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知此事要躬行:新时代大学生真情传递、明晰意见与感悟使命》:
正能量传递
理一次发要多少元钱?小理发店10元左右理个平头,高档美发店上百元做一次头发护理,但在重庆市北碚天生街道奔月路社区有一家露天理发店,25年来理任何发型只收一元钱。
这个理发店的店主叫梁恩化。1993年退休后,他就在社区里搭了间木棚做理发店,为周围居民和慕名而来的居民理发。二十多年来,梁恩化理发从来都只收一元钱。2011年,他中风住院,但是仅仅调养了半年,他又重开了理发店,为居民们服务。
梁恩化回忆,当时理一次发大概需要5元钱,而自己和老伴一个月退休工资都有三四千元,家里并不缺钱。但社区周围却有不少困难居民,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特别多、,理发是笔不小的开支。于是,梁恩化决定为居民理发,无论男女老幼只收一元钱。
有一次,他给一位老人理发,理完发后老人摸出一把毛票给他。梁恩化一问才知道老人原来是低保户,儿女也不在身边。于是,梁恩化挥挥手说:“算了,不收你的钱。”从此,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残疾人、低保户理发一律不收钱。
如今,85岁的他仍在北碚天生街道奔月路的露天理发店为居民理发,理任何发型都只收一元钱。他每天坚持早上6点钟起床、7点左右出摊。许多居民慕名而来,人多的时候还要排队。
=十多年来,即便物价上涨了数倍,但是梁恩化仍然坚持自己“理发只收一元钱”的承诺。他只希望自己能多活几年,再多一点时间为大家服务。我想他是平凡的人生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精彩点评摘抄
张艺湉:看了这个“一元理发师”,让我想到了我在沈阳公交车上的经历。当时我旁边坐着的一位大爷提着一堆美发产品热情的跟我聊天,他说自己开了家理发店,剪发一律三元,烫、染发绝对不超过20元。我一开始很鄙夷,就觉得他是个老骗子,现在物价上涨得这么快怎么可能有这种价位的店,但还是出于礼貌一直边听边点头。后来他说的一句话让我改变了想法。他说:“坚持了这么多年,不容易啊,只要街坊邻居还愿意来我这个小店,我就要坚持做下去。”车到站,我要下车了,老人冲我挥挥手说:“记得来我的小店看看。”我点点头。下车之后我感慨万千,现在社会真的还有这样一股清流一直在坚守自己的一方天地,那我一定会去看望这个老人的。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给他拍一部纪录片让大家都知道他的故事。
王齐吁:他剪去的是头发,得来的是社会的温情。二十多年的坚持,二十多年的一元钱,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二十多年的温情,二十多年的时光不老,虽然风霜刻在了脸上,但是善良的心永远不老。
张建:理发只收一元钱,而且二十多年没有涨过价,听起来真叫人难以置信。“一元理发师”正是因为“违背常理”,才显得如此可贵,没有一种对善良本心的坚守,任何人都是无法做到的。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人人追求报酬和效益,况且物价一涨再涨,梁师傅也太不“与时俱进”了,一元钱根本买不了什么,掉在地上都懒得弯腰去捡,梁师傅实在是太傻了。但是,说这话的人没有从梁师傅的“傻劲”里看出他善良的本心,忽略了他朴实的品格。放眼市场,反观生活,我们常常被低劣产品折磨得焦头烂额,甚至惶惶不可终日。毒牛奶、毒大米、毒豆芽、毒猪肉让我们吃之惊心,假保健品、假药、假食用油让我们服之寒心,强制消费、捆绑消费、消费陷阱让我们避之不及,“吃不起、交不起、付不起、买不起、坐不起、死不起”的怨言此起彼伏。正是因为善良和朴实的走失,才造成了“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现实。二十余年来,一把剪刀没有改变他一个“理发师”的身份和命运,但也没有剪去他乐于助人的快乐和满足。
刘芯灵:二十多年都坚持理发只收一元钱,这个老板根本就不想赚钱,他只是想为周边的邻居提供方便,为周边的邻居带来实惠。他的精神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的,无私奉献值得我们学习。
于宁涛:一元钱理的不仅仅是头发,而是温情、是感动。愿梁老健康长寿。
感悟
早上6点钟起床、7点准时出摊,我们通过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样的退休生活伴随了梁恩化二十多年。面对他人的提醒,面对家人的劝说,梁恩化老人说:“只要不倒下,我就永远为大家服务!”
也没有考虑多少,也没有考虑多么复杂,就是想着只要有人还需要我,那么我就必须坚持下去。爱,不就是这样简单吗?社会大爱,不就是一件件这样平凡的事情积累的吗?
如果有机会,我想我会去看看这位老人。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老人一下子就坚持了二十多年不曾动摇分毫,我想实地体验一下,在那充满爱的环境下人们都会有怎样的心境。我更想把老人的这份真情、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我希望,有朝一日,这种温暖的人、温暖的事不再稀奇,而是一种每个人都有的习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