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医病位气血辨证与临证验案
0.00     定价 ¥ 9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15217291
  • 作      者:
    章汝耿
  • 出 版 社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章汝耿,自学中医,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熟谙仲景学说。40余年临证医疗,厚积薄发,创立“中医病位气血辨证”,按辨病位、辨病机、定方药思路辨证治病,活人无数,疗效颇显。
  自撰:“医为仁术,岂可急功近利;药乃本草,自当救死扶伤”楹联,自律“悬壶济世,服务黎民”宗旨。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医病位气血辨证与临证验案》所论的“病位气血辨证”法,经过作者20余年的临床检验,按照一辨病位、二辨病机、三定方药的思路辨证治病.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中医病位气血辨证与临证验案》中对疾病病界、病位的辨证思路,实则已包含了对脏腑、经络、气血、表里、寒热、虚实等各类病证的辨治诸法,已达到“获病之情,则知治之
  大体也”的境地。
  其理论与实践可谓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对仲景伤寒学说具有一定的发挥与创新。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医病位气血辨证与临证验案》:
  一、仲景治则
  仲景治病法则,散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为方便学习,现摘录如下: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金匮要略·呕吐欲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按:仲景明确列出治则,即病位不同,治法亦异。同是水肿病,病位在腰以上宜发汗,病位在腰以下应当利小便(十多年前我曾治过,上半身自汗而不肿,腰以下无汗而水肿、小便不利的病人。说明腰以下水肿,只能利小便);同是宿食病,病邪在上脘宜催吐,下利不饮食者,说明病邪在下,所以宜攻下;同是病哕,前阴不利即小便不利,应当利小便;后阴不利即大便不通,所以宜通大便。仲景采用催吐、发汗、通大便、利小便四法,就近祛邪外出。
  《金匮要略·血脾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
  按:腰痛、痰饮、消渴、转胞四种病,证候也各不相同,为何仲景只用肾气丸一方治之?因为四种病的病机,同属于肾少阴气、精虚,补肾少阴气、精即可起到扶正祛邪作用。可见仲景用方,重在病机,而非重在病名、病位和证候,只要病机相同,虽然病名、病位与证候不同,仍可以异病同治,其中五苓散、小柴胡汤等汤证,是此类异病同治的典型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为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T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按:心下痞病,因为寒、热、虚、实病机的不同,仲景拟十方,以治病位同而病机不同的合病、并病。这是同病位辨病机施治的又一法则——同病异治法。即同一病位,因合病、并病的病机不同,而施治方法也不同,这是太阳病篇、少阴病篇属同病异治较典型的篇章。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病位气血辨证与诊断治疗综述
一、仲景对病界的划分
二、部分前贤医家对病界的认识

第二章 六病病界划分概要
一、太阳、少阴病界
二、阳明、太阴病界
三、少阳、厥阴病界
四、几点说明
五、为了便于记忆,将六病病界再作简略划分

第三章 辨气血病机概要
一、古人对气血运行道路的论述
二、简述气血运行规律与病机关系
三、辨识气血虚损的病机与证候

第四章 临证治法概要
一、仲景治则
二、纠正谬误,正确施治
三、前贤对合病、并病的一般治法
四、治病的常用方——小柴胡汤、桂枝汤、柴胡桂枝汤
五、治合病、并病的部分常用方
六、用合方治合病简解

第五章 病界病位临证验案举隅
第一节 头面、躯干部杂病证治
一、头部病杂证
二、眼病杂证
三、鼻病杂证
四、耳病杂证
五、齿病杂证
六、口、唇病杂证
七、咳喘病杂证
八、舌、咽病杂证
九、面部病杂证
十、肩、项、背病杂证
十一、全身痛杂证
十二、半身痛杂证
十三、游走性身痛杂证
十四、四肢痛杂证
第二节 胸腹、二阴部杂病证治
一、胸部病杂证
二、两胁病杂证
三、脘腹病杂证
四、脐腹病杂证
五、小腹病(包括左右少腹病)杂证
六、腰髋病杂证
七、前阴病杂证
八、后阴病杂证
第三节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
一、脑血管病杂证
二、麻木
三、痿证
四、糖尿病杂证
五、浮肿杂证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