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符号建模论/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文丛
0.00     定价 ¥ 4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67226821
  • 作      者:
    余红兵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余红兵,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国际英文学术期刊Chinese Semiofic Studies编辑部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理事,国际符号学学会会员,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会员,四川大学符号学一传媒学研究所特聘研究人员。现阶段主要从事符号学、语言学与传播学等方面的跨学科研究与教学。近3年来在Semiotica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内外学界在用符号学的方法分析复杂多元的人类语言和文化现象时,一般多倾向于从皮尔士和索绪尔两大传统中做出单一选择,通过符号、文本、代码、隐喻、象征、表征等基本概念和衍生概念,采用孤立的视角进行离散式的分析。在这样的操作中,不仅会经常出现重复、矛盾和偏颇之处,而且符号主体的因素也被剥离。已故北美符号学大师、当代生物符号学创始人托马斯·西比奥克(Thomas Sebeok)则通过其独特的“建模系统理论”(符号建模论)开创了整体式的研究框架,从多学科的角度为符号学研究提供了跨越两大传统的统一理论体系,并突出强调了符号主体的动态多元性。《符号建模论/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文丛》通过采用文献法、内省法、历时论述法、纵横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西比奥克符号建模论的基础、流变、特色、内涵、不足等方面进行了批判式的分析和完整性的把握。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西比奥克及其符号学理论的意义与特色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理论背景与特色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三、本书研究的创新角度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角度
(二)主要内容

第一章 西比奥克建模系统观的理论基础
一、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符号学立场
二、反语言(言语)中心主义的多元符号观
三、“圜境”与符号活动
(一)“圜境
(二)符号活动

第二章 西比奥克建模系统观的两个演化阶段
一、理论第一阶段:回应莫斯科-塔尔图学派
二、理论第二阶段:建模与作为意义形式的模型

第三章 符号建模论中模型与建模的分类问题
一、四类模型的划分
二、单性建模:构建单个对象的可知形式
三、复合建模:对单性模型的组合
四、凝聚建模:代码系统的构建
五、连接建模:隐喻和换喻的推理过程

第四章 西比奥克建模系统的层级问题
一、建模的属性与原则
(一)建模的属性
(二)建模的原则
二、初级建模系统
(一)象似性
(二)不同种类的初级建模
三、二级建模系统
(一)指示性与延伸性
(二)不同种类的二级建模
四、三级建模系统
(一)象征性
(二)不同种类的三级建模

第五章 符号建模论与意义生成的动态主体性
一、模型与意义的半自动生成
(一)符号建模论中的意义
(二)意义作为内在模型的运作
(三)意义的半自动生成:主体的回归
二、主体与模型在意义生成中的动态互塑
(一)辩证的“主体一模型”关系
(二)塑造效应的基础:主体的神经可塑性
(三)模型在意义生成中对主体的持续塑造
三、文化与人的互塑性协同进化
(一)文化作为法则与空间
(二)文化与人协同进化
(三)文化与人的深层互塑

第六章 西比奥克符号建模论的方法论特征与矛盾之处
一、方法论:符号建模论辩证全面性——内在与外在的兼顾
(一)索绪尔的纯粹内在偏向
(二)皮尔士的温和内在偏向
(三)西比奥克对内在与外在的辩证兼顾
二、西比奥克的矛盾之处与解决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