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利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资料,在历史语境下探索了早期中国的文体形态的产生与发展。书中提出不少一新耳目的见解,可爲文学、文献学、史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路向。
“文体”作爲一个极具民族性的概念,主要是在魏晋时期兴起的,但在此之前中国的文体形态及观念业已经过长期的孕育与演进。本书力图兼顾文体形态与文体观念、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典籍与文书、传统经典与黄老方术、文本与物质性、文本与仪式性、大传统与小传统、文体与历史语境,从而勾勒出中国古代文体的生成与早期发展的历程,以期呈现中国文学的传统所在。
目 録
绪论 3
第一章 “文”“体”之间——中国古代文体学基本概念的界説与证释 19
第一节 天地之心:“文”字的构形与人文取向 19
第二节 由虚而实:“文”的词义嬗变 24
第三节 “文”“体”的联姻:从“体”到“文体” 32
第二章 文章之宅宇——早期文字与文体的交互关系 39
第一节 文字与文体 39
第二节 契文之体 45
第三节 铭文之体 51
第三章 五经、巫祝抑或王官——三种文体生成论 59
第一节 “文章原出五经”论 59
第二节 “文学出於巫祝之官”论 67
第三节 “文体出於王官”论 72
第四章 作爲“文”的礼——文体生成与分化的背景 76
第一节 “制礼作乐”的意义 76
第二节 “巫”“礼”之辨 82
第三节 王官司职与文体的萌兴及分化 86
第五章 “诗”“书”“祝”——王官时代文体三系説 91
第一节 作兹祝诵:“诗”系文体 91
第二节 王言之大:“书”系文体 97
第三节 祝史陈信:“祝”系文体 107
第六章 至战国而後世之文体备——东周之世的文体突破 113
第一节 “诗亡然後《春秋》作”与经典化 113
第二节 重审“至战国而後世之文体备” 121
第三节 文体的突破 125
第七章 黄老与方术——东周以降的思想新变及其文体史意义 131
第一节 黄老与辞赋 131
第二节 “小説”探源 143
第三节 巫祝之辞与方术 154
第八章 秦世之文——出土文献所揭示的秦代文体 161
第一节 “秦世不文”的再检视 161
第二节 从“书同文”到“文同体” 170
第三节 官文书文体备於秦世 179
第九章 至东汉而大备——中国古代文体框架的确立 189
第一节 沿承与革新 190
第二节 文本与文体的固化 201
第三节 文体论的自觉 206
结论 218
主要参考文献 220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