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是人类壮丽的史诗。从中国人性主题的精神层面来说,中国古代神话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作者以诗歌的新式书写了古代神话人物及故事。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尧舜禹等人物和故事在作者笔下得到了重新阐释和解读。
中国古代神话大都是带有强烈、极端感情色彩的非逻辑、超现实的表达,那真是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按说随着人们对于世间规律逐步深入细微的认识,神话早该消失了。然,这些最初只是口头相传的故事,穿越了漫长岁月,一直飘到了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是魅力无穷。在神话
幻想与科学规律这两个看似相距甚远且互为极端的时空世界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袁珂先生说:“神话的翅膀所翱翔的地方,却每每成了科学上创造发明的先声。”人类登月计划早已成功,而嫦娥奔月的艺术形象却必定仍然会长久地流传下去,这或许正是神话的神奇魅力所在。
中国的“神话”一词,其实是上世纪初从西方漂洋输入而来,在先秦和汉之后的各类古书中就没有神话一词,自然也就没有神话的概念。故而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在他的代表作 《中国神话传说》 一书中,是引用外国作家、学者的观点,来回答什么是神话这个命题的。然而,我们散见于
众多门类书籍中的“神怪”与“神异”故事或传说恰恰或多或少地包含着神话的核心要素。中国神话绝非乏善可陈,而是丰富多彩,其中的古代神话更是惊天地泣鬼神,魅力永恒。当代学者吴剑文对中国神话有一段形象通俗的说法:“上古初民,往往把远古祖先描述为天神,把上古族长美化为英雄。
如果把他们放回时间河流的各自位置,就是一部文明的历史;如果把不同时间的祖先们放置于共时性的同一空间之中,就形成了神话的世界。”
每欣赏中国古代神话这片星空的时候,悠远的时空感油然而生且令人敬畏。神话的星空比自然的星空更贴近我们,因为那里仿佛悬浮着人类自身的倒影。在那些复杂的喜剧抑或悲剧之中,似乎总能看到我们历史演变的影子。人性之中的七情六欲,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隐秘,在神话故事里居然都有生动反映,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可以说凝聚了人性核心的内涵。
从全球角度看,文明古国丰富的神话就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源头。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一样,有着丰富、动人、易记的古代神话流传下来,但不像印度、希腊神话那样完整、系统地记载于史籍。神话来自民间,又经历朝历代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而不停地整理、删改,甚至好多内容与初创相比面目全非。但正如英国神话学专家维罗妮卡·艾恩斯女士在她《神话的历史》一书中所道出的一个普遍规律:“尽管神话的内容可以根据新社会的需要来修改,但故事的核心却始终不变。”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认为,中国神话故事表现的文化核心只有两个字:抗争!这正是中华民族的特征。或许,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文明数千年连绵不绝的遗传基因密码。
盘古之醒 / 1
雷神之子伏羲 / 5
女娲补天 / 11
取火者燧人氏 / 17
廪君与女神 / 20
冷血颛顼 / 28
天帝之子灶神 / 32
彭祖的秘密 / 35
水神共工 / 38
炎帝神农 / 42
精卫填海 / 46
智慧黄帝 / 49
战神蚩尤 / 53
文祖苍颉 / 57
逐日夸父 / 64
巨人刑天 / 69
蚕神马头娘 / 73
布衣国君尧 / 81
仁者重华 / 87
羿射九日 / 97
寂寞嫦娥 / 102
盗息壤者鲧 / 107
虬龙大禹 / 113
春神句芒 / 121
青铜神树 / 123
后记 / 129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