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开始由语言符号的表达层面向内容层面发生重大转变,语言学方法论也随之兴起了功能主义。但由于不同的功能主义流派和学说有着不同的文脉传统,因此对语言描写或阐释的原理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致使不同流派纷呈,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在任何角度得出的功能主义类型中,由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邦达尔科(А.В.Бондарко)创建的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Теор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简称ТФГ)和由韩礼德(M.A.K.Halliday)创建的西方“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理论都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二者在理论类型上同属一种范式,而且在产生背景和一些重要观点上具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它们的学理维度却不尽相同,对语言的阐释视点和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俄罗斯和西方的功能主义有着不同的研究传统,再加上种种差异和隔阂,多年来西方与俄罗斯语言学界缺乏必要的交流,二者在功能主义研究上也缺乏相互的认同。本书主要在对两大流派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其现有的优点和缺陷及其发展趋势等做出基本判断和科学预测,以为我国的汉语语言学以及外国语言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方法论借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