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研究
0.00     定价 ¥ 6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09645789
  • 作      者:
    曾蓉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曾蓉,女,1976年10月出生,白族,湖南吉酋市人,硕士研究生,吉首大学军事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研究、军事理论教学研究、高校德育研究、《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研究。公开发表国防教育论文22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2篇;出版专著(独著)1部,主编教材3部,参编专著4部。全国军事教学授课竞赛兰等奖获得者,获湖南省受欢迎军事课教师荣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更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驱动源,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要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发展的问题及瓶颈,确定遵循乡村旅游规划的重点,在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注重独具乡土特色景观的营造,通过创意设计,将乡村中的本土资源转变成乡村中独具特色的景观,形成不同于城市的乡土景观体系,科学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尤为重要的是,乡村旅游规划要始终遵循“居游共享”的理念,在乡村公共设施规划中,同时满足游客和居民的需求,并注重与乡村整体环境协调。与此同时,紧紧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过程中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确保贫困地区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其脱贫致富。因而,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及优化措施进行深度研讨十分有必要,以此提出更为有效的策略,使乡村旅游扶贫效益辐射到更大范围的乡村贫困群体,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顺利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基于以上背景,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研究》就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进行探讨。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研究》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就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总体要求等情况进行具体论述,为后文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从乡村旅游扶贫基础理论人手进行分析,就乡村旅游扶贫基础概念、乡村旅游扶贫内涵、乡村旅游扶贫基础理论等概念性要素进行解读;第三章基于国外视域下分析乡村旅游扶贫的启示,并结合国内旅游扶贫实施效果及困境,进一步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第四章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对乡村旅游扶贫机制、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链开发方案以及乡村旅游扶贫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第五章结合我国当今乡村扶贫优秀案例——湖北恩施、西藏林芝、湖北英山、大理石龙等,分别就当地乡村旅游现状及具体方案进行细致分析,进一步为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提出参考;第六章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就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措施进行探究,提出优化路径。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研究》本着实用性与可行性的原则,很大限度地满足乡村振兴、乡村精准扶贫及乡村旅游扶贫等内容研究人员开展相关实践的需要,与此同时,更希望能够供研究乡村振兴及旅游扶贫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参考,帮助其进一步促进自我专业知识的完善。
展开
精彩书摘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研究》:
  五、其他相关理论
  (一)内生式发展理论
  内生式发展是指以区域内的资源、技术、产业和文化为基础创新动力,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的模式。内生式发展模式重点关注地方自我发展能力、保护自然环境和独特地方人文环境能力等。其主要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在内部发展的基础上,以农村实际情况发展为重点,增强农村自我发展的能力。要特别注意农村发展,逐步摆脱当地居民过度依赖外部资本的情况,使当地农村群众回归到自主发展的状态。只有乡村地区具备自主发展潜力,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消除贫穷的最终目标。
  (2)加强贫困地区内生式发展能力的措施,还应当体现在以当地人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在这方面,贫困地区开发者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以当地人为主导,不能完全依赖外来资金投入方,贫困地区扶贫队伍建设要始终以当地人民为中心发展,使其能够充分实现内生式发展。
  (3)为确保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当地居民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必须建立有效的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当前,我国最为广泛的基础组织以村委会为代表,但效率低下,不能广泛代表人民群众的意见。因此,具体到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如浙江很多发展乡村旅游的村落就发展起了自己的乡村旅游合作社,以此为载体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更有效开展业务。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正是基于内生式发展理念而推出的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举措。
  (4)使农村社区贫困人口带动自身发展,培养贫困地区和贫困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农村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能忽视乡村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的培养。在多方力量参与贫困社区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必须从内部尊重农村文化,尊重当地贫困人口,善待贫困人口,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平等和尊重,才能进一步积极引导他们创建农村文化,不能改变村庄和村民的生活方式,不能把具有独特地方特色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传统古村落改造成“统一模板”。而在实际进行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当地的贫困人口可能没有意识到当地民居、传统民俗及传统文化等的价值。所以,在扶贫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意识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当地古民居的价值,在当地文化中树立自我意识、自信心和自豪感。除此之外,由于交通偏僻,一些古村落居民长期贫困,也可能使他们失去文化自信,乡村扶贫人员要帮助和引导他们重建文化信心,使他们认识到,在后工业文明时代和新生态文明时代,当地文化资源本身是宝贵的财富、是稀缺的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利用,绿水青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进而,在后期的文化旅游扶贫项目开展过程中,在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资源,传承当地传统文化。
  (二)社区参与理论
  社区参与顾名思义就是以社区居民为主,参与社区开发、建设、发展的理论。这一理论是100多年前由美国社会学家F.法林顿提出的,经由联合国出版的《社区发展与经济发展》(1960)一书而广为人知。激发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感,使贫困居民在乡村旅游扶贫中积极承担起服务工作,是我国乡村旅游扶贫建设的重要内容,唯有如此才能把贫困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社区参与并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个过程,一种正面、积极的表达形式,一种实现权益的有效行为。社区中的人们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有责任也有义务揭示问题、表达需求,评估资源并最终解决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背景及内涵分析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时代背景
第二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第二章 乡村旅游扶贫基础理论
第一节 乡村旅游扶贫的概念解读
第二节 乡村旅游扶贫的内涵、意义及影响
第三节 乡村旅游扶贫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基于国内外视域下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历程及实践研究
第一节 国内外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国内外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类型及方式
第三节 国外视域下乡村旅游扶贫实践经验分析
第四节 国内视域下乡村旅游扶贫困境及出路分析

第四章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扶贫策略探究
第一节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机制分析
第二节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链开发方案分析
第三节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方式选择

第五章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扶贫案例分析
第一节 湖北恩施州:精准扶贫注重效益
第二节 西藏林芝市:积聚力量多方扶贫
第三节 湖北英山县: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第四节 大理石龙村:更新观念落实行动

第六章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究
第一节 乡村旅游扶贫效应及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分析
第三节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探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