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墓志文化词语专题研究》:
一、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我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最为丰富复杂,所谓文化,当以历史、传统为重点,因此表现民族历史文化的古代文化词语,也当然应成为文化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方面。而由于历史的变异、时间的久隔,对于古代文化词语,首要和基础的是解决语义训释,即训诂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通过某一时期词汇的遗存,可以窥见该时期的文化面貌和文化特征。
唐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繁荣期,也有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佛道的盛行、民族融合的加速、社会制度的改革,这些都给传统的丧葬习俗带来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墓志词语中多有体现。丧葬习俗词语又是汉语词汇的重要成分,对丧葬词语的全面研究,又可以为汉语词汇系统和词汇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基于以上多方面的考虑,我们选择唐代墓志文化词语作为研究对象,从语言角度来探讨唐代的社会面貌、社会属性,研究唐代人的生活习俗。
在描述墓志文化词语的时候,我们尽量揭示出文化词语包含的各种文化因素,以及文化词语形成的历史背景,这固然可以拓展词汇学的研究领域,为汉语文化词语的研究提供实证材料,更重要的是为研究历史、宗教、民俗、思想文化等多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我们选出的大量文化词语,可以为中国文化史、教育史、职官史、丧葬史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相信这些材料会为历史文化研究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二、语言研究价值
从唐代墓志文化词语中,可以看出汉语词汇所具有的系统性,是一个大的语义场。在这个场下又是很多个不同层级的子场。其主要表现在同义聚合、同根聚合和关系聚合上。第一章对文化词语进行分类,第二至七章对唐代墓志文化词语分类分析进行考证。目的就是试图展示墓志文化词语的语义系统,以及这个系统的构成表现情况。本书对唐代墓志中的文化词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取出墓志里的全部文化词语进行分析解释和具体研究,其成果可以为研究汉语词汇史和汉语文辞书的编撰提供真实、具体、科学可靠的材料。
(一)音节结构调查
唐代墓志文化词语不论词和短语,按其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四大类: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单音节词语只有零星的几个,不到1%,双音节词语最多,约占总数的90%;其次三音节词语和四音节词语占9%左右。双音节词语最多,四音节词语次之,三音节和单音节词语最少。许多学者都以实际统计的资料,证明了汉语复音化这一趋势。上面我们分析了五类文化词语,虽只选取了几类文化词语的一部分词语进行分析,但对唐代时期复音词在整个词汇中所占的比例,也可略见一斑。这不仅与整个汉语的发展趋势有关,和墓志这种文体、唐朝时期的文风和构词法的发展变化都有关系。
(二)构词方式的统计
构词法属于语法的范畴,但对词汇也关系极大,各个历史时期构词法的不同,明显地影响到各个时期词汇的面貌。构词法是丰富词汇和以新的词汇单位充实词汇的基本方法。所以要了解一个时期的词汇面貌,就要考察其词语的构词法。
本书研究唐代墓志文化词语,主要研究了五类文化词语,分析其双音节词的构词法,其构词法全是复合法,其语素合成的方式有四种:偏正式、联合式、动宾式和主谓式。没有发现补充式词语。
偏正式词语最多,联合式词语次之,动宾式和主谓式都很少。这与汉语复合词构词方式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唐代墓志中多用有文化义的单音节词作修饰限定性语素,加上带有文化词语的语素,或由两个同义、近义语素,组合成词语。动宾式合成词已经不少,但总体数量仍然有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