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文学》告诉你,为什么动漫比“纯文学”更吸引年轻人。
《拷问文学》:将“民国大师”们请下神坛,从留学背景入手,指出他们的优点、缺点。
《拷问文学》:是对近百年“小说热”的反思。
《拷问文学》:是民国秘史,也是第一本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文学批评。
《拷问文学》: 打破学术分科的局限,告诉你文学对政治、经济的真实影响。
《拷问文学》: 打破文本、设计各自为政的出版业传统。从排版到装帧,都由作者主导。
《拷问文学》: 在国内率先使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版式、字体进行排印。
《拷问文学》: 是作家、画家的合作品。作者参与了8幅原创插画的构思。
1929年,黄浦江北岸的景云里,聚集着一群留学生。
有日本回来的,有启程去德国的,还有在商务印书馆的资料室自己“留学”的。
有只写小说的,也有坚决不写小说的:
中国作家,该学在西方“地位甚高”的小说,还是尼采式的短章?
他们的彷徨,将决定一百年的中国文学!
看完《拷问文学》,你会知道:
作家的责任,和学者有何不同?
文学史竟是科学家发明的
昂山素季和钱钟书,为什么不喜欢牛津?
“茅盾是张五常式的小说家”
短视频是谁的威胁?
修辞为什么教不会?
怪盗基德与通奏低音
拉丁文的陷阱
致读者
卷一 德国、日本还是希腊?
论赞:自由的学制 | 法国大革命 | 印欧语的神话
美术史 | 本科-博士的布局 | 钱钟书 | 哲学与政治
卷二 怎么又是小说?
论赞:文学的科学 | 学者与作家 | 现实与礼仪
长篇的利润 | 人道主义的政治 | 虚构与逃亡
卷三 文学的语言存在么?
论赞:经济与写作 | 大学的公共图书馆 | 吕思勉
修辞与创作 | 逻辑与编程 | 莎翁四重奏 | 文学的译名
卷四 作家的合作者在哪儿?
论赞:戏剧与话剧 | 现实的理想 | 短视频
日本方案 | 就业与自治 | 创新的局限
文创政策的启示
有用的书目 •译名
插画指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
“有才、有学、有识”——钱厚生,上海商务印书馆前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