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文学艺术笔谈
0.00     定价 ¥ 50.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01459834
  • 作      者:
    曹大良
  • 出 版 社 :
    群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曹大良,男,回族,笔名羊坊、阿良,1939年12月出生于天津市,中共党员、教授(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学者。主要涉猎于文艺学、文体.写作学、文秘学、思维学与文化学领域,铅字成果近百万字。1984年9月至2006年7月,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执教,其间还曾担任全国高教自考命题教师、公安部金盾文化工程评委、公安部报刊审读员、《人民公安报》特约评论员和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等兼职。其后以自由文化人身份开始了以“讲与写”为主打的文化养老。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学艺术笔谈》内容是笔者多年来在讲授与研究古典文学、现代文艺学和参与文艺界相关文化学术活动中写发的部分铅字成果,其中还包括笔者近年来从容笔耕的新作。全书共有3辑42篇,外加附件2篇。其中第一辑14篇,乃笔者对几个主攻课题的研习成果与心得,比如《古典公案文学史话》《明清公案戏初探》《小小说及其创作》;第二辑27篇,内容较为驳杂,既有对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作家作品的评论,比如《率真与醇美的统一》《鲁迅杂文例话》《甘心酿别人的酒》等,也有现当代的影评和书评,比如《(红高粱)艺术点评》《海难与爱情的巧妙缀合》《悬念、推理与科普的有机融合》等。还需说明一点,即以上两辑内有些文章的内容正是对近年来文学艺术动态走势的审视与思辨。第三辑乃是一个长篇,即笔者多年在授课基础上撰写的《现代文艺学讲授纲要》,其中不乏对名家名作的简要分析,对古今中外不少经典论断的引录。两个附件,一篇是关于文艺评论写作的知识短文,另一篇则是笔者主要著述。
  鉴于此,相信《文学艺术笔谈》对广大中青年文化读者丰富文艺知识、开阔人文视野、提高审美鉴赏力等将大有裨益;同时对扫清当前文艺界的某些污垢,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与欣赏的良性实践也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由于内容庞杂,时间跨度大,此次出版虽然注意了文章的排列和文字的修润,但个别纰漏在所难免,还望读者包涵与指正。
  最后请领会以下三段语录——
  “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马克思)
  “文艺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
  “我一生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儿学到的东西比从高斯那儿得到的多得多。”(爱因斯坦)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学艺术笔谈》:
  (二)培养想象力与联想力
  想象力、联想力是文艺创作所必需的,读写小小说似乎更离不开这两功。对于写作来说,在充分积累素材与感受的基础上,只有超凡的想象力才能透过大理石看到“维纳斯”,看着“火花”,想着“雷管”(借用迪·勃兰戈尔的比喻),从而构思出一篇以微见著、妙趣横生的小小说文本来。比如前文所讲的《超越时空》,其实小人重利、言必金钱的劣迹大家早已十分熟悉,而随着科技的发达;“星际往来”正在逐渐成为事实,如此晋川同志便运用了想象力把本不相关的两个事物“缀合一处”,虚构出一个“守财奴”销毁时间超越器的故事。读罢文本不仅进一步内视了自私小人的丑恶灵魂,同时还引发出诸多的反思与联想。
  至于读好一篇小小说,亦需要相当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因为砍掉的“事实”要你补足,尺幅后的“千里”要你“远瞩”“微言”内的“大义”要你凭借生活经验得以“悟出”.,待到补足了、远瞩了、悟出了之后,便能顺理成章地分析评判出一篇小小说的哲理内涵和情感底色。同学们平时自己读过一篇小小说后似乎不知其妙,不知何意——等到看过“评论”文字之后才恍然大悟,正说明有些同学还欠缺源于想象力的二度创造能力。想象力从何而来?除一定的天赋外,全靠生活实践的营养与锤炼——这个已超出本话题,故不再赘述。
  (三)作者要依意命文,读者应沿文探意
  这里讲的是一个有关艺术创作与欣赏的辩证过程,对此,且从两个方面分解一下其操作的具体情形。
  作者之依文意拟文本,也就是说,在构思时着重考虑好三个环节:
  1.炼好“文意”,给未来文本一个“灵魂”。
  文以意为主,其自古而然概莫能外。因此,欲成就一篇像样的小小说(如前文所举几篇)在动笔前必须先考虑好一个贯穿渗透于文本上的既单一又深刻的主题。有了主题取向便可卓有成效地启动构思工程,围绕主题“标的”进行用料、取法、定调等一系列设计;有了主题取向,将来的文本才能给读者们一定的心灵震撼而不会停止在一两分钟的“小憩”上。
  2.文本内容和文本类型上的酌定。
  古人讲“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小小说的作者在确定主题取向之后,紧接着就要考虑将借助怎样的文本内容支撑或日表现主题:是逻辑性故事还是荒诞性故事,是影视镜头还是戏剧冲突,是哲理寓言还是讽刺笑话等。
  3.用料与剪裁上的匠心。
  前文讲过小小说是浓缩性的文学样式,它讲究用料上的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所以在确定了文本内容“A”后还必须进一步根据文意和读者之需进行一番剪裁砍删之功。该详者详、该略者略、该删者删,最后上升文本上的“A”便不再是“原模原样”的“A”,而成了重点更突出、体积更玲珑的“A”。只有如此,不仅篇幅大大压缩了,而且还能给读者的“想象”(补充猜测之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
  除以上三个环节外,作为文本有机组成部分的标题、修辞等自然亦可在“意”的统领下,认真掂量一番。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论文与随笔
古典公案文学史话
当代法治文学之我见
元明清戏曲纵横谈
明清公案戏初探
小小说及其创作
从公安文学的边缘性谈开去
公安纪实作品初探
公安文学一见
关于侦探小说
走近京剧
京剧审美鳞爪
话说京剧科班富连成
宗师伯乐萧长华
关于看电影

第二辑 作家作品评论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简评周瑜之举荐信笺
一篇胜似檄文的骂词
神来之笔《鹦鹉赋》
书法魁首文亦佳
——王羲之及其《兰亭集序》
率真与醇美的统一
——陶渊明诗文创作述评
贤士笔下有佳篇
——古代讽刺小品文《吴士》简析
鲁迅杂文例话
朱自清及其《背影》
她为抗击日寇呼喊到最后
——为抗战作家萧红点赞
甘心酿别人的酒
——《一朵野花》及诗人陈梦家
追忆查大侠
简评短篇小说《雪山和人》
盛满别样的诗意
——中篇小说《正队长副队长》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一评长篇小说《天平谣》

第三辑 现代文艺学讲授纲要
绪论
上篇文艺本论
下篇载体分论


文艺评论及其写作
笔者主要著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