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种全面、例文经典、技法巧妙
2.精讲八类基本知识、精解22种写作技艺
3.公文写作人员的学习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当前,党和国家倡导“短、实、新”文风,力戒“长、空、假”。为帮助公文写作人员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写出新文风和时代特色,我们编写了本书。本书分六章,从艺术高度讲解了新时代公文写作之道,具体包括公文文种辨析、行文规则、公文格式、制发程序等公文基本知识,公文显旨、结构、语言、表达等公文写作艺术,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写作艺术,公布性公文、法规性公文的写作艺术,函、总结、调查报告、计划、大会工作报告等事务性公文的写作艺术。本书文种全面、例文经典、技法精妙,可促进公文写作人员切实改进文风、培养新文风,开创新时代公文写作大格局和高境界,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公务员、高校师生以及写作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
第二章 学习公文的写作艺术
公文写作有没有艺术可言呢?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有些人看来,公文写作就是一种格式化的东西,人们只需依“格式”填写,循“规”行事即可,没有什么艺术性。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将公文写作简单化的倾向,也是一种极其有害的片面之见。如果任其谬种流传,势必对公文写作事业的发展造成损害,不利于公文质量的提高,进而不利于机关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在公文写作理论界以及公文写作实践中出现的所谓将公文“格式化”和“填充化”的主张,正是这种倾向的集中反映。实际上,公文写作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行为活动,尽管它要遵从特定的模式进行写作,但在这种“模式”之中,写作者大有发挥的天地,他要充分地调动自己的写作艺术,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写作任务,以极大地发挥公文的应有效用。可以说,一篇公文就是一件艺术品。其在主旨的表达、材料的组配、谋篇布局以及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强的表现规律。正确地了解和把握这些规律,是公文写作成功的关键。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第一节 公文的显旨艺术
公文不同于文学作品,它的主旨需要由作者直陈文中,做到明白显露,这就是公文写作上通常讲的“显旨”。公文的主旨,即写作主体通过公文的全部内容表现出来的一种贯穿于全文的基本观点,它一般包括中心思想,原委、背景、依据与行文目的三个要素。中心思想是主旨的核心,原委、背景、依据是主旨确定的前提,行文的目的则反映了公文主旨的期望成分。从公文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公文显旨的具体形式是
丰富多样的,主要有如下五种。
一、标题揭旨,一锤定音
在公文中,除一部分文件的标题与主旨没有什么关系以外(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018 年度工作总结》《2019 年上半年工作计划》《×× 同志在×× 会议上的讲话》等),可以说较多的公文是采用标题显旨的方法,而标题一般又是由一个短句构成,因此“一锤定音”就成为公文标题的重要特点之一。
要通过标题直接透视一篇公文的主旨,关键是要完整准确地概括好标题中的事由。事由如同人的眼睛,是透视心灵的“窗口”,要努力做到让人一看标题就基本把握了这份文件的主旨,这样拟制出来的事由才算合格。与其说“心中的泪”“爱已飘向远方”,不如说“非常困苦”“不再爱他”明白显露。当标题中的事由写得模糊不清,那就是彻底的失败。比如,《关于安全检查的通知》这个标题,就不如《关于开展安全大检查的通知》好些,前者平淡无味,而后者颇有气势;如果再做一些充实,写作《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严防恶性事故发生的通知》,就显得针对性强,目的鲜明,主旨明确突出,使阅者一目了然。
公文通过标题显露主旨,标题又往往与开头相互照应,即靠开头做补充,如标题设问、开头作答,标题点旨、开头进一步解释等。例如,毛泽东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就是采用标题设问的方法,开头对此作了肯定性的结论与回答,使开头与标题相辅相成,以显示主旨。又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粮食市场管理保持市场稳定的通知》,这个标题已经点明了该文的中心思想,随即在开头处又对标题所揭示的中心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粮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粮食市场的稳定,事关大局。加强粮食市场管理是国家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措施。为了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保持市场粮油价格的基本稳定,经国务院批准,特作如下通知。”
这个开头对标题所揭示的主旨作了紧密补充。
第一章 学习公文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公文文种
第二节 行文规则
第三节 公文格式
第四节 制发程序
第二章 学习公文的写作艺术
第一节 公文的显旨艺术
第二节 公文的结构艺术
第三节 公文的用语艺术
第四节 公文的表达艺术
第三章 学习上行文种的写作艺术
第一节 请示的写作艺术
【文种特征】
【结构与写法】
【写作要点提示】
【典范文例】
< 例文> 关于申请2018 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的请示
……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