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阴翳礼赞(陈德文译文选)
0.00     定价 ¥ 39.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67598546
  • 作      者:
    [日]谷崎润一郎
  • 译      者:
    陈德文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谷崎润一郎随笔代表作,力图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建筑、器物、风景中发掘含蓄蕴藉的阴翳之美。谷崎在随笔中呈现出对日本古典与东方传统的回归,以高度官能化、唯美化的笔触,发现“物哀与幽玄”的日式美学体系的独特一面。
展开
作者简介
谷崎润一郎(1886―1965),日本著名作家,唯美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他的小说世界充满荒诞与怪异,在丑中寻求美,在赞美恶中肯定善,在死亡中思考生存的意义。他的散文世界则洋溢着浓郁的日本风,耽溺于阴翳的神秘、官能的愉悦与民族的风情。代表作有《痴人之爱》《春琴抄》《细雪》《阴翳礼赞》《钥匙》《疯癫老人日记》等。

译者简介
陈德文,生于1940年。南京大学教授,日本文学翻译家。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本语专业。1985—1986年任早稻田大学特别研究员。曾两度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特聘学者,分别于国学院大学、东海大学进行专题研究。1998—2017年任爱知文教大学专任教授、大学院指导教授。翻译日本文学名家名著多种。著作有《日本现代文学史》《岛崎藤村研究》,散文集《我在樱花之国》《花吹雪》《樱花雪月》《岛国走笔》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随笔代表作,发表于1933年底至1934年初。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居所、建筑、器物中发掘含蓄蕴藉的阴翳之美,展现出发现美、享受暗的审美趣味,呈现出对日本古典与东方传统的回归,以高度官能化、唯美化的笔触,抒写“物哀与幽玄”的日式美学体系。
展开
精彩书评
在明治维新以来之日本文坛,是谷崎润一郎成功地开拓了没有任何人敢动手的艺术的一个方面,其作品最大特点之一是:由于肉体的恐怖,而产生出神秘幽玄,那是从肉体的残忍中反动地体味到的痛切的快感。
——永井荷风

永井荷风本是纯粹的自然派,后来对于现代文明,深感不满,便变了一种消极的享乐主义,谷崎润一郎是东京大学出身,也同荷风一派,更带点颓废派气息。
——周作人

谷崎自开始写作以来,一直就与时代背离,他对政治既不理解,也不感兴趣。虽然他有着旺盛的创作欲,但丝毫也没有作为社会的一员的自觉。谷崎的文学是靠艺术上的完善来弥补社会现实性的缺乏。这是日本现代小说的通性,而他则是罕见的例子。但是如果只因为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没有社会现实性,他才能够达到艺术上的完善,那么单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日本现代文学的一个绝大讽刺。
——中村光夫

为什么歌颂阴暗?因为在谷崎润一郎看来,日本最美的地方,或者它美学的核心在哪里,就在于它的阴暗。这个阴暗讲的不是那种人心很黑暗的那个阴暗,而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真正的空间上的,视觉上的,你感受得到的那种阴暗。
——梁文道
展开
精彩书摘
内文试读一

