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伤科流派传薪:国医大师刘柏龄伤科临证精粹》:
刘柏龄(1927-),祖籍山东莱州府昌邑县(今昌邑市)。迁来东北已有200多年,祖辈皆以医为业。刘老出生于吉林省扶余县三岔河镇一个中医正骨世家,其祖父刘德玉是刘氏正骨第一代传人,叔父刘秉衡为刘氏正骨第二代传人,刘老为刘氏正骨第三代传人。刘老自幼受祖辈医学业绩的影响,耳闻目睹骨伤患者的痛苦及康复后的喜悦,在他幼小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将来要继承祖业,立志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好医生的决心。由于先天的悟性和酷爱医学的追求,从5岁起就随祖父学习,背诵《四百味》《药性赋》《汤头歌诀》,8岁时祖父病故,刘老即跟随其叔父继续学习中医入门书籍,如《濒湖脉学》等。16岁毕业于伪满新京(长春)国民高等学校,嗣后即投身到叔父刘秉衡老中医身边继续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边学习边临床实践,边接受刘氏正骨手法之真传。1946年即悬壶于三岔河镇,专事骨伤科。1948年他率先参加了中医联合诊所。1951年县人民政府把他调到扶余县第十八区(即现在三岔河镇)人民卫生所(今扶余县人民医院前身),成为当地一名年轻有为的医生。1955年就学于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58年长春中医学院成立,被学院选送到北京培养深造。在原北京中医学院学习期间深得全国名老中医任应秋、秦伯未、宋向元、董建华、刘寿山等老一辈恩师的精心指导和深情教诲。
刘老现为国医大师、全国首届“中医骨伤名师”、吉林省中医终身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全国第一、二、三、四、五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并被美国国际中医药学院授予荣誉博士,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继承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医学顾问、主任导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继承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吉林省“真中医”人才培养工程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项目指导老师。曾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会长兼学术部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骨病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骨伤外固定学会副理事长、中华骨伤医学会终身荣誉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资深主席、世界骨伤专家协会副主席、国际华佗中医学院教授兼副院长、美国世界健康组织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顾问。《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医正骨》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兼副总编、《中国骨伤》杂志编委会顾问。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等。
刘老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是“20世纪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吴阶平副委员长颁发全国九名中西医获奖专家之一)以及“全国华佗金像奖”和“吉林英才”奖章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国医楷模”称号及“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和“成就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他还是吉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省优秀科技人员、省医药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当代华佗医学教育家(金杯奖)、跨世纪骨伤医学杰出人才(金杯奖)、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环球金杯奖)以及吉林省和长春市资深名医、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医楷模”荣誉称号、获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世界骨伤专家协会、世界杰出人才学会“中华骨伤医学大师”称号、第二届“国医大师”。
刘老多年来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和奖励。①治疗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的“骨质增生丸”的研究,获长春发明与革新一等奖,该项研究于1991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②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风湿福音丸”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③治疗骨质疏松的“健骨宝胶囊”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④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壮骨伸筋胶囊”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复肢胶丸”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⑥刘柏龄“二步十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DVD光盘)获吉林省高等院校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⑦“刘柏龄治疗腰病手法”获优秀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及CAI课件奖一等奖。⑧治疗软组织伤痛及风湿骨病的“汉热垫”(具有理疗与药物治疗的双重效果)的研究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⑨治疗软痛与风湿骨病的“药柱灸”的研究,1991年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并转让吉林市灸疗厂批量生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