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二辑)》: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演进的主要特点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掀开了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帷幕,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40年来,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治性与人民性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开放性与斗争性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推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指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开辟理论新境界。
(一)理论与实践统一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度推进发生着深刻变化。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深刻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引发全党、全国上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极“左”思想的束缚,从指导思想上实现了拨乱反正,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代。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新的实践也必然孕育新的理论,同时,决定中国历史发展命运的改革开放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以来,时代风云变迁,实践不断深化,党的理论也与时俱进,积极回应时代发展新诉求。40年的改革开放,我党在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着根本的指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也进行着理论与实践的探究。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探索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演进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一方面,实践是理论之母,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建设为实践发展提供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南。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主动回应时代发展主题,着力理论创新,为解决改革开放实践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不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演进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政治性与人民性统一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思想的历史,岂不是证明,精神生产是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改造的吗?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鲜明阶级立场和人民立场相统一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不渝的政治使命,也贯穿于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演进发展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改造,再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即是政治性,根本来说也就是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两者有机统一。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鲜明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政治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依托着政治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不分离。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只有坚持政治性原则,才能有正确的方向,不偏离主航道,不犯颠覆性错误;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工作只有坚持人民性原则,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力源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意识形态建设只有坚持人民性,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