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常熟 青史谁书: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人物纪实》:
看病有优惠。社区医疗服务站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每年免费为村民提供一次健康体检,并为鳏寡独居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家庭病床访视服务和康复指导服务。村民有什么病痛,医务人员随喊随到。农民合作医疗保险除市、镇资助外,个人分担部分全部由村集体补助缴纳。农民看病除享受合作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报销外,个人承担部分村里补助50%至60%,大大减轻了村民的医疗负担。
50多年来培育核心价值,让蒋巷沐浴文明新风
做好任何事情,都得靠人。没有富脑袋,鼓起的口袋也会瘪下去;没有一代代新农民,再多的积累迟早也会被耗光。蒋巷在发展历程中,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乡土文化,以现代文明培育乡风文明,努力建设和谐文明的精神家园。
用蒋巷精神激励人。蒋巷村发展的背后,有一种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这就是以“率先争先”为核心内涵的蒋巷精神。蒋巷人坚信“富不是天生,穷不会生根”,以“率先争先”激励创业斗志,以“团结拼搏、务实创新”营造创业氛围,遭遇挫折、绝不放弃,经受风雨、意志弥坚,历经艰难、勇往直前,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把蒋巷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方乐土。财富有价、精神无价,蒋巷精神激励和引领蒋巷人不断开拓新境界、创造新业绩,成为蒋巷村的兴业之宝、繁荣之基。
用先进文化发展人。多年来,蒋巷村把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程的“重头戏”来抓,推动先进文化在农村广泛传播。1997年,村里成立了“农民读书协会”。2000年,村里全面发动家庭参与读书学习活动,要求基本理论深学、科学知识精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文明知识多学,做到人人是学习之人,家家是学习之所。村里自办广播电视信息窗栏目,图书馆每天免费开放,每年向村民家庭赠阅《苏州日报》等“四报二刊”,鼓励村民撰写读书笔记。蒋巷村每年开展“读书学习先进家庭”评选活动,表彰学习型家庭180户左右,发放奖金30多万元。学习型家庭成为蒋巷人提升素质的重要载体和自觉学习的终身学校。
用现代文明提升人。蒋巷村成立了“文明村民学校”,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村民”等系列文明创评活动;根据蒋巷实际,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具体化,倡导“三守”“六爱”,即“守法、守约、守信誉”,“爱党、爱国、爱蒋巷,爱亲、爱友、爱自己”;开展“崇尚文明、告别陋习”“清洁庭院、清洁河道、清洁村庄”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形成文明新时尚。村民都说,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多一张书桌、少一张牌桌,多看些名角、少了些口角。
村子是个小社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办不成事。2018年,蒋巷村第5次修订《村规民约》及奖惩制度,印发每家每户。蒋巷村积极推进法治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开设法律讲堂,建设法治公园,一步一步推动农村治理法治化。蒋巷实现20多年无上访集访、无封建迷信、无黄赌毒现象,成为一个安定祥和、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50多年来坚守党员本色,让蒋巷精神代代相传
“入党不是入股,当干部不是当老板。既然选择了当村干部,就要做到尽心、尽职、尽责,站得直、坐得端、行得正。”常德盛说,村里是个熟人社会,要把事情做好,最根本的是办事公道。
从担任村支书以来,常德盛就给自己规定“三不原则”:不吃请、不受礼、不徇私。后来,他又立下“三不规矩”:不拿最高工资、不拿最高奖金、不住最好房子。50多年来,他少拿了130多万元的岗位报酬;兼任集团董事长时,从未拿一分钱,几百万元的绩效奖励分文未取;企业改制时,数千万元的股份全部留给了全体村民。有人说他傻,个人利益都不要。他说,他不是什么都不要,他要的是对蒋巷精神的坚守和传承,要的是村民都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