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学”肇自隋唐,复兴于有清,其间虽有浮沉,然一直延绵不绝。盛唐文化高潮、宋代文化的高度发达以及清代乾嘉文化的鼎盛,可以说都与《文选》的传播、整理与研究密切相关。二十世纪以来,受益于全球一体化、学术交流与研究日益国际化的时代氛围,《文选》研究逐渐又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与文献研究中颇为兴旺且成就卓然的领域之一。港台地区及海外也都兴起了“文选学”研究的热潮,如台湾地区出版的《选学丛刊》,东邻日本九州大学《文选》学史研究会编印的《文选研究论著目录》等。《文选集注》的发现,人们始知唐人《文选》注释除李善注及五臣注行世外,尚有《文选钞》、《文选音决》和陆善经注存世、传播。《钞》、《音决》与陆善经注,我国典籍、书目一无著录、引用,亦无传世之本,亡佚已久,藉《文选集注》而部分留存。这些佚注佚说都是名副其实的稀世文献,价值很高。不仅有助于对《文选》的理解,也为认识唐代的治《选》面貌、注释风气打开了门径,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于隋唐时期《文选》注释学的认识和了解。唐钞本《文选集注》作为古钞善本,加以详细研究利用,是嘉惠学林的一件善事,很多疑案,可依此而决。
《文选集注》是一部关于《文选》注释的集成式著作,依次援引有李善注、《文选钞》、《文选音决》、五家注(又称五臣注,先记五家音注,再记其疏解)和陆善经注等众家唐人注解,而殿以纂集者据唐本所作的校语(遍检《文选集注》残卷,存“今案”凡504条),主要是标明诸家注本正文与《文选集注》所参据的李善注底本的异文,或交待各家注本的篇次编排、亡佚情况,偶有编者自己所作的考辨和识断,足以发唐宋以来“选学”之秘。本书即对上述文献做了条分缕析的详细研究。从宏观(历史的脉络)和微观(文本的解读)两个方面,力求对《文选集注》及其所汇录的诸家唐人注解(如李善注、《钞》、《音决》、五家注和陆善经注)作出客观、科学、完善的研究与评价。特别是对《文选集注》编纂体例、编者案语、李善注“增注”来源、集注本所参据李善注本与宋刻李善注单行本之间的关系、《文选集注》所汇录《钞》之底本来源、《钞》注释体例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皆力求有所新见,发前人所未发。是治《文选》者必备之书。
《中州问学丛刊》总序………………………………… 刘志伟 001
引 言…………………………………………………………… 001
第一章 《文选集注》研究概述………………………………… 001
第一节 《文选集注》的发现与辑印……………………… 003
第二节 《文选集注》研究概况…………………………… 014
第二章 《文选集注》之李善注研究…………………………… 040
第一节 李善注文本流变………………………………… 043
第二节 李善注增注考…………………………………… 055
第三节 《文选集注》李善注与宋刻李善注单行本之
关系……………………………………………… 083
第四节 集注本的版本校勘价值………………………… 100
第三章 《文选集注》之《钞》与《音决》研究…………………… 121
第一节 《钞》与《音决》撰者考…………………………… 125
第二节 《钞》的特色和价值……………………………… 150
第三节 《钞》注例管窥…………………………………… 173
第四节 《音决》述略……………………………………… 194
第四章 《文选集注》之五家注研究…………………………… 213
第一节 五家注之再评价………………………………… 215
第二节 集注本与刻本五家署名淆乱现象之考察……… 233
第五章 《文选集注》之陆善经注研究………………………… 263
第一节 陆善经注非其原貌考…………………………… 265
第二节 陆善经注的性质和价值………………………… 271
第六章 《文选集注》之编纂研究……………………………… 284
第一节 《文选集注》的编纂体例………………………… 286
第二节 《文选集注》的编者案语………………………… 304
余 论…………………………………………………………… 367
参考文献………………………………………………………… 371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