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学与绘画美学:对话与融合》:
人类文化从视觉认知的角度,可分为文本文化和图像文化两大类。图像是人类模仿现实和再现自然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文本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更准确、更系统地传达思想和沟通感情而创造的一种符号系统。一般来说,文学是以语言和文字符号为表达手段,而绘画则是用笔、墨、颜料等物质材料来创造可视形象,前者具有形象的间接性和描绘的自由性等特点,后者则讲究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等。画家常取材于文学的世界,某些语言符号也常出现在视觉艺术作品的画面空间中,而造型艺术也为文学形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两者之间由此产生了一股张力。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辩证关系贯穿古今,当今视觉文化和图像技术飞速发展,更是引起作家和读者们对图文关系的高度重视。
在西方艺术史与思想史纵横交错的历程中,从中世纪到今天,法国文学与绘画艺术有着不计其数的交汇之处,这两个领域在历史上经常面临着同样的美学问题、社会背景和时代风尚,并在相同的文化资源里寻求着类似的答案,拥有共通的思想动机和审美意识。从主题角度来看,圣经故事、神话传说、寓言典故、历史事件和文化模式造就了文学与绘画共同的创作原型和精神内涵。从虚构角度来看,文学与绘画作品中的肖像刻画、景致描绘、场景布局等手法体现了两者相近的美学理念和再现技巧。从文本角度来看,可读与可视的关系日益密切,文本的空间化、视觉化可以预先构建读者的视角、感觉和想象,被艺术化的文字符号是语词意义创造的催化剂。
视觉艺术和图像修辞为法国文学注入了别样的审美意味和艺术激情,更为法国文学的创作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绘画艺术启发着文学文本的时空形式,法国作家的文学建构也不断开拓着对视觉美学的理解、思考和实践。本论著的主要内容为梳理绘画艺术对法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和渗透,重点探讨中世纪至二十世纪的法国文学建构史(小说为主,诗歌、戏剧为辅)与欧洲艺术发展史(绘画艺术为主,摄影、电影为辅)之间的共通区域和美学共鸣,阐述经典作家们的跨艺术思考及其文学作品对绘画美学手法的借鉴,并适当植入东方诗画艺术的空间元素及表达意向,兼论法国作家的东方美学观,借此发掘法国文学史与绘画史的多重关系与共同规律。在理论援引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本书将在文学文本与绘画艺术之间建立一种比较、对话、互证和互释的研究,从而总结法国文学与绘画美学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的发展历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