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1350年至1700年英国港口贸易的崛起
0.00     定价 ¥ 69.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20347167
  • 作      者:
    康瑞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康瑞林,1986年10月出生,河南安阳人。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在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从英国史学家刘景华先生。研究方向为英国城市史、英国经济社会史。自2014年开始,工作于新乡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曾发表有多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相关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1350年至1700年英国港口贸易的崛起》主要关注自中世纪晚期到17世纪的英国对外贸易,全面考察了这一时段英国对外贸易由弱变强,从受外国商人经济殖民到初步获得世界海洋控制权和贸易控制权的整个崛起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当中英国政府、外国商人、外国移民和本国商人等因素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对外贸易港口格局经历了由以东南为主,到以伦敦为中心,再到以利物浦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的变迁,最终形成了以伦敦为主的全国商业网络体系。其主要对外贸易方式也经历了初期出口羊毛等纺织品原料,后来出口成品呢绒,最终形成了以奴隶、蔗糖和烟草为主的大西洋殖民地贸易之过程。
展开
精彩书摘
  《1350年至1700年英国港口贸易的崛起》:
  在14世纪后期,羊毛仍然是英国的首要出口物,获得金银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羊毛贸易。在百年战争开始之后,英国王室法令要求为每一包出口的羊毛在铸币厂预付一定数量的金银。英国虽然多次强调这一政策,但是因为商人的抵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英国人很快就发现更好的方法以达到目的,那就是让在加莱的客户部分或者全部用金银来支付羊毛款。这样金银就能很快地运进英国在加莱的铸币厂,这些货币运回英国,从而补充铸币不足,而那些用于购买羊毛的质量低劣的外国仿造货币就不会进入英国的流通领域。
  亨利六世需要加莱的铸币厂来供养他在法国的军队,同时羊毛出口商公司内部也发生着权力的斗争,20-30个有钱的大商人试图排挤那些实力较弱的商人。在这样的背景下,1429年英国进一步通过了著名的重金法令。该法令规定在集中地的羊毛交易必须通过金银,禁止任何的信用支付。为了防止有人违反政策,法令还规定羊毛卖家不仅不准通过借贷的方式退还给买家任何金钱,还必须要把1/3的售卖所得以金银或者外国货币的方式交到加莱铸币厂。法令规定羊毛商人不能单独售卖获得收益,而是要把羊毛带到集中地进行统一销售。在那里会有专人对羊毛进行分类并且和其他同等质量的羊毛整合。只有当整包的羊毛出售后,每个商人才能得到属于他的那份收益。
  重金法令是王室和集中地大商人合作的产物,国王想要获得英国在法国有驻军的加莱要塞的军费,集中地大商人想要控制羊毛贸易。不管原因如何,该法令对羊毛贸易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很多佛来芒和荷兰商人很难支付购买羊毛的所有费用。经济实力较弱的英国羊毛商人被迫退出这项贸易活动。他们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和信用,以长时间维持他们的对外贸易,只有在无限的等待后才能分到最终的收益,而这份收益往往并不比他们带来羊毛的价值多多少。少数存活下来的商人能够垄断羊毛贸易,并且把羊毛价格定得很高。重金法令激怒了勃艮第公爵,因为他的商人是这一时期英国羊毛的主要购买者之一。勃艮第商人被强迫用金银支付羊毛货款,金银就会大量从勃艮第流失到英国,勃艮第公爵却急需金钱来应对与荷兰和泽兰的战争。他在1435年撕毁了与英国的同盟,率领军队围攻加莱,使得羊毛贸易陷入瘫痪,一直持续到1439年。虽然重金法令在1444年得以废除,但羊毛贸易却再也没有恢复到往日的荣光。在重金主义思潮影响下,羊毛贸易当中继续禁止信用买卖,这给这项贸易的发展带来极大障碍。直到15世纪70年代羊毛贸易彻底衰落之后,普遍的信用交易才得以解禁。
  与此同时,英国的毛纺织业得到长足发展,呢绒出口量飞速增长。英国呢绒不仅在国内打败了外国竞争者,而且在低地地区的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低地地区的精加工工业开始大量加工英国的半成品呢绒,之后把它们出口到波罗的海,汉萨以及其他商人也在低地地区的大集市上购买这些呢绒用来出口。
  因此,羊毛出口商公司很多贸易政策完全是自取灭亡。高税收、垄断控制以及重金主义政策,合力把英国毛纺织业的竞争者赶出了市场。当然,羊毛出口贸易也面临了其他问题。例如:1379-1385年内战,对原本大量进口英国羊毛的佛兰德尔打击颇为严重。佛兰德尔呢绒生产开始转移到乡村,并且开始采用价格便宜、质量次等的苏格兰、西班牙以及当地羊毛以便生产重量更轻、更廉价的呢绒。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布拉班特、佛罗伦萨等地。特别是佛罗伦萨的纺织工业在1379年梳毛工起义当中遭到了重创。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毛纺织业的扩展正好填补了大陆毛纺织业衰落的真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对中世纪晚期到17世纪英国港口贸易的学术研究状况
第一节 对贸易载体——港口的研究
一 对英国港口的总体性研究
二 对东部港口研究状况
三 对南部港口研究状况
四 对西南部港口研究状况
五 对西北部港口研究状况
六 对贸易中心港口——伦敦研究状况
第二节 对英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研究状况
一 对中世纪晚期对外贸易发展的研究状况
二 对16-17世纪英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研究状况

