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蔡元培讲读书
0.00     定价 ¥ 59.8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63059287
  • 作      者:
    蔡元培
  • 出 版 社 :
    河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展开
内容介绍

蔡元培为促进中国现代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财产。本书撷取其中的一部分,编辑而成。

展开
精彩书摘

 

《哲学要领》译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此哲学所由起也。顾其思想,虽为夫人之所有,而其义至费至隐,积世积智,尚不敢执以为定论,惟于前后彼此之间,得准乎今世人智之度,以断其偏正焉耳。彼其过渡时代之历史,学说樊然,虽其中自有流派因缘之相系,而参附波折,断章而求之,往往若冰炭不相容。初学者不得正宗之说以导之,将言唯物而诋纯正哲学之蹈空,言唯心而嗤物质文明之为幻,言有神而遂局古代宗教之范围,言无神而又以一切家教为仇敌。门径既误,成见自封,知之进步,于焉窒矣。德国科培尔氏任日本文科大学教授之职,均举哲学之总念及类别、及方法、及系统以告学者,皆以最近哲学大家康德、黑格尔、哈尔妥门诸家之言为基本,非特唯物、唯心两派之折衷而已。其所言神秘状态,实有见于哲学、宗教同源之故。而于古代哲学,提要钩元,又足示学者研究之法,诚斯学之门径书也。特据日本下田次郎之所笔述而译之,以饷有志哲学之士。

 

《文变》序

先儒有言:“文以载道。”道不变也,而见道之识,随世界之进化而屡变,则载道之言,与夫载道之言之法,皆不得不随之而变。譬之于人,自少而壮,其服食,其语言,其执业,无不随之而变也。自唐以来,有所谓古文专集,繁矣。拔其尤而为纂录,评选之本,亦不鲜。自今日观之,其所谓体格,所谓义法,纠缠束缚,徒便摹拟,而不适于发挥新思想之用。其所载之道,亦不免有迂谬窒塞,贻读者以麻木脑筋、风痹手足之效者焉。先入为主,流弊何已!方今科举易八股为策论,乡曲士流,皆将抱古文选本为简练揣摩之计。前者之弊,复何异八股乎?不揣固陋,搴当世名士著译之文,汇为一册,而先哲所作,于新义无忤者,亦间录焉。读者寻其义而知世界风会之所趋,玩其文而知有曲折如意应变无方之效用,以无为三家村夫子之头巾气所范围,则选者之所厚望焉。

光绪二十八年四月

 

《国文学讲义》叙言

诸君在本馆,于英、法、德、俄四国文字,必占其一。在诸君固以是为译学之本课,而其他普通学各门,则不过补习焉,以为译学之预备,而非所谓译学也。虽然,亦知诸君在本馆之所学,固无一而非译学乎?

原外国语之所以为译学也,以外国语讲师之所据以讲授者,无论其为科学,为语学,亦无论其为吾以国文注释之,或竟不以国文注释之,而吾既习惯于吾国之文,则于读书听讲之际,不知不觉常间接于国文而后领会,此其所以为译也。

至于国文之书,亦无论其为科学,为文词,诸君试取而为他人解说之,果能一字不易乎?又试诸君以己所演说之语,执笔而记录之,又能一字不易乎?皆不能。则以诸君所语者,今之语;而所读所记,则皆古之文也。是亦译也。

是故外国语之为译学也,以此译彼域,以地者也,谓之横译。

 

蔡元培讲读书

国文之为译学也,以今译古域,以时者也,谓之纵译。不惟此也,文词者,言语之代表,言语者,意识之代表。同一意识也,而以异地之人言之,则其言语不同。是之语之与意识,并非有必不可易之关系,犹+- ×÷ 之于加减乘除也,犹 HOCN 之于轻养炭淡也。是故由意识而为语言,一译也,此中外之所同也。由语言而为文字,再译也,此我国之所独也。彼外国人于一译而得之文,其始学之也,犹必先之以字母,继之以拼音,继之以词品,继之以句法,继之以文章组织法,继之以美辞学,如此其循序渐进也。而我国人乃于再译而得之文,仅取古人所作之文,阅读而模仿之,以为学者惟一之方法,斯亦可谓甚难而实非矣。

所幸吾人脑力本具归纳之作用,又加以数千年来祖先百余世经验,文词之遗传性,遂能由至迁之方法,而屈曲以达其目的。其于得失工拙之故,虽若得心应手,口不能言,有若轮扁所云者。然而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既有公同之月旦,则必有公同之义法可知。诚取此公同之义法,而立为循序渐进之程,以与诵读模仿相辅而并行,较之往日,必将事半而功倍,有可断言者。

且夫居今日而述国文之义法,正不患无所凭借。自国朝汉学家精研小学,于文字之源流及其应用之方法,业已推阐靡遗。至于词品,则非特近人所译之英、日、德、法文典,均足以资对证。而丹徒马氏《文通》一书,义证该洽,尤釐然有当于人心。自刘氏《文心雕龙》、章氏《文史通义》以外,纯正文学之书,虽不可多得,而论文之作,散见于别集、选本者颇多,选取而鳃理之,于作文之法,当亦十得其九矣。

惟是卷帙浩繁,或且旁见侧出,不适于简练揣摩之需。今特删取其要,编为论字、论词、论文章三篇,多采前人定论,间亦附以臆见。虽其中强半为诸君所已知者,亦借以讨论而印证之云尔。

 

展开
目录

 

《哲学要领》译序 | 001

《文变》序 | 002

《国文学讲义》叙言 | 003

改正《伦理学原理》序 | 006

《中国伦理学史》序例 | 008

《学风》杂志发刊词 | 010

《华法教育会丛书》序 | 017

《北京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册》序 | 020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 022

《音乐杂志》发刊词 | 025

《欧美同学会丛刊》发刊词 | 027

《简易哲学纲要》自序 | 029

《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年会日刊》发刊词 | 031

《大学院公报》发刊词 | 033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发刊词 | 036

《爱国女学三十二周年纪念刊》导言 | 038

《北京大学卅一周年纪念刊》序 | 041

以美育代宗教说 | 043

在《国民杂志》社成立会上的演说词 | 049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 | 051

北大史学会成立会演说词 | 053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