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汉语谓词性主宾语的不对称现象研究
0.00     定价 ¥ 8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20340779
  • 作      者:
    张德岁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德岁,1972年10月出生,安徽萧县人,文学博士,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副院长、先后承担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研究》《语言学名著导读》《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修辞与语文实践》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共4项,以首作者(含独撰)在《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习》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着“形式不同则意义不同”的语言学理念,《汉语谓词性主宾语的不对称现象研究》在对汉语名物化现象略作回顾的基础上较为全面、深入地比较了现代汉语中谓词性主语和谓词性宾语在句法功能、语义特征和语用表现上的不对称现象。同时,该研究对谓词性成分充当主宾语这一名物化现象作了历时考察和类型学比较,并通过三例个案分析多角度地考察了谓词性主语句和谓词性宾语句的句法特征和语用修辞功能等。
  在句法层面,谓词的音节数量和谓词性成分的结构方式等韵律形态制约着它们充当主宾语的功能;从搭配功能来看,谓词性宾语只能出现在弱动作动词后面,相对而言,谓词性成分作主语时对谓语动词的要求较为宽松。在语义层面,谓词性主语和谓词性宾语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语言事实表明,谓词性主语的事物性、指称性、使因性一般都高于谓词性宾语。在语用层面,谓词性主语和谓词性宾语在话语功能、信息特征、标记词、衔接方式、自由度以及出现频率等方面也都存在着不对称性。
  历时考察表明,谓词性主宾语句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但当时能够用作主宾语的限于动词,形容词的这一用法出现得相对较晚。
展开
精彩书摘
  《汉语谓词性主宾语的不对称现象研究》:
  2.存在机械模仿的现象,理论借鉴较多,本土理论较少
  语法研究不能闭门造车,盲目排外,我们要“洋为中用”,把国外先进的语法理论和研究成果引进来,不过,“拿来”的目的是为了借鉴,为了解决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问题。但从近年来的研究情况来看,也存在着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的现象。在“名物化”研究中,《马氏文通》虽有开创之功,但历来被指责有“模仿”之嫌,马建忠把词类和句子成分完全对等起来就是受了西方语法的影响。在“N的V”结构的研究中,好多学者始终都没能摆脱布龙菲尔德向心结构理论的束缚,陷入向心结构难题之中。从近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来看,国内主要借鉴了国外形式语法、功能语法以及认知语法的理论,但是好多文章像贴标签一样,什么流行就一窝蜂地去做什么,结果成果很多,但理论构建较少,就是用新理论重新解释一些过去的东西,甚至是已成定论的说法,为某种理论做广告。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对汉语语法研究也起不到多少效果。有些文章在用认知理论研究“名物化”时,对国外认知理论做了长篇累牍的介绍,甚至有些内容跟“名物化”问题都毫不相干,只是在文章的最后套用个别认知理论对这一问题做些说解,研究停留在表面的分析上。其实,任何一种有影响的语法学说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借鉴时要取其精华,剔除其不符合汉语实际的部分,把引进、借鉴和创新相结合。我们看到有些文章纯粹照搬国外的东西,甚至全篇文章没有一个汉语的例子,或只有很少的一两个例子,有些文章只是在术语上兜圈子,真正能结合汉语特点的内容却很少。
  3.历时研究和语言类型学的研究略显薄弱
  从“名物化”问题已有的研究情况来看,相关论文和著作中的专章论述很多。我们利用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1979年至今(2018年8月1日),“名物化”有1449条,“名词化”有1529条。其实,相关的研究应该还有很多,因为有些研究对“名物化”的称谓不同,或没有做重点阐释,仅在相关的研究中附带提及。据此我们可以发现词类问题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可以说,词类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道具,而词类的转换又是词类问题中的焦点问题、老大难问题。
  “名物化”和“名词化”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提出,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作主宾语现象,因此在“名物化”和“名词化”相关的研究中,以古代汉语为语料的非常少。虽然“名物化”说法出现得较晚,但是“名物化”的现象却古已有之,谓词性充分作主宾语现象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
  古代汉语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资料浩如烟海,而现代汉语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研究的语料根本无法和古代汉语相比。这样看来,古代汉语历史之久、语料之多和现有的研究成果之少、关注之少是极不相称的。
  与“名物化”问题的历时研究相比较,语言类型学方面的研究也十分紧迫。外文中“名物化”问题的研究以英语为主,占已有研究成果的80%以上,其次是日语、俄语、韩语等,其他语种涉及的非常少。因此尽可能多地描写其他语言中“名物化”的表现形式、相关的句式特点,比较不同类型的语言中谓词性成分作主宾语句使用的频率、出现的句型和句类、有无标记、有无形态变化、语序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类型学意义。
  ……
展开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谓词性成分作主宾语问题研究概述
第一节 名物化问题研究综述
第二节 汉语词类标准问题研究综述
第三节 结语
第三章 句法功能的不对称
第一节 谓词韵律特征的不对称
第二节 谓词性成分结构方式的不对称
第三节 搭配功能的不对称
第四节 句式制约条件的不对称
第五节 主谓短语用作主宾语的不对称
第六节 谓词性主宾语句法功能不对称的语义动因
第四章 语义特征的不对称性
第一节 事物性
第二节 指称性
第三节 使因性
第四节 典型性
第五节 结语
第五章 语用表现的不对称
第一节 话语功能的不对称
第二节 信息结构的不对称
第三节 标记词的不对称
第四节 自由度的不对称
第五节 衔接功能的不对称
第六节 出现频率的不对称
第七节 结语
第六章 谓词性成分指称性强弱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前期研究综述
第二节 句法位置的制约
第三节 结构类型的制约
第四节 语义特征的制约
第五节 谓语动词类型的制约
第六节 标记词的制约
第七节 结语

下编
第七章 谓词性成分作主宾语问题的历时考察
第一节 先秦时期谓词性成分作主宾语问题考察
第二节 先秦以后谓词性主宾语句的发展
第三节 结语
第八章 汉语名物化问题的类型学考察
第一节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名物化的用法及规律
第二节 中外名物化标记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结语
第九章 谓词性主宾语句个案分析
第一节 “V+Num+是+Num”构式考察
第二节 “VP+AP”结构与中动句关系考察
第三节 “敬请××”构式的多角度研究
第四节 动词拷贝句
第十章 结语
第一节 本书所做的基本工作和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和范围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