第二章 中世纪晚期英国港口贸易的初兴
第一节 中世纪晚期英国的对外贸易变革
一 中世纪晚期对外贸易概况
二 羊毛出口贸易的衰落
三 英国与汉萨商人和意大利商人的贸易冲突
第二节 意大利人的贸易基地——南部港口南安普顿
一 南安普顿与意大利贸易的重建
二 佛罗伦萨与南安普顿贸易状况
三 中世纪晚期南安普顿成为意大利与英国贸易中心的缘由
第三节 西南部港口埃克塞特的扩张
一 埃克塞特的贸易扩张与对外贸易联系
二 埃克塞特与西南部腹地的联系
三 埃克塞特与伦敦的贸易联系

第三章 16世纪到17世纪初期伦敦贸易的大扩张
第一节 16世纪至17世纪初期英国的对外贸易
一 16世纪上半叶对外贸易的增长与贸易区域的集中
二 固有贸易模式的崩溃与对外贸易区域的扩展
第二节 伦敦一安特卫普贸易
一 垄断出口贸易的商人冒险家公司
二 繁盛一时的国际贸易中心——安特卫普
三 英国对外贸易探险的起航
第三节 近代早期贸易扩张刺激下伦敦的飞速发展
一 伦敦港口贸易的飞速发展
二 现代意义上首都城市的形成
三 伦敦人口的激增和城市的扩张
第四节 伦敦挤压下的地方港口——以南安普顿为样本的分析
一 南安普顿主要衰落原因探析
二 伦敦商人对南安普顿贸易的控制
三 伦敦商人离开之后南安普顿的衰落

第四章 17世纪中晚期贸易变革和西部港口的崛起
第一节 17世纪中晚期英国出口贸易的变革
一 传统纺织产品旧式呢绒出口的衰落
二 新式呢绒出口的扩张
第二节 17世纪中晚期进口、再出口和三角贸易
一 工业生产所需原料进口的增长
二 非欧洲地区贸易的兴起
三 大西洋上的三角贸易
第三节 大西洋贸易中的布里斯托尔
一 16世纪布里斯托尔贸易的衰落
二 重新崛起的布里斯托尔
第四节 后起之秀利物浦
一 17世纪中期之前默默无闻的利物浦
二 利物浦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
第五节 乘新式纺织品盛行之风——埃克塞特的贸易繁荣
一 17世纪早期埃克塞特的对外贸易
二 17世纪晚期埃克塞特贸易的繁荣
三 新式呢绒出口的增长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