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汉字里的纪律和规矩
0.00     定价 ¥ 6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010207940
  • 作      者:
    张泰,高宏存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泰,临沂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孔子家语通解》《齐家智慧》《颜氏家训解读》等。目前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聊斋俚曲集)校注》、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岁时广记>校注》等课题。
  
  高宏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文化传播教研室主任,重点从事传统文化、文化政策与管理等研究。兼任中共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特约报告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文化委员会理事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知名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著作《政府文化管理前沿》(含合著)等12部,主编《中国文化政策研究报告》等文化类读物60余卷。参加了大量课题研究。参与或主持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制定起草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积淀,更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载体,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蕴含着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实现伟大梦想的力量。
  《汉字里的纪律和规矩》选取关于纪律和规矩的100个代表性汉字,分绳墨规矩、纲纪本分、奉公养廉、尚德重行等10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和视野,生动解读汉字中所蕴含的道德标准、纲纪法度;既梳理了所涉汉字构造演化过程、汉字本义和引申义,阐释了词语内涵,也结合历史人物和鲜活事例,从中华文化源头讲纪律和规矩,分析汉字中蕴含的为政之道以及丰富监察规约思想,使探究汉字文化与提高政治修养融为一体,兼具文字学的知识性、处世治国为政的哲理性、愉悦心灵的趣味性,对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遵规守纪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汉字里的纪律和规矩》: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说文解字》:“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夕”表示天色昏暗,“口”表示发出声音。大概是说晚上天黑,看不见对方,人们遇见就发出声音、报出名字,彼此相知。后来引申出名声、名誉、名望、名实、功名、名存实亡、名垂青史、名利、沽名钓誉等用法。
  自古以来,名是大家所追求的,要么是名声,要么是名誉,抑或是名望。有的人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制造绯闻,恶意炒作,极尽所能利用网络来不断地给自己制造话题,在他们看来有了名就有了利,社会的浮躁使他们变得功利化、世俗化,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他们的言行给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干扰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降低了社会的公信力。但也有许多人并不为名利所束缚,活得自由而洒脱。古语说得好,“欲速则不达”,处心积虑追名逐利的人,往往都会被社会无情抛弃,“把名字刻人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好的名誉人人都喜欢,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人的一生要是没有可以拿来说道说道的好名声是很可悲的事情!因此有的人为得到它趋之若鹜,但是如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的话就成了沽名钓誉,历史上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庭非常贫穷,后来虽然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高不高不重要,关键要有仙人居住就能名扬天下;水深不深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蛟龙才会灵气外显。一个人好的名声应该和他的实际能力息息相关,和他的人品相辅相成。有些人浑身打不了几颗钉,但是削尖了脑袋想捞个虚名。《论语·里仁》:“子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说,不要为没有职位发愁,要为没有担任职位的本领发愁;不要怕没人了解自己,要去追求使自己扬名的本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弃官回家,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风亮节、不屈于权贵的高贵品质反而使他名扬天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里说:“立名者,行之极也。”名是一个人生存立世的条件,向往成名成家无可厚非,但前提是不损人利己。刘熙载《昨非集》提到:“名与善相维者也,去名是去善也。”名声与做善事联系在一起,反对名就是反对做善事。古人的这种观点至今还有启发意义,为民造福的名值得鼓励与宣扬。“金榜题名”是古代士子的追求,有人嘲讽题名后的读书人:“起它一个号,刻它一部稿,坐它一乘轿,讨它一个小。”这种狭隘的人生追求是不可取的,“何用浮名绊此身”。
  个人的名誉是社会对公民品行、思想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与尊严”。对于个人的名誉要悉心呵护,对于单位、民族、国家的名誉更要极力维护,因为它涉及集体的尊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际工作中要抛除虚名,不要有其名无其实,“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要让实干精神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熠熠生辉。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四风”,以身作则,带领人民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
展开
目录
一 绳墨规矩











二 纲纪本分










三 奉公养廉










四 尚德重行











五 安富恤穷













六 天道酬勤











七 宅心忠厚











八 众志成城











九 辞尊居卑











十 秉节持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