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喜剧性矛盾:结构形态与精神特质
0.00     定价 ¥ 7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20348942
  • 作      者:
    修倜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修倜,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辅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湖北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文艺学、影视学、喜剧美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并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论著《文学奥秘探胜》、《电影媒介与艺术论》(合著)、《喜剧性自由与悖论性生存》。主编《影视艺术教程》,参撰《文学原理》、《文学理论》等八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第六届湖北省文艺论文一等奖、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喜剧性矛盾:结构形态与精神特质》聚焦于喜剧性矛盾,从形式特征与精神蕴涵统一的角度把握喜剧性的特征与精髓。首先通过对世界“六大喜剧理论模式”的辨析确立研究的理论基点,进而阐明人类喜剧意识发展进程中审美主体对喜剧性矛盾的积极建构作用,论述喜剧性矛盾的基本特性,揭示喜剧性矛盾的结构形态及其发展变异,剖析现当代艺术中的黑色幽默和戏仿,阐发喜剧性矛盾在其“双重背反性”的形式结构中蕴含的以自由为核心的哲学美学内涵。全书的阐释和论证层层推进,既有新人耳目的理论创见,又有生动幽默的个案分析,是一部见解独到的理论著述。
展开
精彩书摘
  《喜剧性矛盾:结构形态与精神特质》:
  结合具体影片来看,中国当代影视喜剧中,由戏仿所构成的背反性矛盾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戏仿文本内并存的“两套代码”之间的背反性矛盾。所谓两套代码,“即作为滑稽模仿对象的本文的代码和进行滑稽模仿者的代码”,它们“同时在场,就有两种意义”。由于戏仿对源文本进行了一番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式的“转换”,所以由此“派生”出来的文本既带有源文本代码的痕迹,又显露出模仿者代码迥异于源文本的个性特征,于是这两套代码所显示的两种意义之间,便构成了某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背反性矛盾。如堪称戏仿经典的港片《大话西游》,其中的唐僧师徒、牛魔王、白骨精、蜘蛛精等,都分明是源文本所设定的形象代码,他们的身份依旧,但性格行为、目的追求、相互关系等,却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转换”:观音指责悟空不好好去西天取经,反而与牛魔王串通起来要吃自己的师傅。为收服这个大逆不道的狂徒,观音直追了他三天三夜;悟空却反过来说,自己因观音是女人才不杀她。唐僧开口便称观音为姐姐,而且极为哕嗦,满口尽是吃葡萄吐不吐葡萄皮之类喋喋不休、言不及义的废话,悟空因此不胜其烦、无法忍受,恨不得手起刀落,杀了他讨个清静。这里,唐僧与悟空名为师徒,却实在不像师徒(似是而非)。而换个角度来看,尽管他们的师徒关系另类,却仍然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师徒(似非而是)。所以当观音指责悟空时,唐僧毫不领情地批评观音姐姐不对,还质问道:“悟空他要吃我只不过是一个构思,还没有成为事实,他又何罪之有?”其袒护爱徒之心溢于言表。随之他又体察到,金刚圈的尺寸太差,前重后轻左宽右窄,戴上不舒服会失眠,因而想尽快找个手工精美、价格公道的铁匠,再为悟空定制一个,真可谓体贴入微之至。最后他情愿一命赔一命,以自己的死来感化悟空,其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实属难能可贵,但同时也是迂腐可笑的。这里,模仿与被模仿的两套代码截然不同,但又共存于同一个文本之内,两种意义相互缠绕,难解难分;同时,这种颇为另类的师徒关系(客体对象)显然迥异于观众(接受主体)习以为常的传统师徒关系,因此,二者越是背反、另类,对观众的心理冲击力就越大,笑的反弹也就越强。
  二是戏仿人物自身的背反性矛盾。《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的形象,就充满了这种自我拆解的背反性:至尊宝名为耀武扬威的山贼头领,其实胆小如鼠,动辄便吓成了两眼不听使唤的斗鸡眼;他带着一帮草裙打扮的喽哕去偷袭对手,却不知二当家的早已当了内奸;他自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引火烧身,大败而逃;他乔装打扮成风流书生,看上去衣冠楚楚,而镜头下摇,赫然在目的却是他腿上的黑膏药;他把胡子粘在脸上故作威猛状,自以为情场得意时,却突然发现,眼前的美女竟现形为照妖镜中狰狞可怖的白骨精……至尊宝的名实相乖、外强中干,盲目追求而事与愿违,聪明反被聪明误,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人误打自己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如此等等,这类外表与内质、目的与行为、动机与效果的矛盾,都因其包含着某种自我拆解的因素而构成背反。这本是早已常见的喜剧手法,戏仿则更为夸张地将这种矛盾的背反性凸显出来,例如,至尊宝倒立爬行望风而逃之神速,为求生匍匐下跪全然不顾男儿膝下有黄金的狼狈相,一帮山贼反串的草裙舞,一顿暴打治好了至尊宝七伤拳后遗症的反效果,以及紫霞与猪八戒、香香与沙僧互换躯体等,这些恣意戏谑的无厘头表演,借助于极具感性魅力的视听表现手段,造成了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
  ……
展开
目录
导言 喜剧性研究的理论困境与突围
第一章 喜剧性矛盾与六大喜剧理论模式
一 喜剧性矛盾与“喜剧客体的否定特征论”
二 喜剧性矛盾与“退化论”
三 喜剧性矛盾与“对比论”
四 喜剧性矛盾与“不和谐论”
五 喜剧性矛盾与“偏离常规论”
六 喜剧性矛盾与“混合主题论”

第二章 喜剧性矛盾与喜剧意识
一 喜剧意识的萌生与喜剧性矛盾的发现
二 喜剧意识的发展深化与喜剧性矛盾的建构

第三章 喜剧性矛盾的基本特性
一 矛盾构成的“双重背反性”
二 不合逻辑的“悖论性”
三 引发多元思考的“解构性”

第四章 喜剧性矛盾的结构形态与发展变异
一 由“假象与本质背反”到“自我与本我的背反”
二 由“自我言行背反”到“灵与肉的背反”
三 由“行为与目的背反”到“悖论性的生存”
四 由“效果与动机背反”到“历史的嘲讽”
五 由“能指与所指背反”到能指的“嬉戏”与所指的“延迟与播撒”

第五章 喜剧性矛盾的当代形态
一 “黑色幽默”与“悖论”
二 中国当代影视喜剧中的“黑色幽默”
三 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风格类别与叙事特征
四 “戏仿”与喜剧性矛盾
五 中国当代影视喜剧中的“戏仿”

第六章 喜剧性矛盾的精神特质
一 喜剧的精神本体是自由
二 喜剧性自由的特定内涵

结语 关于喜剧性研究的思考
附录 论喜剧性格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