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一种基本的造型活动,我们后期所学到的所有专业都是以构成为基础的,不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要学习,环境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都需要学习这门课程。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意义在于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构成,是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统称,也是基本的造型活动之一。它主要研究各种形态之间的组织规律、设计元素间的组成关系以及如何创造形态的方法,可以说构成是一种研究形态的科学。
从构成的内容上区分,有纯粹构成和应用构成。
纯粹构成(图1-1)不考虑具体的应用和功能,不受材料工艺的限制,主要从理论上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集中注意形式的创新体验,为进入实际设计状态作大量的“资源储备”,可以说是一个开始进入设计状态的准备过程。
图1-1 纯粹构成 图1-2 应用构成
应用构成(图1-2)是将纯粹构成的一般原理、规律、法则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对象中,结合实际的目的和功能,发展成完整的设计。构成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进入状态的手段。
1.1 平面构成的发展
提到平面构成的确立与发展,首先得提到的是俄国在十月革命以后掀起的构成主义设计运动。构成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技术性、肌理、构成,其中技术性代表了运用于社会的实用性;肌理代表了对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构成象征了组织视觉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其特征是采用简单的几何形式和鲜明的色彩,强调结构的单纯性。构成主义的观念首先被运用在建筑和电影领域,并影响了绘画、雕塑、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随着俄国的构成主义设计家到西万旅行和交流,俄国的构成主义观念和思想被带到了西方,并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尤其是德国。
在1919年德国魏玛市建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和现代没计教育的发源地。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不仅受到构成主义的现代设计思想等的影响,还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和试验成果,并加以综合发展和逐步完善。
20世纪30年代,包豪斯在欧洲关闭。随后,多个重要成员从欧洲来到美国。格罗彼乌斯他们来到了各地的大学、学院等继续传授他们的理念,包豪斯给美国带来了全新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改变了美国城市的天际线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推进了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世界。
中国平面构成的发展初由日本引进,日本则是将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引进后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发展,由此奠定日本设计教育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通称三大构成。三大构成设计理念目前普及全国设计院校。被包豪斯设计学院采纳,并通过教学体系的改革,作为设计入门的基础训练课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为了一种较为科学的造型训练方法体系。
包豪斯(如图1-3)是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成立于1919年德国魏玛市创始人是建筑家格罗比乌斯,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集大成的核心,现代设计的“摇篮”。包豪斯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也是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发源地。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是包豪斯的基础课。对此,包豪斯既有严格的理论体系,又强调与实践结合。
图1-3 包豪斯学院
包豪斯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 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如图1-4)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 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图1-4 格罗皮乌斯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康定斯基是包豪斯学院有影响的成员,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现代抽象的先驱、带来俄国抽象艺术革命第一手知识的有才能的教师,还因为他能够有系统、清楚而准确地表达他的视觉和理论上的概念。1926年,他把他的构图课程《点、线到面》一书出版。康定斯基的这本书,想给艺术作品的要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下一个比较绝对的定义。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如图1-5至1-7)
图1-5 康定斯基 图1-6 抽象形态01 图1-7 抽象形态02
保罗.克利早年致力于音乐和视觉艺术。1900年他考入慕尼黑美术学院,1912年克利认识了俄国印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之后,克利参加了在慕尼黑举行的先锋派“蓝色骑士”画展。1920年到1931年期间,克利在包豪斯设计学校教授绘画,由于受到印象派、立体主义、野兽派和未来派的影响,这时的画风为分解平面几何、色块面分割的画风走向。
保罗.克利在对色彩、形式和空间方面创立了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位伟大的幻想家创造了一门抽象艺术,他的北非和欧洲之行,以及他对梵高、保罗•塞尚和亨利•马蒂斯的崇拜,对他的作品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图1-8至1-9)。
图1-8 保罗.克利 图1-9 鱼的循环
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抽象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它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
第二阶段(1925—1932年) 德绍时期。
包豪斯迁到德绍以后,于1925年出版了自己的学术刊物《包豪斯》,系统介绍学院的教学和研究成果,使包豪逐渐走向正规的发展历程。1926年,包豪斯又在原有“国立包豪斯”(Des Staatliches Bauhaus)名称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副题——“包豪斯设计学院”。同年,格罗佩斯组建建筑系,1927年正式招生,由汉斯•迈耶主持该系工作。
汉斯•迈耶(Hannes Meyer)。迈耶担任校长是处在非常困难的状况下,学院内对他广泛不满,社会上也颇有微词,因此,他试图通过对教学体制和人员的改革来缓解矛盾和推动学院的发展。然而,由于他极左的政治思想,并把政治问题引进到包豪斯教学中的做法,使学校政治气氛甚浓,不仅引起了一部分教师的不满而离去,而且也得罪了德绍官方。1930年,在政府当局、学校师生的多重压力下,汉斯•迈耶被迫辞去校长职务。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米斯•凡•德罗(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校长。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迁往柏林,1933年迫于纳粹,包豪斯被迫关闭。
现代主义建筑早期代表作之一,70年代作为建筑文物保护下来。设计人是包豪斯设计学院院长W.格罗彼乌斯设计完成(如图1-10至1-11)。
图1-10 包豪斯校舍01 图1-11 包豪斯校舍02
1.2 平面构成的概念
构成,即形成、造成。构成设计所说的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式方法,研究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和重构、组合。以平面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称为平面构成;以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为色彩构成;以立体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为立体构成。
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平面构成——三大构成之一。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都是艺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的概念: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学习平面构成的目的首先是对思维方式的训练,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多角度、多方式去观察、分析和实验。其二是通过基本原理和形式法则的学习,从理论上认识造型观念和造型基本规律,充分了解造型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其三是掌握视觉设计语言的运用,根据平面构成的原理与法则进杆基本形的创造练习和各种形式的组合、重构练习。但是,这并不是平面构成的终目的,平面构成的终目的是应用,即将这些基本原理、形式法则应用于设计实践,去完成平面设计或其他设计作品,并在设计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把平面构成的目的和终目的看作两个阶段,即基础学习练习阶段和实际应用阶段。
荷兰艺术和设计运动中的风格派,提倡严格的审美观,在创作中使用红,黄,蓝,也包括白色、灰色和黑色;平面和立体的造型都严格按几何形式,强调线条的结构。有名的代表作是1918年雷特维德设计的红蓝椅(如图1-12)。
图1-12 红蓝椅
风格派成员奉行共同的艺术主张,即绝对的抽象原则,他们都抵制装饰。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典型的体现出风格派艺术的特点。他认为只有用简单的几何形式和纯粹的色彩才足以表现出宇宙的永恒,因为这些才是本质的,应独立存在。所以他的画都是用极其简单的原色和几何直线构成。其绘画也逐渐走向高度理性化方向(如图1-13至1-1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