可为什么只是东方人具有暗中求美的强烈倾向呢?西方也经过没有电、瓦斯和石油的时代,寡闻的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喜爱阴暗的癖性。据说自古日本的妖怪是无脚的,西方的妖怪有脚且通体透亮。从这件小事就能明白,我们的想象里有漆黑一团的黯淡;他们却连幽灵都看做亮如明镜。其他一切日用工艺品,如果说我们所喜欢的颜色就是黯淡的堆积,那么他们所喜欢的颜色即为阳光的重合。银器、铜器,我们爱其生锈者,他们却认为不洁不净,偏要磨得锃亮才行。房屋中间尽量不留“影窝儿”,天棚和周围墙壁一抹白。在建造庭园上,我们种植幽深的树木,他们扩展平坦的草坪。这种不同的癖好是缘何而生的呢?窃以为我们东方人常于自己已有的境遇中求满足,有甘于现状之风气,虽云黯淡,亦不感到不平,却能沉潜于黑暗之中,发现自我之美。然而富于进取的西方人,总是祈望更好的状态,由蜡烛到油灯,由油灯到汽灯,由汽灯到电灯,不断追求光明,苦心孤诣驱除些微的阴暗。恐怕就是因为有这种气质上的不同吧。不过,我也想到了肤色的差异。我们古代同样认为白皮肤比黑皮肤更高贵,更美好,不过白皙人种所说的“白”和我们所说的“白”总有些不同。每人一一靠近来看,既有比西方人更白的日本人,也有比日本人更黑的西方人。那种白和黑的色调不一样。这是就我的经验而言的,从前住在横滨的山手,朝夕和当地的外国人一起行乐,到他们经常出入的宴会厅和舞场游玩的时候,从旁一看,他们所谓的“白”虽然并不感到白,但从远处一看,他们和日本人的差别便一清二楚。日本人也穿不劣于他们的夜礼服,有比他们皮肤更加白嫩的lady,这样的女人独自一人夹在他们中间,远远看去,立即泾渭分明。原来,日本人不管有多白,白中总有些微小的阴翳。为此,这种女人,为了不弱于西方人,从脊背到两腕到腋下,凡是露出的肌肉,皆涂以浓浓的白粉。尽管这样,依然无法抹消沉淀于皮肤底里的暗色。犹如清冽的水下存有污物,登高一看,历历在目。尤其是手指、鼻翼、颈项、脊背等处,总是出现一些仿佛聚满尘垢的乌黑的凹坑儿。然而,西方人表面污浊,底里透明,浑身处处不留任何暗影,从头到指尖儿,无不雅洁白净。所以,我们中的一个一旦走进他们集会的场所,宛如白纸上的一滴淡墨,即使在我们看来,此人也十分碍眼,感到心情不快。由此可知,白皙人种排斥有色人种其心理可以理解。白人中有些神经质的人,对于社交场里出现的这一“点”——哪怕一两个有色人种,也是耿耿于怀。不知现在如何,过去迫害黑最激烈的南北战争时代,他们的憎恶和轻蔑不仅针对黑人,也关系到黑人和白人的混血儿,四分之一混血儿,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混血儿,只要有一星一点黑人血的痕迹,都要一追到底,加以迫害。乍看起来和白人无异,二代三代以前的先祖不过有一个是黑人,对这样的混血儿,他们执拗的眼睛也不会放过那白净的肌体中潜隐的一点色素。由此可以推知,我们黄色人种和阴翳有着多么深刻的关系。既然人人都不想置自己于丑恶的状态,那么我们使用衣食住中笼罩着黯淡之色的用品,将自己埋没于黑暗之中,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的先祖并未意识到他们皮肤里有阴翳,也不知道存在着比他们更白的人种,因此只能说,他们对于颜色的感觉实出于自然的嗜好。

我们的先祖将明朗的大地上下四方切分开来,制作了阴翳的世界,把女人深藏在幽暗之中,而当做世上颜色最白的人吧?如果肌肤白净才是高级女性美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这样做未尝不可,除此之外别无办法。白人的头发是亮色,我们的头发是暗色,这就自然教给了我们“暗”的理法。古人无意之中服从这个理法,使黄色的脸孔变得纯白。我在前面提到过铁浆法,古代女子剃去眉毛,不也是突出面部的一个手段吗?而且我最佩服的是那闪光的豆青色蓝口红,今天祇园的艺妓几乎都不再使用这种口红了,那种红只能凭借想象微微闪烁的烛火才能理解其魅力。古人故意使女人的红唇涂抹成青黑色,然后再嵌上螺钿细纹。丰艳的面孔被夺走了一切血色。我想起蓝灯幽幽的光影下年轻女子鬼火般的青唇之间,露出漆黑的牙齿嘻嘻作笑样子,再也无法考虑比这更加白的面颜了。至少在我心目中描画的世界里,比什么样的白人女子都要白。



