。房价下跌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供过于求,而人们的消费力下降,整体经济进入通货紧缩期。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包括:货币政策因素、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投资和消费不足的影响、生产力的影响等。

      相较于通货膨胀,人们对通货紧缩的危害性往往认识不足。事实上,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都会对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首先是加速经济衰退。物价的持续下跌必然带来企业利润的减少甚至亏损,企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若通缩的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则会导致企业减少生产,甚至停产,社会整体经济会受损,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就业率下降等。

      其次是社会财富缩水。在通胀紧缩的情况下,供给的相对过剩必然会使众多劳动者失业,此时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必然会使相当一部分工人的工资降低、个人财富减少。而失业人数的增多也会导致社会财富的缩水。

      再次是分配负面效应显现。对企业而言,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减少,而实际利率的升高,会使作为债务人的企业的收入进一步向债权人转移,这又加重了企业的困难。为维持生计,企业只有筹集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周转,这又会进一步加重企业的债务负担,使其在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中处于更为恶劣的位置。如此循环往复,这种财富的分配效应不断得到加强。

      最后还可能引发银行危机。通货紧缩使货币越来越昂贵,这实际上加重了借款人的债务负担,使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从而导致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甚至会使银行倒闭、金融体系崩溃。

      在通货紧缩的环境下,钱最值钱,因此对于老百姓来说,把钱放入银行仍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让我们来说说CPI,即物价消费指数,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CPI常常被视为是否发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标尺。CPI上升,说明商品普遍都在涨价,如果只是个别商品涨价,那可以看作是市场形势所致,但如果是普遍涨价,那就是市场上的货币和商品的对应关系出现了问题,货币的数量已经超出了市场所需,这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反之,则被认为发生了通货紧缩。

      无论经济是处于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的周期中,作为社会个体的我们虽然无力左右或改变经济的整体走向,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情况入手,通过合理的理财,管理好我们的钱包,让它尽可能地鼓起来或保持原有体量。

 

 

第二章

要读懂金融学,

先要读懂金融学名词

 

 

 

 

      GDP:衡量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

      我们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得好不好,是景气还是萧条,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工业革命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大家习惯用“工业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来衡量,比如,我们在历史书上学过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英国退居第三。”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采用工农业总产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总量指标。但由于工农业总产值的核算范围有限,无法反映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后来我国便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核算指标。

      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实际上就是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总和。与GDP对应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两者相比,GDP的主体是区域,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不管是哪国的企业或个人,只要是在中国创造的价值,都算进中国的GDP;GNP的主体是居民,也就是说,只要是中国公民或中国的企业,不管在哪里创造价值,比如,中国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都要算进中国的GNP之内。

      从以上概念中可以看出,GDP的统计里包含了大量的外国人在中国创造的价值,而GNP则是全世界的中国人创造的价值。

      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万亿元人民币,实际上这里面就包括了很大一部分由国外资本创造的价值。比如,美国大量的资本在海外市场,中国就是美国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这是因为美国的创新能力、原创技术等让它的资本有优势,所以美国的GNP就远远高于GDP。拥有大量海外资本的日本更是如此。

      GDP是个总量概念,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财富总值,其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人口和企业基数,基数越大,即使不增长或负增长,其现有人口和企业一年内创造的GDP总量也是很庞大的,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比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GDP增长率转为负值,2008年为-0.29%,2009年为-2.78%。近年来美国走出危机,经济逐步回暖,GDP增长率由负转正,但由于基数较大,增速很低。2017年美国全年GDP增速为2.3%,远低于中国6.9%的增速。但是从绝对数来看,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公布的2017年GDP为19.39万亿美元,中国2017年GDP为82.7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2.86万亿美元,美国的GDP绝对值仍然大幅领先中国。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美国的GDP差距正在逐年缩小。从增量上看,2017年中国GDP增幅超过1万亿美元,而美国只增长了8000多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连上台阶,多年保持两位数高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但从2011年起GDP增速连续下滑至8%以内。针对中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做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新常态”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逻辑,它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或将要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在GDP上的变化就是,GDP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如果说美国GDP保持2%~3%的增速是它的常态,那么,中国在整个“十三五”期间,6.5%左右的增速就是“新常态”。

 

     

展开
目录

|目 录|

 

 

