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与西方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比研究
0.00     定价 ¥ 85.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301308233
  • 作      者:
    姜宏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开始由语言符号的表达层面向内容层面发生重大转变,语言学方法论也随之兴起了功能主义。但由于不同的功能主义流派和学说有着不同的文脉传统,因此对语言描写或阐释的原理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致使不同流派纷呈,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在任何角度得出的功能主义类型中,由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邦达尔科(А.В.Бондарко)创建的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Теор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简称ТФГ)和由韩礼德(M.A.K.Halliday)创建的西方“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理论都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二者在理论类型上同属一种范式,而且在产生背景和一些重要观点上具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它们的学理维度却不尽相同,对语言的阐释视点和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俄罗斯和西方的功能主义有着不同的研究传统,再加上种种差异和隔阂,多年来西方与俄罗斯语言学界缺乏必要的交流,二者在功能主义研究上也缺乏相互的认同。本书主要在对两大流派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其现有的优点和缺陷及其发展趋势等做出基本判断和科学预测,以为我国的汉语语言学以及外国语言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方法论借鉴。
展开
作者简介
  姜宏,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俄文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俄汉语言对比研究、功能语言学、语言哲学等。出版《俄汉语义范畴的多维研究》等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曾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教学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复旦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世界语言学众多的功能主义类型中,由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邦达尔科创建的“功能语法理论”,和由英国学者韩礼德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无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两派不仅在解释语言的社会功用方面各有所长,显现出潜在的互补性,且在学理上相通相达而具有现实的可比性。《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与西方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比研究》就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理溯源、研究宗旨和方法、通用的重要概念等进行全方位的对比,为加深学界对当代功能主义理论的认知水平,推动世界语言学与中国语言学的进一步融合提供借鉴。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两大理论的基本概况和研究现状 4
1.1.1 基本概况 4
1.1.2 研究现状 7
1.2 两大理论对比研究的哲学思考 11
1.2.1 对比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11
1.2.2 对比研究的理据及可行性 13
1.3 两大理论对比研究的框架设计 15
1.3.1 基本内容与研究思路 15
1.3.2 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色 16
参考文献 19
第二章 语言学研究中的功能主义概说
2.1 功能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5
2.1.1 功能主义的产生 25
2.1.2 功能主义的发展及特点 27
2.2 功能主义的类型和流(学)派 29
2.2.1 主要类型和流(学)派 29
2.2.2 存在的问题 32
2.3 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典型特征 33
2.3.1 基本观点 33
2.3.2 典型特征 34
2.4 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分野及互补 35
2.4.1 学理上的对立 35
2.4.2 学理上的互补 38
2.5 对几个相关概念的理解和界说 39
2.5.1 功能主义和功能语言学 40
2.5.2 功能主义和功能语法 41
参考文献 42
第三章 功能语法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之生成背景
及学理传承对比
3.1 生成背景对比 48
3.1.1 生成路径不同 49
3.1.2 成长背景有别 51
3.1.3 学术指向有异 53
3.2 学理传承对比 54
3.2.1 学派传承不同 54
3.2.2 学说师承有别 57
3.2.3 “营养成分”有异 59
3.3 几点结论 61
参考文献 64
第四章 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基本学理对比
4.1 研究宗旨、对象和内容 68
4.1.1 研究宗旨的异同 69
4.1.2 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异同 72
4.1.3 几点结论 81
4.2 研究方法 84
4.2.1 研究方法的概念内涵 84
4.2.1 方法层面的共性和个性 86
4.2.2 研究法层面的共性和个性 90
参考文献 98
第五章 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学术思想对比
5.1 功能语法理论的基本学术思想 102
5.1.1 语言语义系统及语义范畴的思想 103
5.1.2 潜在功能和现实功能的思想 107
5.1.3 功能语义场的思想 110
5.1.4 范畴情景的思想 115
5.1.5 语境的思想 118
5.1.6 形式与意义交替描写的思想 119
5.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学术思想 121
5.2.1 “纯理功能”的思想 122
5.2.2 “系统”的思想 125
5.2.3 “层次”的思想 127
5.2.4 “语境”的思想 129
5.2.5 “功能”的思想 131
5.2.6 “盖然”的思想 132
5.3 两大理论的学术思想对比 134
5.3.1 观念关照下的内涵方面 135
5.3.2 范式关照下的外延方面 138
5.4 两大理论学术思想的相互借鉴 141
5.4.1 功能语法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借鉴意义 141
5.4.2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功能语法理论的借鉴意义 142
参考文献 146
第六章 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功能观对比
6.1 功能语法理论的功能观 154
6.1.1 学理渊源及传承发展 154
6.2.2 基本思想 155
6.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观 162
6.2.1 学理渊源及传承发展 162
6.2.2 基本思想 164
6.3 两大理论的功能观对比 168
6.3.1 共性之处 168
6.3.2 个性之处 170
6.4 两大理论功能观的相互借鉴 172
6.4.1 功能语法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借鉴 172
6.4.2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功能语法理论的借鉴 173
参考文献 174
第七章 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意义观对比
7.1 功能语法理论的意义观 178
7.1.1 学理渊源及传承发展 178
7.1.2 基本思想 181
7.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观 187
7.2.1 学理渊源及传承发展 187
7.2.2 基本思想 190
7.3 两大理论的意义观对比 193
7.3.1 共性之处 193
7.3.2 个性之处 196
7.4 两大理论的意义观评述 198
7.4.1 功能语法理论的意义观评述 198
7.4.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观评述 200
参考文献 202
第八章 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系统观对比
8.1 功能语法理论的系统观 206
8.1.1 学理渊源及传承发展 206
8.1.2 基本思想 209
8.1.3 “系统”与相近概念 211
8.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系统观 213
8.2.1 学理渊源及传承发展 213
8.2.2 基本思想 215
8.2.3 “系统”与相近概念 218
8.3 两大理论的系统观对比 220
8.3.1 共性之处 220
8.3.2 个性之处 223
8.4 两大理论的系统观评述 225
8.4.1 功能语法理论的系统观评述 225
8.4.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系统观评述 226
参考文献 228
第九章 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语境观对比
9.1 功能语法理论的语境观 232
9.1.1 学理渊源及传承发展 232
9.1.2 基本思想 233
9.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观 236
9.2.1 学理渊源及传承发展 236
9.2.2 基本思想 238
9.3 两大理论的语境观对比 241
9.3.1 共性之处 241
9.3.2 个性之处 243
9.4 两大理论的语境观评述 246
9.4.1 功能语法理论的语境观评述 246
9.4.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观评述 247
参考文献 248
第十章 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学术成果及影响传播对比
10.1 学术成果的对比 252
10.1.1 数量和形式 253
10.1.2 主题和视角 255
10.1.3 所涉语言和影响区域 264
10.2 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比 267
10.2.1 二者成果在中国的译介和引进 267
10.2.2 二者学说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268
10.3 两大理论学术成果的评述 270
10.4 两大理论学术成果对中国语言学研究的启迪 271
参考文献 274
结语兼后记 28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