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第6辑)
0.00     定价 ¥ 79.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20149648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文宏教授,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社会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社会学部,分别获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社会学博士学位。历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南开大学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日本基督教国际大学、美国伦道夫学院、菲律宾马尼拉雅典娜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络暨社会资本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全国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学评审组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经济社会学、社会问题、社会研究方法。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分层流动的和谐互动研究》等国家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5项。科研成果分别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三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第6辑)》除了常规栏目“医务社会工作研究”“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研究”“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还专门开辟了两个栏目——“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和“社会工作行政研究”。“社会工作教育研究”重点讨论社会工作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相关内容及其实施过程和反思。“社会工作行政研究”是国内社会工作领域中较少被论及却是十分重要的议题。本辑开辟这个栏目,旨在引发社工同人对社会工作服务策划、营销、推广、宣传的思考和讨论,以共同推动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第6辑)》:
  1.研究的现实背景
  新时期的青少年学生问题越来越多,并且已经呈现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点,问题的类型也不仅限于学业,还包括心理健康、法律、经济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良好的解决,将十分不利于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还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增多,诸如学生自杀、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从整体来看,学校学生服务机制似乎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可在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首先,部分学校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沈黎,2004;李婷婷,2014)。其次,无论是辅导员、政教主任还是心理老师等,都是学校老师的身份,很难真正与学生建立起友好关系,从而更好地看待、处理问题。当下中国内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了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
  上海也是国内较早探索和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地区。2002年,基于“学校社会工作可以对德育工作进行有益补充”的理念,浦东新区初次将学校社会工作纳入原有的学校体系中进行试点,标志着上海学校社会工作的启动(蔡屹,2006)。2005年,为更好地在学校开展预防工作,闵行区借鉴发达国家未成年人保护经验和我国香港“驻校社工”的做法,推出了“社工联校”的工作制度,首次将工作对象延伸到16周岁以下的在校学生。《上海市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实施方案》(沪综治委预青组联字(2013)4号)在对工作内容进行安排时提出,“分类推进青少年事务社工联校和参与教育转化不良学生工作”。《上海市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沪团委联[ 2014]21号)指出,从超前预防、临界预防、行为矫治、再犯预防四个层面“做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域”。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呼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积极关注青少年的发展。
  2.研究的理论背景
  关于学校社会工作,国外已经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Laura andAbramson,2003; Sandra and Webb,2009; Lee,2012)。相比较而言,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匮乏许多。有学者认为,中国特有的学校学生服务机制虽然为专业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彼此间仍存在诸多差异,应该设法运用现有的学校学生工作体系并将社会工作嵌入其中(许莉娅,2012);目前,学校学生工作存在专业化不强、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进行专业介入,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学校社会工作自身的发展(王杨、陈树文,2012)。此外,针对介入困境、机制、逻辑、策略等研究不足的状况,有观点进一步指出,软性嵌入是将社会工作引入学校以优化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介入策略(张大维、郑永君,2015)。
  从社会角色理论的角度展开对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相关资料极为有限。胡艳红(2008)认为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冲突,一方面是角色内的冲突,与角色定位不明确、专业教育程度低,以及学生、教师、学校有不同的角色期待有关;另一方面是角色间的冲突,主要归因为扮演角色较多,与学校体系内工作人员的冲突,等等。
  苗艳梅、杨倩(2010)指出,学校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面临透明人、杂务工、心理老师等角色模糊和角色混淆引发的角色冲突,究其原因,是社会对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期望不够明确、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实践的脱节等,从而影响了社会服务效果。
  陈天柱、苏祥(2012)以学校社会工作的相关实施理论为依据,结合对灾区学校社会工作者及服务对象的访谈,运用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分析了灾后学校社会工作者角色不清的原因,从而对灾区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进行定位,包括情感支持者和资源链接者、沟通者和协调者、教育者和改变者、变通者、合作者和使能者等。
  回顾以往国内对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学者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原有德育工作的功能局限性,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得到认可。因此,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也大多围绕学校社会工作的意义、目的、模式等内容展开,对具体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的探讨主要是研究者对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进而提出该领域内某个问题适合的解决方法。
  ……
展开
目录
【老年社会工作研究】
上海市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与社区服务需求现状研究
  ——以上海W街道为例 刘晴暄 袁崇来 安然

【医务和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研究】
“健康中国”背景下儿童友好型医院的初步探索
  ——以上海市儿童医院为例 钮骏 李艳红 余婷
赋权视角下的精神障碍患者职业康复困境研究
  ——兼论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可能性 胡思远 杨锃

【儿童社会工作】
留守儿童成长支持与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探索
  ——基于江西某贫困县B村留守儿童调研 华红琴 张雯雯 李佩欣

【学校社会工作】
联校服务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探究 蒋淑珺
校园欺凌:同伴群体的视角 高树玲

【社会工作教育研究】
医务社会工作实习过程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 李玉涵
系统理论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实习互动机制的研究 胡亚玲 陈佳

【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社会工作机构服务营销及推广研究 姚云星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稿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