上篇 推开金融学之门——应该读懂的金融学常识

第一章 读懂金融学的N个理由

不懂金融学就不懂这个时代 // 004

永远不要低估金融问题对你的影响 // 006

与金融危机和经济寒冬相对决 // 008

一边通胀,一边通缩 // 010

第二章 要读懂金融学,先要读懂金融学名词

GDP:衡量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 // 014

PPI:反映商品价格水平波动的温度计 // 016

CPI:决定你手中钞票有多值钱的标尺 // 018

信用:个人、家与国的专属经济身份证 // 021

利率:左右你饭碗、房子的隐形推手 // 024

汇率:与外国人金融往来的支柱 // 027

基尼系数:体现居民贫富差距的标准 // 029

第三章 须臾也离不开的钱,正是金融学的真谛

你不知道的“钱”的本质 // 032

货币供求的均衡与非均衡 // 034

细分货币范畴的M0、M1和M2 // 036

货币流通速度快与慢的不同影响 // 038

银根和贴现、贴现率 // 040

货币心理错觉——货币幻觉 // 042

从货币的视角看通胀 // 044

第四章 资金流转的平台:金融市场

股票市场:以小搏大的诱惑 // 048

基金市场:聚小钱,成大利 // 051

保险市场:风险转移的平台 // 053

期货市场:角逐未来市场的阵地 // 055

外汇市场:不同国家货币的专属经营场 // 058

债券市场:在稳健中“淘金” // 060

期权市场:期待中的期市创新 // 063

黄金市场:财富世界中的硬通货 // 065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的秘密

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 // 068

众筹带来的改变 // 071

“补局者”P2P网络借贷 // 073

“群雄逐鹿”的第三方支付 // 075

从纸币到电子货币 // 078

风起云涌的虚拟货币 // 080

第六章 区块链:用技术撬动金融

从拜占庭首领问题到区块链 // 084

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 // 087

“鸟群智慧”一角:去中心化 // 090

区块链构建的“契约”世界 // 092

区块链与我们的生活 // 094

区块链未来应用蓝图 // 096

第七章 搅动世界金融格局的巨头们

索罗斯: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 // 100

巴菲特:超级“股神” // 103

罗斯柴尔德家族:久负盛名的欧洲金融家族 // 106

摩根财团:华尔街的“拿破仑” // 108

洛克菲勒财团:金融界“托拉斯” // 110

高盛:投资银行的“世界选手” // 112

下篇 用活金融理财——最该知道的理财真经

第八章 理财先要盘活你的“财商”

缺钱不可怕,缺理财的头脑才可怕 // 118

唯有理财,才能摆脱“不穷不富”的尴尬 // 120

投资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运气 // 122

理财是人生的一场持久战 // 124

明明白白理财,才能轻轻松松生活 // 126

钱财手中过,规划心中有 // 128

无论什么状态,都要做好资产配置 // 130

第九章 资产是这样滚起来的

理财的“开源”和“节流” // 134

让利息最大化的储蓄法则 // 136

擦亮眼睛买股票 // 138

把握先机买期货 // 140

适时而动买外汇 // 142

出奇制胜买黄金 // 144

将保险买得“保险” // 146

不是储蓄,胜似储蓄的债券 // 149

较为安全和稳定的基金 // 151

精于收藏,等待物生财 // 153

收益最大化的房产投资法 // 155

第十章 负债:用未来的钱,圆当下的梦

为什么很多人买不起房子 // 158

房贷、车贷ABC // 160

让利息最小化的房贷还款方式 // 162

汽车信贷,买车不再难 // 164

给孩子一份关爱:教育理财 // 166

让自己老无所忧:养老理财 // 168

解你一时之难:存单质押 // 170

第十一章 与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博弈

谁也躲不过的经济危机 // 172

最后的贷款人 // 174

经济危机下的投资机会 // 176

通货膨胀与你的生活 // 178

该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 180

第十二章 股权投资和融资的选择

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 // 184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 186

私募基金的前世今生 // 188

借鸡生蛋的金融租赁 // 190

买壳上市与借壳上市 // 192

典船借浆的股权质押 // 195

适时救急的典当服务 // 197

第十三章 不得不防的金融陷阱

统计数据告诉了你什么 // 200

读懂你的个人信用报告 // 202

用“反洗钱”逼退“黑钱” // 204

所谓的内幕消息并不可靠 // 206

庞氏骗局揭秘 // 208

金融业要防范三类风险 // 210

金融语录 // 21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