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唐诗解读 人大国学院教授带您读唐诗
0.00     定价 ¥ 5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31744269
  • 作      者:
    诸葛忆兵
  • 出 版 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诸葛忆兵力作!

品说诗词之风情与况味,通观历史之细节与大局——王兆鹏

“橫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维视角,读解诗词的艺术魅力,品味诗人的情感世界——沈松勤

词心与史才齐飞,学养共诗情一色——张剑


展开
作者简介

诸葛忆兵,男,1959年6月25日生,浙江省温州市人,文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至1984年,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一中学任教。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201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曾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出版《宋代宰辅制度研究》《徽宗词坛研究》《宋代文史考论》《范仲淹研究》《多维视野下的宋代文学》《宋代科举资料长编》等专著多部。现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欧阳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

展开
内容介绍
  唐代以来,唐诗选本众多。唐人选唐诗,必然会受到时间的限制、选录范围的限定。后人选唐诗,则根据不同的目的,各有所好,或注重诗歌内容,或突出诗歌风格,或偏好诗歌的某种形式,甚至还会受到时代观念的影响。即使为通俗阅读所编选的流传广泛的《唐诗三百首》,也同样受到专制观念意识的限制。
  《唐诗解读 人大国学院教授带您读唐诗》在众多选本之后推出这版《唐诗解读》,力图不拘题材内容、不限风格流派,尽量涉及唐诗创作的方方面面。诗歌注释力求精简,诗歌解读力求综合前人所见且能推陈出新。读者一册在手,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展开
精彩书摘

王 绩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县)人。隋代著名学者王通的弟弟。隋大业四年(608)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不愿在朝为官,求为六合丞,以嗜酒弹劾而去。归家隐居,率奴婢种黍酿酒,或乘牛过酒肆,留数日不返。唐初, 待诏门下省,以疾罢。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酿酒,求为丞。再弃官去, 述焦革酒法为经。饮酒五斗不乱,著《五斗先生传》,又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存诗五十余首。



野 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1]?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


【注释】

[1]东皋:王绩故乡隐居处所。徙倚:徘徊低回。

[2]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殷商,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 采薇为食,作歌唱之说:“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后以此典故表示避世隐居。





00

 

【解读】

生活于隋末动乱之年代,诗人只求淡远尘世,明哲保身,从田野隐逸生活中寻求乐趣。傍晚眺望,所见是一片夕阳下的景色。“徙倚欲何依”,是诗人经常扪心自问的一个问题,自己个人出处究竟何在?王绩在被教育成长的 过程中,当然要受到“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他回顾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说:“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然而,从性情的角度出发,却是“风云私所爱,屠博暗为俦”。(均见《晚年叙志示翟处士》)此时,诗人对“欲何依” 的自问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归隐。诗人不是直接抽象地诉说自己归隐的意  愿,而是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图,其中处处突现了一个“归”字。牧人驱赶 着牛羊回来了,猎马也带着一天的收获回家。这一幅日暮归家图,牵引出诗 人对归隐的无限向往之情。古人渲染思家思乡之类情感,经常用黄昏的景象作为抒情背景。《诗经?君子于役》云:“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写妻子期盼丈夫早早归来,便是用日暮的景象以为烘托。“相顾无相识”的场面,与老子笔下“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的理想 生活情景类似。难怪诗人要高歌《采薇》,决心归去了。


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1]。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注释】

[1]芸藿:为豆苗除草。芸,通“耘”;藿,豆叶,这里代指豆苗。刈:割取。黍:黄米。这里泛指粮食。


【解读】

这首诗写出诗人对田园生活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北场”“东皋”,应该是互文。诗人不是在如实地记叙自己居住周边农作物的栽种和其他生产情  景,而是以抒情的笔调叙说令自己陶醉的田园生活。乡村田野,处处除草割麦,


002

 

一派辛劳而朴实的劳作情景,也暗示着丰收的景象。农村丰收,家家户户都 洋溢着喜悦的气氛,诗人也会受到感染。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诗人的心情 是放松的、愉悦的。秋夜里,明月下,诗人有了闲暇的时间和心情漫步乡间。路上偶逢与自己有同样生活情调的王处士,志趣相投,或交谈,或同游,周 围夜萤飞舞,更叫人兴趣盎然。诗人的欣喜之情洋溢于言表。本诗不是直接 叙事,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达到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效果,显示出唐诗 成熟时的风貌。





























00

 



王 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县)人。是王绩的侄孙,其父为王通长子。十五岁时上书自陈,太常伯刘祥道以“神童”表荐于上,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又为沛王做《檄英王鸡》而被黜。客剑南,三府交辟,以疾辞。杀官奴曹达,当诛,会赦,除名。往探父,渡海溺水,惊惧而卒, 年二十七。有《王子安集》,存诗九十余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1]城阙:代指长安。三秦:地名,今陕西省一带,为古代秦国地域。项羽灭秦,分其地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

[2]宦游:为官四方。


【解读】

送别友人,是诗歌中十分常见的题材。但很少有像王勃这样写得意气豪迈、胸襟博大、新颖别致的。首联诗人用地名构成工整的对偶句,“三秦”写送别之所,“五津”写友人宦游的去处,视野开阔。“与君”二句点出惜别


004

 

的主题,语调略略低沉。然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对句,宽慰友人与自己,歌颂了真正的友情。这两句语浅情深,构思奇特,遂成千古 名句。于是,结尾二句就可以摆脱悲凉情调,用开朗壮阔的胸怀将缠绵的儿 女私情一笔撇开,别开生面。大唐帝国,气象磅礴,给王勃等年轻才俊以无 限美好的前景。诗人年轻有才,志在四方,所以才有如此爽朗开阔的胸襟。 诗人超迈的气度和诗歌旷达的格调,都是那个时代氛围的缩影。



山 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解读】

诗人进入仕途不久,便品尝到了挫折、离别的滋味,有了漂流异乡的切  身体验,诗中因此出现了悲秋的情绪和念归的主题。在留滞他乡、迟迟不归  的悲苦的诗人眼中,长江水似乎已经停止了流动,所以不能送自己回乡,江  水中凝聚着的就是诗人的悲愁意绪。“长江悲已滞”是一种视觉与心理的幻觉, “万里念将归”是幻觉产生的真实原因。“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对秋 日枯黄景色的描写,是补足一笔,以萧瑟的秋景烘托愁苦意绪,将思归之情置于悲秋的典型环境中。将“长江”“万里”“山山”等巨大的空间纳入一首短诗,写出思恋之苦之深,也显示出唐诗走向盛唐的博大宏阔。


展开
目录
王绩
野望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山中
卢照邻
咏史
长安古意
骆宾王
在狱咏蝉
于易水送人一绝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杨炯
从军行
刘希夷
代悲白头吟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渡汉江
沈俭期
杂诗
古意
邙山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感遇
贺知章
咏柳
回乡偶书
沈如筠
闺怨
刘音虚
阙题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张九龄
感遇
望月怀远
答陆澧
王翰
凉州词
崔颢
黄鹤楼
长干曲
储光羲
钓鱼湾
王昌龄
从军行
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长信秋词
闺怨
送魏二
祖咏
望蓟门
终南望余雪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凉州词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秋登万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夜归鹿门歌
临洞庭
过故人庄
早寒有怀
留别王维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宿建德江
春晓
李颀
古意
古从军行
送陈章甫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
寄语弄房给事
王维
陇西行
山居秋暝
终南山
过香积寺
观猎
汉江临眺
使至塞上
鸟鸣涧
鹿柴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