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0.00     定价 ¥ 6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57846350
  • 作      者:
    李洁
  • 出 版 社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医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中医学源远流长,绵延数千载,它为民族的繁衍,国家的昌盛曾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学的主干学科和临床主学科的基础,对于继承与创新辨证论治及相关理论和方法,都能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本着取之于临床,用之于临床的原则编写审定,希望能成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参考书。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所列病证均为常见病、多发病、基础病,针对每个病证分别从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诊断、辩证论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全书重点突出,思路连贯,力求达到启发读者临床思维,开阔医学视野,提高诊疗水平的目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4.凉燥袭肺咳嗽,痰少或无痰,咽干唇燥,咽痒,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而干,脉浮紧。此为燥邪兼风寒之邪,治则:疏风散寒,润肺止咳。止嗽散加减:紫菀12克,百部、桔梗、白前、荆芥各10克,甘草3克,陈皮6克。水煎服。
  外感咳嗽治以宣肺祛邪为主,“治上焦如羽”,药宜轻清。宣肺药用之不可太多,量不可太大,煎药时间不可过长。
  5.痰湿蕴肺咳嗽多痰,痰色白而质稀或粘滞,胸脘作闷,食纳不佳,四肢乏力。咳嗽日久,或反复发作,每天晨起或食后则咳甚痰多,或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此为脾虚而痰湿内生。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苏子、莱菔子、陈皮各10克,茯苓15克,甘草、白芥子各6克。水煎服。痰多、胸闷明显加苍术、厚朴、薏苡仁、杏仁等,增强理气、燥湿、化痰之力。痰多质稀或粘白如冻,形寒肢冷,证属寒痰者,加干姜、细辛温肺化痰。久病脾虚,动则咳嗽,咳则汗出,四肢乏力者,加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
  6.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质黏稠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带腥臭味,或吐血痰。胸胀可伴胸痛,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病人。治则: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知母各12克,瓜蒌仁、桔梗、桑皮各15克,川贝母、麦冬、山栀、橘红、茯苓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痰黄如脓腥臭者,加银花、薏苡仁各30克,鱼腥草、冬瓜子各15克;胸满咳喘、便秘者,加葶苈子15克,大黄10克。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多伴大肠有热,大便干结,通泄大肠则热有出路,事半功倍矣。
  黄芩清热泻火,长于清泻肺热。桑白皮具有清肺消痰,降气平喘之功。二药配用清肺泻热之力明显增强。还可用矮地茶性寒,清热祛痰,止咳平喘。金荞麦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健脾消食。海蛤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7.肝火犯肺咳嗽气逆阵作,咳时连声,甚则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咳时面赤,咽喉干燥,痰黏难咯,性急易怒,胸胁串痛。有的有明显情绪刺激病史。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此型常见于咽炎、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病人。治则:平肝降火,清肺止咳。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主之:地骨皮12克,青皮、桑白皮、人参、白茯苓、陈皮各10克,五味子、甘草各6克,粳米15克。水煎服。青黛1克(冲),海蛤粉1克,蒲黄1克(冲)。咳嗽频作、火热盛者加山栀、胆草等;咳血者,加白及、侧柏叶、仙鹤草等;咳久、咽燥口干伤津者,加沙参、麦冬、花粉等。
  8.肺阴亏虚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白难咯,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或伴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此型多见于慢性咽炎、肺结核、肺炎恢复期等。治则:滋阴润肺,宁嗽止咳。百合固金汤加减:生地、玄参、浙贝母、熟地各10克,麦冬、百合各15克,杭芍、当归、桔梗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咳嗽甚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痰中带血者,加白及、茜草、藕节;咳黄痰,粘腻不爽者,加海蛤粉;低烧、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者,加青蒿、鳖甲、胡黄连等;盗汗明显者,加乌梅、浮小麦等。
  9.脾肺气虚咳嗽日久,声低无力,气短神疲,食少纳呆,恶风,自汗易感冒,苔薄白,舌质淡,脉弱。此型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与肺部疾病,尤其肺气肿、肺心病病人。治则:补益脾肺,益气止咳。四君子汤合补肺汤治之。人参(另煎)、白术、黄芪、熟地、紫菀各10克,茯苓15克,甘草、五味子各6克,桑白皮12克,水煎服。
  “咳不离乎肺”,咳嗽是肺气上逆的表现。引起肺气上逆的原因很多,外感咳嗽无非六淫邪气袭肺所致。内伤咳嗽多因肺脏本身有病或他脏有病累及肺脏。辨证咳嗽要注意咳嗽久暂、声音、发作时间,以及痰色、量、性质等。长期咳嗽,逐渐加重,要仔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
  针刺治疗咳嗽,主穴有天突、丰隆、肺俞、大椎、合谷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四节 喘证
第五节 肺痈
第六节 肺痨
第七节 肺胀

第二章 心脑病证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心痛
第三节 眩晕
第四节 不寐
第五节 中风
第六节 痴呆
第七节 痫病
第八节 厥证

第三章 脾胃病证
第一节 胃痛
第二节 痞满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呃逆
第五节 腹痛
第六节 腹泻
第七节 痢疾
第八节 便秘

第四章 肝胆病证
第一节 胁痛
第二节 黄疸
第三节 鼓胀

第五章 肾膀胱病证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淋证
第三节 癃闭
第四节 关格
第五节 遗精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郁病
第二节 血证
第三节 汗证
第四节 消渴
第五节 痰饮
第六节 积聚
第七节 虚劳
第八节 内伤发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