内文试读二

我曾经读过寺田寅彦先生的散文,他在文章里描写过猫的尾巴,说真不知猫干吗长着那样的尾巴,看起来一点用处也没有,多亏人身上没有长着这种麻烦的玩意儿,实在幸福。我却相反,时常想,自己要是也长着那种方便的玩意儿该多好。爱猫的人谁都知道,猫被主人呼唤名字,当它懒得“喵——”的一声回答时,就默默地摇摇尾巴尖儿给你看。猫俯伏于廊缘上,很规矩地蜷起前爪,一副似睡非睡的表情,迷迷糊糊,正在美美地晒太阳。这时,你叫唤它的名字试试看。要是人,他会大声嚷嚷:“吵死啦!人家正要困觉哩!”或者很不耐烦地含含糊糊应上一句。再不然就假装睡着。而猫总是采取折中的办法,用尾巴回答。就是说,身体其他部分几乎不动——同时,耳朵灵敏地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耳朵暂且不表——眼睛半睁半闭,保持原来的姿势,寂然不动,一边昏昏欲睡;一边“拨楞拨楞”微微摇动一两回尾巴尖儿。再唤一次,又“拨楞”一次!你一个劲儿唤个不停,最后它还是不回答,两次三番用这种办法对付你。人们看到猫尾巴在动,知道它没有睡着。按理说,也许猫本身已经几分入睡,只是尾巴反射性地摇动罢了。不管怎样,以尾巴作为回答,这是一种微妙的表现方法。发声是很麻烦的,而沉默又有点不近人情,用这种方法作为答礼,意思是说:你唤我,我很感谢,但我眼下正困着呢,请忍耐一下吧——一种既懒散又机警的复杂心情,通过简单的动作,极其巧妙地表现出来了。而没长尾巴的人,碰到这时候,就无法做出恰如其分的灵活的反应。猫是否有此纤细的心理还是个疑问,但看那尾巴的动作,你不能不承认它有着这方面的表现。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别人是不知道的,实际上,我很羡慕猫,经常在想,要是自己也长个尾巴就好了。比如我正坐在书桌前执笔写作,或者正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突然家人闯进来,向我絮絮叨叨说这说那。我要是有尾巴,只要将尾巴尖儿轻轻摇动两三回,其他可以一概不管,照旧写我的文章,或思考我的问题。最痛切地感到尾巴之必要,莫过于有客来访的时候。厌客的我,除了情投意合的同仁或敬爱的久违的朋友之外,我很少主动和人会晤。因为大都是例行公事,除了有要紧事之外,如果是漫无边际的闲扯,不到十或十五分钟我就受不了了。有时我自己只顾听,客人只顾聊,过不多久,我的心就脱离了谈话主题,完全置客人于不顾,一味沉浸在随心所欲的幻想之中。或者飞向刚才自己的文章所创造的世界。虽然不断地“哼”、“哈”应付,但头脑渐渐失控,变得迷迷茫茫,白白浪费了时间。有时猛然感到这样太失礼,立刻打起精神来。可这种努力很难持久,过不多会儿,又心猿意马起来。每当这种时候,我就幻想自己长出了尾巴,于是屁股也跟着痒痒了。有时,我就不再哼哼哈哈的了,只是摇摆着想象中的尾巴,随便敷衍过去。遗憾的是,想象的尾巴和猫的尾巴不同,对方看不见。尽管如此,从自己的心情来说,摇与不摇还是不一样的。即使对方毫无觉察,我依然想靠摇动这根想象的尾巴做出应有的回答。
展开
目录
阴翳礼赞
懒惰之说
恋爱及色情
厌客
旅行杂话
厕所种种
译后记
新版寄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